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死於視頻

2021-02-15 字母榜

2020年6月20日,網際網路視頻欄目「相機邏輯CamLogic」更新了最後一期視頻:

「網際網路其實是一個橫屍遍野的大荒地,絕大多數你看不到的其實都是屍體,更多的屍體連葬禮都沒有而是直接拋屍在那兒了。」

主持人閆煒看到,絕大多數網際網路欄目都是突然死亡,逐漸的腐爛掉,然後就沒有人再想起來,他不無感慨地說:「這個時候給它一個結局都是徒增成本的事情。」

於是就有了「相機邏輯CamLogic」的結束篇,閆煒把最後這期節目叫做comedy funeral(喜劇葬禮)。

相機邏輯最早於2014年開始在優酷開始更新,他坦承,相機邏輯從規劃、策劃到呈現都是一個太老的節目了。

那個時候優酷土豆合併剛兩年,還未被阿里收購,尚處於其巔峰時期,《萬萬沒想到》正當紅,優酷的PUGC一片繁榮,後來成為B站頭部UP主的敖廠長,在優酷更新的時間還要早過B站。

近期,敖廠長攜傳聞中四千萬的獨家合約回歸B站,再有前不久巫師財經被西瓜視頻千萬籤約挖走,愛奇藝發布對標YouTube的愛奇藝隨刻版,微博正式推出視頻號……

看起來視頻自媒體,或者說自媒體視頻化的所謂風口,時隔幾年又一次出現了。

某種意義上,這次短視頻風口是由B站上市並且點燃資本市場熱情所開啟的,「中國最像Youtube的視頻網站」給了B站一個非常高的資本標的,逐漸出新、快速迭代的百萬級UP主也給人一種視頻時代已至的表象。

更低的資費、更廣泛的用戶、更時興的表達形態、更年輕化.又一次出現的短視頻風口,甚至連這些說服與自我說服的理由都沒多少改變。

另一重顯性焦慮也表現在圖文創作的退潮,相比連年虧損的長視頻,更注重普通創作者的PUGC模式,似乎是一條指向YouTube的「明路」。

其實除了進攻的西瓜和防守的B站,其他視頻平臺都在所謂PUGC模式跌過跟頭,追熱點的勁頭怕不會太認真。

我還是要重提,在國內高昂的帶寬費用、採購成本、不斷細分的市場、流量池增長到頂的情況下,國內的所謂YouTube這條路在商業上基本是走不通的。

從創作端去看,國內UGC與PGC的邊界很早就已模糊化,較早形成了多寡頭平臺的格局,再加上平臺對創作端的收入分配都比較低,國內的創作者很早就習慣了在多平臺同步作品,畢竟自己上傳總比被搬運盜播的好。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一家視頻網站具有絕對的內容獨佔性,只能在相對優勢領域不斷下功夫,反應在流量端依然會長期存在多平臺拉鋸戰的情況。

誰都不會輕易死,也就意味著誰也不會活的輕易。

創作端的情況,最終會反映在平臺與流量,還是回到創作者視角去看視頻浪潮。

在「相機邏輯CamLogic」所處的優酷時代乃至更早期,網際網路視頻還是一個借鑑學習傳統電視節目的產物,視頻節目叫「欄目」,出鏡的叫「主持人」。

再看如今,vlogger、主理人、UP主.網絡視頻節目已經成為高度個人IP化的內容佔據主流的時期,就像閆煒所說,傳統的視頻欄目顯得太老太久,以大團隊養個人IP正當道。

大量的視頻節目悄無聲息的死去,一是創作本身是難的,二是持續的創作是難上加難,突然停更的公眾號、電臺節目是一樣的道理。

2015年底,我參與過一檔我們同學自發製作的視頻節目,策劃、籌拍、製作花了將近一個月,上傳了第一期節目後就沒下文了。

最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低估了視頻節目的製作難度,並在執行的過程中深受其痛,第一期超過100G的素材資料給後期工作帶來的極大的困難,最後的作品完成度和播出反饋也差強人意。

那個時候網際網路視頻節目其實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了,我們參與製作的同學基本上都是新傳院以「廣電人才要求」來培養的,經過了採編播各個環節的專業訓練,尚且如此。

創作、發布、反饋、優化、再創作,我們基本上死在了第一個環節,絕大多數自製視頻節目又能完成幾個這樣的循環呢?

在校期間,我們院不少同學都製作過視頻、音頻節目,其中有個人興趣,也有學業要求,基本上都是無疾而終。我的畢業設計同樣是視頻訪談節目,經過各種繁瑣流程的推進,甚至不免糊弄的「折磨」後,過審的那一刻我想的是「以後再也不會做視頻了。」

感同身受這件事是經歷過類似的痛,而不是感動,感動太廉價。

這些年,人們總在講手機的普及、視頻製作的門檻降低,稱「圖文已死,視頻為王」。

但在網絡視頻出現、發展的早期,UGC與PGC之差逐漸模糊化只是看起來創作門檻在被抹平,事實上,能夠成功的視頻節目或者創作者,都經歷過了比較折磨人的挫敗、學習、優化過程——嚴格的說,所有成熟的視頻創作者無論出身如何,最後都必然以PGC的要求來實現自身作品專業度和商業價值的平衡。

能夠活下去的短視頻創作者,即使是去年火過一陣的vlog,也只是看起來形式粗放,真正製作優秀、受到歡迎的vlogger不是視頻行業出身,就是經過一段漫長的創作訓練過程,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

紅人難成,紅人速朽,MCN曾經標榜的「批量孵化網紅」代表了這部分幻夢,如今也逐漸廣告代理化。

視頻是一種富媒介,有很高的隱形門檻,視頻創作的學習尤其是一個進階更進階的過程。創作本身的規律和過程,是有跡可循的,創作兩個小時的電影,還是十分鐘的短片,都要遵循這些規律:

●如果以拍攝為主,推拉搖移跟的攝像技巧、遠全中近特的景別選擇,視聽語言學習是避不開的;

●如果以出鏡為主,內容腳本、語言表達、副語言多少都要了解,自然脫稿表達和好的鏡頭感都堪稱「玄學"級難度;

●既不拍攝、也不出鏡,只是「拿來主義」做剪輯視頻,腳本之外,畫外音的練習就更重要的,語速、語氣、停連重音對視頻的觀賞性會更加突出。

任何創作都需要一個不短的成熟期,創作訓練本身就足以「殺死」絕大多數內容創作者。類如鍾美美那樣「自己隨便錄一遍就發出來」,最後還獲得歡迎和好評的終究都是少數。

不會真的有人以為,打開手機攝像「一鏡到底」說說剪剪,就能創作出優秀的視頻吧?

一個基本規律是,視頻的傳播效率其實很低,在社交鏈上的薄弱使得網絡視頻的傳播效率問題尤其突出。

爆款視頻,恰恰是藉助了音頻的傳播模式——「重複—洗腦—傳播—再重複」,早期抖音大類是音樂類,YouTube第一大類也是音樂視頻。

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豎屏短視頻,也是這個規律下的產物,降低了時間成本的同時(一分鐘以內),增加了「神曲」的可重複消費特徵。

再推及社交鏈,微博傳播結構有一定的社交優勢,因而微博爆款中短視頻的播放量起碼比視頻平臺高一個數量級,比如vlog這種形式,尤其不能忽視微博這個渠道。

此外,從創作的角度看,抖音最早以音樂、舞蹈為主的跟拍、模仿形式,又進一步降低了視頻內容的創作難度——不斷降低用戶行為成本,大眾內容創作才能逐漸興起,各大視頻平臺都在推自己的短視頻創作工具也是這個道理。

雖然視頻的普遍傳播效率低,但人們對視頻傳播量的評估標準卻要比圖文高的多:

●圖文類內容時效性更強,一般只計算單次點擊的閱讀量(以微信公眾號為主),但視頻播放量存在重複計算的慣例,這跟視頻的循環消費特徵也有關係,多次播放即多次統計,類似音頻;

●視頻行業的集中效應更加明顯,頭部數量遠遠不如圖文領域,進一步凸顯了爆款作品的高播放量;

●視頻的學習、創作成本更高(一分鐘以上短視頻),頭部創作者也更少,流量更加集中。

這造成視頻行業的容量更加有限,長視頻是寥寥可數的大IP主場,短視頻行業繁榮度誕生在海量的不斷出新的內容供給基礎上,抖音分級流量池就是為了更有效率地篩選出極少數「倖存者」。

微信公眾號由於不開放粉絲數據,前臺做了數據模糊閱讀上限10w+,去中心化的推送模式又進一步弱化了前臺流量的高低對比,再加上流量治理一向比較嚴格,整個內容環境還是比較健康的。

即使如此,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的「流量買賣」幾乎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國內商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商業化成熟與否,有一個隱形但直觀的評估標準,就是看這個平臺的粉絲、數據的買賣方便與否,「數據維護」的體面往往是用來給廣告商做交代的。

從這個角度看,音頻、視頻作為內容的一種都沒有在更大眾的內容創業上獲得商業認可。再如,B站刷量服務什麼時候普遍出現,也代表著B站內容創作的商業化初步成立,既不可避免,又無可奈何。

1966年BBC記錄的一則採訪詢問了當時的兒童對2020年的猜想,有位孩子如此說道:「人不再被當做真正的人,而是被當作數據看待。」

這種猜測在今天幾乎已成為現實。近些年,關於閱讀、點讚等數據攀比所凸顯的商業、社會類問題逐漸尖銳,國內外大的平臺也都意識到並試圖緩解數據帶來的社會問題。

2018年,Twitter 曾傳出將移除「點讚」功能,其創始人甚至稱「這項功能並沒有給網際網路帶來什麼積極健康的貢獻。」

2019年年初,Instagram 開始測試隱藏點讚數,年底全球範圍都施行了這項測試,用戶無法看到他人帖子的點讚數和視頻觀看數,Instagram稱希望人們能夠不再對點讚數過分關注,Facebook 也計劃跟進。

2019年9月份,YouTube 不再顯示準確的訂閱數,改為顯示近似數;10月份 YouTube 更改頻道認證規則,不再以10萬訂閱者為標準,更加重視創作者的真實度。

因為明星刷榜數據問題一再被詬病,微博在2019年初,將除媒體、政務類帳號的轉發、評論計數顯示上限調整為100萬。

在網際網路時代,人們一方面既被數據代表的關注度、商業利益等吸引,又被數據擠壓的透不過氣來,這點在專業、專職創作者身上更加明顯,且短期內看起來是無解的。

此外,流量價值並不等同於商業價值,視頻創作方式雖然發生了變遷,但視頻的生產、傳播、獲益的規律並沒有什麼變化。

某種程度上,YouTube的成功是一個自然壟斷的結果,市場獨佔往往關聯著商業的成功。

YouTube在全球尤其是北美市場對中小廣告主有些很強的吸引力,這使它佔有了UGC類視頻網站的絕大多數廣告收入。

2013年eMarketer做過一個估算,認為YouTube佔據了當年美國廣告總收入20.5%的份額,今年穀歌公布的2019年財報中來自YouTube的廣告收入就達到了151.5億美元——這也是YouTube能夠給創作者高額分成的主要原因。

2020年5月10日,B站UP主「攝影師顧俊」發布了一條題為「我希望你,取關我」的視頻為自己辯駁。起因在於,顧俊此前發布了兩篇跟相機廠商合作的視頻,不少粉絲攻擊他「恰爛錢」,

這只是B站UP主在合作視頻上引起爭議的一例而已,「百大UP主暗殺名單」事件牽連的創作者收益問題,也是視頻行業商業化不成熟的表徵。

當下不少觀眾對創作者「恰飯」這件事存在的不理解,既有一部分創作者「吃相難看」的自身原因,更多是觀眾不了解視頻創業的高投入低收益。

視頻,是內容行業的重資產模式,設備、人員、周期、收益是一連串的難題,對創作者來說,廣告收入分成長期以來都是一個漂亮的紙上畫餅,付費環境就更欠缺了,成熟化的視頻創作者更加依賴商單收入。

科技數碼類視頻博主因為這些年消費電子比較火,在商業投放視頻上是受到爭議最多的一類。

2014年,那場優酷直播的「決戰優酷之巔:羅永浩PK王自如」,就是視頻創作者在內容上被質疑因為"金主包養"從而影響了專業性和傾向性的經典案例。節目中,王自如承認接受了小米等的投資但否認內容因此傾斜。

因為收了錢就必然無腦吹或者無腦黑,這是創作者面臨的"瓜田李下"之嫌,爭議中往往都是兩極化的對壘,而難有公論。

就像羅永浩對王自如說的:「可以被包養,但不要再說自己獨立。」

這種情況在圖文內容中也比較常見,隨著受眾話語權的不斷疊加,面對公共評論,創作者的身份也在逐漸矮化。

「猝不及防」的中插硬廣,就成了對創作者來說道德風險最低的「恰飯姿勢」,對觀眾來說,人們會覺得這種收錢"光明正大",可世上的廣告主卻不是只有硬廣需求。

雖然也存在那些一開始就想清楚自身定位,並去迎合買方需求的視頻欄目,但大多數優秀的內容創作者都是從喜愛某個領域開始創作的。在網絡的數據尺度上,創作者必然受到各種擠壓,專職化也不得不「標價出售」,這也是對個人和團隊負責,創作本身的負擔就會越來越大。

更多的人死在「出售」之前,那些不被看到的失望、悲傷、激動若是不能自我消化,下一個作品就很難出現了。

給「相機邏輯CamLogic」辦了comedy funeral後,閆煒把重心放在了新的汽車節目上;發出了那個「勸退視頻」後,顧俊新開了攝影配件的淘寶店,依舊在自己的頻道裡叨叨攝影知識、器材和作品。

創作者的宿命,就是在更新前活下去。

相關焦點

  • 視頻時代,文字創作者求生指南
    一受傷的文字創作者「不會做視頻,就是古典自媒體人。」「自媒體行業要洗牌了,內容創作者要換一批了。」「文字閱讀的黃金時代結束了,很多作者還沒醒悟過來,就已經註定要被淘汰了。」中視頻的制霸早有先例。 2007 年,視頻平臺YouTube推出「合作夥伴項目」,與上傳視頻的創作者分享廣告收入,並且在 2012 年全面放開。此時,YouTube的CPMm就已經達到9. 35 美元,也就是說,一個播放量破 50 萬的視頻就能收穫人民幣約2. 9 萬元。
  • 跨平臺視頻創作者,能否複製「成功」?
    「三維地圖看世界」創作團隊(以下簡稱三維團隊)於今年1月初入駐抖音,粉絲量在五個月裡突破442萬,視頻累計獲贊數超過1200萬。如此裂變式的成長,遠遠超過他們在其他內容平臺的增長速度。對三維團隊來說,他們正實現著從知識科普類腰部視頻創作者,邁向頭部梯隊的蛻變。與個人IP色彩強烈的90後創作者相比,三維團隊顯得低調很多。
  • 騰訊視頻向創作者開放多元互動視頻平臺
    近日,騰訊視頻正式發布互動視頻技術標準,並將推出一站式互動視頻的開放平臺。互動視頻標準提供了「互動視頻理念」「創作流程」,以及「互動視頻平臺使用流程」等一系列指引,讓創作者和開發者可以通過互動視頻平臺實現一站式的互動內容生產、創作、發布和數據監控。
  • YouTube擬讓創作者在自己視頻中出售廣告位
    原標題:YouTube正在考慮讓創作者在自己的視頻中出售廣告位  據外媒Tubefilter報導,YouTube未來可能允許創作者在自己的視頻中出售廣告位。YouTube產品管理總監Tom Leung在最近的Creator Insider視頻中說:「我們正在嘗試一種新的方法,讓創作者向與他們已經合作的品牌銷售廣告位。」 他補充說,YouTube意識到很多創作者對此很感興趣,並說該功能目前正在通過「非常小規模的試點項目」進行測試。  Tom Leung並未提供任何有關創作者廣告銷售細節的信息。
  • 「讓視頻創作成為更多人的職業可能性」,西瓜視頻再助力創作者
    近日,西瓜視頻的動作有點多。6月8日,西瓜視頻上線三周年之際,宣布向所有用戶免費提供短視頻4K畫質。這意味著,西瓜視頻躋身全網少數推出免費4K功能的視頻平臺。6月9日,西瓜視頻啟動「活字計劃」——圖文創作者轉型招募計劃,聯合今日頭條、抖音拿出2億資源扶持圖文創作者轉型。計劃推出一周之後,超過8000位優質作者加入。
  • 視頻創作者走向「雨林」的時代到了
    但這還不夠,對於平臺方而言,終極目的應該是搭建生態,與創作者共贏。比如騰訊視頻現在的做法就是不僅布局中視頻,也把短視頻納入這個內容生態中,包括分帳制度的升級等,都是要體系化、長期化建構一個雨林,讓視頻創作者能夠在這種環境裡,可持續化生產以及變現。
  • 騰訊視頻與TA的創作者小夥伴們如何「玩」在一起?
    此前,騰訊視頻曾對「如何賦能以打造健康生態」予以闡釋,其中就包括不斷升級內容分帳機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長視頻分帳制度,以及重視長短視頻生態。從平臺擴張期到沉澱期,面對行業的存量競爭,平臺與內容創作者的關係,又迎來了新的合作局面,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在活動中談道,「希望通過這次會議,實現與內容創作者的一次坦誠對話。」
  • YouTube正在考慮讓創作者在自己的視頻中出售廣告位
    來源:cnbeta據外媒Tubefilter報導,YouTube未來可能允許創作者在自己的視頻中出售廣告位。YouTube產品管理總監Tom Leung在最近的Creator Insider視頻中說:「我們正在嘗試一種新的方法,讓創作者向與他們已經合作的品牌銷售廣告位。」 他補充說,YouTube意識到很多創作者對此很感興趣,並說該功能目前正在通過「非常小規模的試點項目」進行測試。Tom Leung並未提供任何有關創作者廣告銷售細節的信息。
  • 騰訊視頻推出中視頻戰略 2650萬元獎勵各領域創作者
    12月19日,2020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舉行,會上,騰訊視頻首次提出了針對中視頻領域的類別定位與發展規劃,而為了提升內容創作者積極性,騰訊視頻以2650萬現金(人民幣含稅)對網絡電影、紀錄片、知識付費領域的優秀創作者進行了激勵。
  • 好看視頻品牌升級:定位視頻知識圖譜 三大舉措賦能泛知識創作者
    中國網科技12月23日訊 好看視頻22日公布全新Slogan「輕鬆有收穫」。 百度短視頻生態平臺總經理宋健表示:好看視頻將結合用戶主動搜索、知識探索帶來的「主動流量」構建視頻知識圖譜,堅持做「Save time,為用戶解決問題」的短視頻平臺。
  • 好看視頻攜開心麻花獨創自製劇IP,持續賦能優質短視頻創作者
    作為好看視頻年度重磅之作,這也標誌著好看視頻在建設平臺優質內容生態,加固「泛知識」內容護城河道路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了解,此IP自製短劇由開心麻花原班人馬創作,同時好看視頻也會把舞臺開放給平臺上的內容創作者,邀請他們參與共創,藉助該精品IP內容助力優質內容創作者脫穎而出。此外,百度資源還將提供直播平臺與推廣支持。
  • 百家號發布百大創作者榜單 有特長、會做視頻是大勢所趨
    11月4日,百家號在四周年之際正式對外發布首個百大創作者榜單。榜單創作者的內容範疇覆蓋了美食、科技、教育、財經、家居、健康、科普、文化等20多個垂類領域,這100位創作者除了明顯的知識屬性特徵外,還有一個顯著的共性就是,他們不約而同地把創作重點投向了視頻內容。
  • 好看視頻品牌升級:定位視頻知識圖譜,三大舉措賦能泛知識創作者
    百度短視頻生態平臺總經理宋健表示:依託百度在知識信息服務上的技術與生態沉澱,好看視頻將結合用戶主動搜索、知識探索帶來的「主動流量」構建視頻知識圖譜,堅持做「Save time,為用戶解決問題」的短視頻平臺。同時,好看視頻還將通過三大舉措賦能泛知識類創作者,加碼優質創作生態構建。
  • YouTube計劃在創作者的視頻上投放廣告 但不會給他們帶來收入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從周三開始,YouTube將開始在一些創作者的視頻上運行廣告,但不會給他們一部分廣告收入,因為他們的規模不夠大
  • YouTube 公布 2020 年美國最熱門的視頻和創作者
    雖然該公司將責任歸咎於當前的環境,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其 Rewind 視頻在過去幾年中的反響非常糟糕。雖然該公司今年可能不會發布剪輯視頻慶祝其在全球範圍內最受歡迎的創作者,但該公司仍然揭示了美國的熱門趨勢視頻和內容創作者。
  • 騰訊視頻首推中視頻戰略 2650萬元獎勵各領域創作者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12月20日晚間消息,在2020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上,騰訊視頻提出了針對中視頻領域的類別定位與發展規劃,並對外發布了《2020騰訊視頻年度指數報告》。另外,為提升內容創作者積極性,騰訊視頻以2650萬元對網絡電影、紀錄片、知識付費領域的優秀創作者進行了激勵。今年,騰訊視頻正式推出VIP開放平臺,以分帳生態建設為合作方打通從內容到用戶的第三條通路。官方數據顯示,目前騰訊視頻累計TOP10分帳金額(含平臺激勵金額)超2.7億。
  • 騰訊視頻首推中視頻戰略 2650萬獎勵各領域創作者!
    [PConline資訊]12月20日晚間消息,在2020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上,騰訊視頻提出了針對中視頻領域的類別定位與發展規劃,並對外發布了《2020騰訊視頻年度指數報告》。另外,為提升內容創作者積極性,騰訊視頻以2650萬元對網絡電影、紀錄片、知識付費領域的優秀創作者進行了激勵。
  • 西瓜視頻「拍了拍」創作者:帶著流量和錢走向職業化吧
    此前,西瓜視頻正式啟動「活字計劃」,宣布以 1 億元現金+ 1 億元資源的投入力度,扶持從圖文向視頻轉型的內容創作者。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經有 8000 多位內容創作者加入其中。薑茶茶用了一段時間試錯,來找到更適合的帳號定位;飯統戴老闆為了適應視頻語言,招募了專業的視頻人才;飛岸老師則直接將視頻剪輯交給了西瓜視頻……個體解決方案各不相同,而平臺下場則能夠在集中的痛點之上找到一種適合大多數創作者的轉型模板。今年 4 月,創作者戰神日記由於在視頻創作中屢屢受挫,徘徊於放棄邊緣。正在此時,他收到了西瓜視頻的周邊獎勵,決定再堅持一把。
  • 長短互促、與創作者共舞,騰訊視頻布局短視頻生態
    大會現場,騰訊視頻發布了 「2020騰訊視頻百大短視頻創作者」榜單,對優秀創作者進行嘉獎。加大馬力,與創作者共成長2018年左右,在新的技術條件下,短視頻異軍突起,重塑大眾的娛樂消費習慣。激發短視頻價值、培育短視頻生長、形成長中短視頻互融互促,成為騰訊視頻在新框架下發力的新重點。以百大榜單為基礎,騰訊視頻總結了優秀創作者的四大特色,致力於幫助短視頻創作者找準創作方向。現場,騰訊視頻相關負責人表示,長視頻領域的優勢與中視頻領域的探索,是騰訊視頻開拓短視頻市場的重要動力。
  • 好看視頻獨立App日活超3000萬 創作者數量破百萬
    原標題:好看視頻獨立App日活超3000萬,創作者數量破百萬   鈦媒體9月30日消息,近日,好看視頻發布《2020好看視頻創作者圖鑑》,首次向行業披露平臺最新創作者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