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何小桃 王曉波
疫情之下,又一家零售業巨頭扛不住了。
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Ryohin Keikaku Co)7月10日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
良品計劃表示,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目前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不過,良品計劃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
資料圖,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
美國子公司連年虧損
良品計劃表示,無印良品目前的目標是關閉不盈利的門店,並重新談判美國門店的租金。據介紹,無印良品於2006年進入美國市場,自今年3月中旬以來,無印良品在美國的18家門店均因疫情原因而關閉。
從該公司公布的近三年財務數據來看,無印良品美國經營狀態一直不太好,儘管銷售額每年都有所增長,但利潤卻逐年下跌,比如截至2020年2月的一財年最終虧損18億日元,前一財年虧損9.4億日元。
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近三年財務情況
據其財報顯示,近幾年來,無印良品持續在歐美市場陷入苦戰,尤其是自從2018年起,在美國市場新開設的大型店鋪。此後無印良品開始對美國業務實施整頓,但未能扭轉虧損的狀態。
良品計劃在官網發布公告稱,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在疫情期間已經採取了擴大客戶群,協商租金等方式去改善業務,但因為疫情的不斷擴大和門店關閉等原因,銷售大幅下降。不過母公司同時也表示,儘管目前美國申報破產,不過這並不會對於其他國家與地區產生影響。
三年被爆質量問題十餘次
無印良品在中國不「香」了?
相比美國市場,中國市場才是無印良品海外市場的重要「戰場」。有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財年,無印良品海外門店總數為497家,其中中國有358家,還有20家Cafe&Meal門店。
據該公司發布的截至2020年2月一財年的財報來看,海外收入佔到了整體的四成,而以中國為主的東亞市場又在其中佔到了3成達1247億日元,為日本本土外最大市場。
彭博早前的一篇報導稱,雖然早在1991年,無印良品就在倫敦開設了第一家海外店鋪,但進入21世紀後,該公司才開始積極投入全球擴張,到2012年,伴隨著在中國的大量開店,擴張步伐開始提速,銷售額也隨之飆升:自2012年至去年,無印良品的收入增長了一倍以上,達到約4000億日元,其中,海外店鋪的銷售額佔到了約40%。
儘管如此,無印良品在海外的擴張也未能百發百中。該公司總是在海外銷售與本國一樣的產品,以為它們能放之四海而皆準,不需要本地化調整。或許對於鉛筆盒等產品而言的確如此,但其他產品就不一定了:無印良品花了十年時間才推出適合中國標準床榻的床單。
資料圖,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瀟尹 攝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來,這家日本巨頭在華的業績連年下跌,甚至在2017年實現了負增長。若想通過中國市場實現逆風翻盤,除了不斷推陳出新,或許加強商品的質量與價格管控,才是無印良品需要補足的短板。新華網在今年1月曾報導,近三年時間內,無印良品旗下的產品被曝質量問題十餘次。
另外,有意思的是,無印良品自進入中國市場後,以「新定價」的方式,已經連續降價11次。最近一次就是去年上半年,曾經的無印良品爆款「香薰機」,從550元調價到388元,差不多降了30%。但似乎也沒能讓更多人回心轉意,「無印良品沒有以前那麼『香』了……
多家日本零售企業業績下滑
優衣庫淨虧98億日元
在疫情之下,日本零售業備受打擊。有數據顯示,日本零售業銷售出現了去年10月銷售稅上調以來的最快降幅,因為疫情的暴發迫使百貨公司停業,消費者削減開支。
3月份的零售業銷售額較上年同期下滑4.6%,受日用百貨和服裝需求下滑以及百貨店銷售下滑的影響,零售業銷售額同比下滑4.6%。
而無印良品也不是第一家受影響的日本企業,一直以來頗受歡迎的優衣庫也不免陷入虧損境地。
優衣庫母公司日本迅銷集團近日發布的財報顯示,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上半年多數門店暫時歇業,以致集團各事業分部均錄得營收及利潤大幅下滑。報告顯示,截至5月底的第三財季公司淨虧損98.2億日元,營收為3364.1億日元。日本優衣庫業務第三財季營業利潤暴跌74%,營收下降36%。海外所有主要市場的優衣庫業務營收和盈利均大幅下降。
3月下旬至5月上旬,日本優衣庫813家門店中,有311家臨時停業,單季同店銷售淨額同比下降34%。5月中旬開始,各門店陸續恢復營業,6月的收益已經上升。同時,在線上銷售方面,日本優衣庫第三季度單季的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47.7%。毛利率同比上升3.3%。今年4月以來,優衣庫在日本新開了三家門店。
此外,迅銷集團還發布了2020年度前三季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的本財年前三季,該公司淨盈利下降43%,從上年同期的1586.7億日元降至906.4億日元(約合8.45億美元)。營收下降15%,至1.545萬億日元。
編輯|何小桃 王曉波 王嘉琦 肖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商業周刊中文版、
中國基金報、每經APP、都市快報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