來源:金十數據
中國買家再次成為美國豬肉的"最大金主"。《澳洲財經見聞》消息,美國農業部(USDA)12月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周(8日至13日),美國豬肉出口的總銷量達84200噸,與前一周(1日至6日)的33200噸相比,環比上漲了154%,創近一年來該國豬肉出口的最高值。
其中,中國買家"出力最多"——中國在上周預定了2020年底前發貨的11600噸豬肉、2021年1月1日後發貨的26100噸,共37700噸,佔美國周出口總額的44%。此前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還顯示,今年前9個月,我國自美進口豬肉總量達590807.085噸,與2019年同期相比暴漲316%。
對此,許多人都不由地疑惑:為何我國要進口這麼多的美國豬肉?
我國對美國豬肉"大買特賣"?背後三大原因
我國進口大量美國豬肉的原因有三,一是因為我國豬肉市場需求旺盛,而美國豬肉性價比較高。從市場需求來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我國共計進口豬肉321.5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增142.5%。
從美國豬肉的性價比來看,市場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我國豬肉進口平均單價為1873美元/噸,約為13元/公斤;其中美國豬肉為1238美元/噸,約為8.7元/公斤,是進口豬肉中價格最低的。分析指出,美國豬肉價格相對便宜,主要是因為美國民眾的肉食結構中以牛羊為主,對豬肉的需求較少,因此該國有大量廉價豬肉用以出口。
二是因為我國與美國在年初籤訂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中規定:中國需自美國進口365億美元農產品,其中便包括豬肉。據市場10月公布的消息,截至10月23日,我國已購買超23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另外,在今年9月時,市場曾預測,中美的豬肉貿易或將成為達成這一目標的關鍵。
三是因為進口大量豬肉有利於我國平抑豬價。今年以來,由於受到豬瘟、環保要求提高、南方洪澇災害等影響,我國豬肉生產存在較大缺口——本來需要5000萬噸,如今只能供應3900萬噸左右,在供需不平衡的情況下,國內豬價也受到了影響。以今年豬價最高時的8月為例,市場分析指出,若沒有大量廉價進口豬肉的"補給",8月的平均豬肉價格可能遠高於48元/公斤。
大增107%!歐盟豬肉大量來華,我國還會繼續買美豬嗎?
大量進口美國豬肉"有理有據",那進口豬肉是否能保證安全?畢竟在疫情肆虐下,美國肉聯廠已成為該國疫情最嚴重的地方之一——9月時曾有報導稱,該國肉聯廠有超3000名加工工人確診。另外,疫情在海外暴發以來,我國已多次在進口冷鏈外包裝上檢測出新冠病毒,就在11月24日,天津一感染病例還被指出,其感染源正是北美進口豬頭。
對此,我國專家紛紛給出"定心丸"。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市場上銷售的進口冷鏈肉類食品都是經過檢測的商品,在安全上有保障;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也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消化道感染,市面上銷售的肉蛋魚、海鮮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回歸到我國成為美國豬肉的"最大金主"上,隨著我國豬肉供應的回暖,我國對美國豬肉的"大買特買"還將持續嗎?畢竟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目前我國生豬生產恢復正持續向好——三季度末,生豬存欄37039萬頭,同比增長20.7%;能繁衍的母豬存欄3822萬頭,增長28%。對此,荷蘭合作銀行給出了回答:2021年,由於中國需求下降,美國豬肉出口量也將隨之下降。
荷蘭銀行之所以有此結論,除了基於我國國內豬肉供應逐漸回暖,還基於全球各大豬肉出口國已逐漸復工復產。據悉,我國豬肉市場的準許進口國名單多達24國,除了美國外,歐盟、巴西也是我國豬肉進口的重要來源,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我國自歐洲進口豬肉已同比增長107.3%。
文 | 李銀蘇 題 | 曾藝 圖 | 饒建寧 審 | 徐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