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便、超長焦,光圈還挺大!松下LEICA 50-200mm F2.8-4試用

2021-02-15 春卷
這幾天,我一直在用松下的一款新中長變焦鏡頭搭配GX9機身報導北京的幾場發布會。這支鏡頭的官方商品名為H-ES50200GK,全稱是LEICA DG VARIO-ELMARIT 50-200mm/F2.8-4.0 ASPH./POWER O.I.S。。。
呃,這一口氣讀下來真的很容易斷氣。為了方便起見,我還是管它叫「松下LEICA 50-200mm F2.8-4」算了。從名字上我們就能知道該鏡頭的特色與定位:這是一款打著LEICA徠卡標記的高端頭,焦段覆蓋為50-200mm即等效135的100-400mm(已經進入超長焦了)。該鏡頭的光圈在廣角端時達到F2.8,而在長焦端也有F4且還帶增強型O.I.S光學防抖部件和ASPH非球面鏡片,等等。

其實,松下H-ES50200GK鏡頭(還是叫松下 LEICA 50-200mm F2.8-4吧)的體積並不大:長度僅為132mm,口徑67mm而重量不過655g。儘管這是一支焦距最遠能夠達到等效400mm的超長焦,但其實際體積比普通35mm全畫幅標準變焦頭還小。該鏡頭的規格毫無疑問會讓我想起當年奧林巴斯在老4/3年代那支經典的50200,可惜的是奧林巴斯在進入M43時代後並沒有重新發布同規格的M.ZD鏡頭而是為了配合PRO戰略出了一枚焦距稍短但全程F2.8大光圈的M.ZD 40150 PRO。反過來,倒是松下方面發布了規格和當年一致的這枚LEICA 50-200mm F2.8-4。

我之前曾在松下杭州發布會時簡單為該鏡頭拍攝過測試樣張,簡而言之,這枚15組21片的鏡頭由於採用了包括2片非球面、2片極超低色散、2片超低色散以及1片超高折射率鏡片等「猛料」,因此整體成像質量非常驚人!無論是廣角端還是長焦端,其中心區域的解析度在全開光圈時居然都和最優光圈(F5.6-8)下相差無幾;而儘管廣角端和長焦端在全開光圈時畫面略有暗角現象,但只要光圈收縮到F4(F5.6)以後就迅速得到改善!

廣角中心和邊緣

F2.8/F4

F5.6/F8

我嘗試著在這裡放了兩組50mm和200mm端各個光圈下中心、邊緣的對比圖,但請相信我:各位你們在手機上是很難看出上下左右四張畫面有什麼差異的(除了邊緣組會稍微暗一點),即使我是在3K解析度的屏幕上放大到200%進行比較,也只能勉強看出稍許的解析度差異。

長焦中心和邊緣

F4/F5.6

F8/F11

而在實際使用中,該鏡頭輕便、高效和高畫質的特性也著實令人難忘。我上周一直帶著它參加了包括美圖、VIVO和OPPO在內的三場發布會。這幾場發布會的共同特點是:

廣角和中心100%

1、光線微弱:它們要麼是在夜晚進行要麼就是在室內舉辦,松下GX9機身感光度基本都是ISO800起,動輒飆升到ISO2000。因此幾乎所有照片都是在光圈全開+啟用防抖的狀況下拍攝的;2、由於距離舞臺較遠或者要為明星拍攝特寫,幾乎所有畫面都是在長焦端下拍攝的。事實上,和之前使用佳能小小白兔EF70-200mm F4L II USM一樣,此類變焦鏡頭的最長焦端使用頻度遠遠高於廣角端,而觀察這枚鏡頭的MTF就能發現其長焦端畫質比廣角端還更優秀一些。

由於之前已經在發布會報導中秀了不少明星照片,所以在這篇博客中就不再重複放大圖了。但請大家注意:由於拍攝時明星距離很遠且不斷走動,實際此類場景還是略有一些拍攝難度的。好在松下GX9機身中也加入了人臉/人體對焦識別功能,在它的幫助下我還是能夠較為輕鬆的把焦點始終落在明星臉部(眼睛),同時以中速連拍快速完成拍攝。雖然在長焦端下,有時我為了將感光度控制在ISO1000以下而不得不把快門速度降低到1/100S,但松下LEICA 50-200mm F2.8-4的增強型光學防抖的表現還是非常可靠的——當晚用這套松下組合拍攝的近800張照片中沒有一張是因為手抖而報廢的。

此外,松下的這枚鏡頭最近對焦距離為0.75m,最大放大倍率為0.25X。這一點也和之前使用的佳能小小白兔一樣:雖然不能算作是微距鏡頭但始終有一定的特寫能力。這個特性發揮在OPPO FIND X發布會結束後的媒體體驗時間。由於現場有大量媒體朋友搶先衝過去體驗為數不多的幾臺FIND X樣機,因此我只能在人群外等待。但我馬上發現,其實在其他媒體朋友手持FIND X進行拍攝時我完全可以用松下 LEICA 50-200mm F2.8-4進行「蹭拍」啊!所以,在OPPO FIND X報導文章中的一些產品照片其實就是用這種「蹭拍」方式完成的——相當於其他媒體朋友幫我擺好了角度,我只是在他身後越過他的肩膀一起按動快門而已。

簡單總結下,松下LEICA 50-200mm F2.8-4是一支在規格上誘人而在實際使用中也得心應手的好鏡頭:

首先,它體積不大、重量適中卻能提供最長400mm的等效焦距且光圈還能維持在F4,無論是用來拍攝室內活動(比如發布會)或是戶外人像、自然生態都很適合。特別是等效400mm已經進入「超長焦」範圍,這使得它比大小三元中常見的200mm端有更大的適用範圍;

其次,該鏡頭擁有驚人的畫質表現。無論在什麼光圈、什麼焦段下你都無需擔心它的成像質量。畢竟作為一支打著"LEICA"標記的鏡頭,松下LEICA 50-200mm F2.8-4的畫質充分證明松下在非球面鏡片設計製造領域的強大實力;

第三,該鏡頭防水防塵還防抖,可以應對各種天氣狀況和光線環境。雖然為了減少鏡頭體積而採用了伸縮鏡筒的外變焦模式,但這並不影響它在嚴苛的戶外條件下發揮其專業品質。該鏡頭不僅僅可以為普通消費者旅行時用,也同樣可以被專業用戶應用在野外考察、自然探險領域裡。

目前松下官網上給出的松下LEICA 50-200mm F2.8-4售價超過13000元,但實際電商售價是在11000出頭。有不少朋友問它和目前售價8100的奧林巴斯M.ZD 40-150mm F2.8 PRO該怎麼選——這確實是一個難題!

在我看來,這兩支鏡頭在成像素質方面幾乎相當(或許松下稍強一點,但這還需要我再做一點測試),但它們又各有長處:如果說奧巴的優勢是全程F2.8而松下在離開50mm廣角端後光圈就要縮小,那麼松下擁有的增強型O.I.S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缺憾;同樣,如果說松下不但等效焦距比奧巴長了100mm而且重量體積都還更小,那麼奧巴也可以說自己的內變焦設計看起來更專業更牛X...

好吧,考慮到松下LEICA 50-200mm F2.8-4才剛剛上市,所以目前來看奧巴那支的性價比確實更高一點,但我相信未來兩者價格差會進一步縮小。同時,我還是覺得相對更加小巧便攜的松下的LEICA 50-200mm F2.8-4更符合我心目中的M43鏡頭形象。另外,由於當年奧巴43年代的那支老款50200給我的印象過於深刻了,所以我多少也要給松下這支同規格的新鏡頭多投一些「印象分」...(笑)

相關焦點

  • 全能多面手,佳能70-200mm F4L IS II USM試用
    但是要說那個焦段鏡頭是職業攝影師必入的話,也許可以是70-200mm這個焦段,這個焦段可以完成多數題材的拍攝,可以說是鏡頭裡的萬金油一般的焦段。2018年的6月初佳能發布了最新的EF 70-200mm f/4L IS II USM鏡頭,相比光圈2.8的70-200mm,F4的鏡頭在重量輕便、體積小巧很多,便攜性上大大提高。
  • 長焦小炮 松下100-300mm F4.0-5.6鏡頭評測
    由於傳感器的特性以及長焦、超長焦鏡頭是M 4/3系統的優勢,開發出等效超過300mm、400mm的超長焦鏡頭還是比較容易的,100-300mm F4-5,6的35mm換算焦距為200-600mm。根據焦距要求,為專業用途鏡頭。松下 LUMIX G VARIO 100-300mm F4.0-5.6 II POWER O.I.S.
  • 【器材試用】迷人大光圈 佳能EF 50mm f/1.8 STM試用
    此次有機會試用佳能最新的EF 50mm f/1.8 STM鏡頭,讓我實際感受了一下它的性能,和成像質量。相比上一代佳能50mm鏡頭來說,新款的EF 50mm f/1.8 STM鏡頭做了一些升級,從外觀上看變化最為明顯的就是卡口從塑料卡口升級為了金屬卡口,這樣能更好的提升鏡頭的耐用性。
  • 【攝影器材】超高性價比 佳能50mm f/1.8 STM使用體會
    焦距:50mm  光圈:f/4  ISO感光度:200  曝光時間:1/2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焦距:5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200  曝光時間:1/25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 評測| 延續輕巧靈魂,騰龍70-180mm F2.8(A056))
    繼A036、A046後,騰龍又推出了這款70-180mm F/2.8 Di III VXD(A056)。雖然犧牲了一些長焦焦段,但是依舊將濾鏡口徑控制在了67mm,重量810g,對於一支恆定f/2.8光圈的長焦鏡頭來說,可以說非常輕便了。A056的整體外觀延續了騰龍一慣的設計語言,簡潔且沒有過多修飾。而為了讓它體積變得更小巧,這支鏡頭採用了外變焦的設計。
  • F1.4大光圈力戰黑卡:松下LX10相機評測!
    松下LX10的鏡頭帶有LEICA標,鍍膜為綠色,鏡頭焦距為8.8-26.3mm,等效焦距24-72mm,最大光圈為f/1.4,但是從35mm開始,最大光圈就是f/2.8了,這一點和索尼黑卡一樣。鏡頭長度方面,開機時為24mm時最短,72mm時最長。
  • 旅行中的第二支鏡頭 佳能50mm F1.4試用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這支鏡頭的光圈不夠大,很難表現出柔美的背景虛化效果。今天筆者就找來了一支佳能EF 50mm f/1.4 USM定焦鏡頭,看看EOS 700D搭配這支大光圈鏡頭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感動。目前景明網佳能50mmf/1.4價格為2580元 網址:http://www.jmyx.com.cn/goods-3355.html出們旅遊自然是越輕便越好,佳能EOS 700D機身搭配EF 50mm f/1.4 USM鏡頭,整機的重量不過才870克,將其掛在脖子上即使是長途奔波也完全不會有累贅的感覺。
  • 長焦的精彩 佳能70-200mm F4鏡頭試用
    一般初學者可能會認為廣角鏡頭更適合拍風光,其實在風光攝影中廣角和長焦都是不可缺的。廣角有進光量大,景深大,角度廣等優點。而長焦鏡頭則比較容易拍攝出有壓縮感的照片,遠景和近景緊緊貼在畫面,少了廣角鏡頭帶來的那種縱深感,這樣容易給人帶來一種靜寂的感覺。
  • 尼康全新大三元鏡頭駕到 尼克爾Z 70-200mm f/2.8 VR S鏡頭打造卓越畫質
    2020年1月7日,尼康正式發布兼容FX格式的Z卡口大三元長焦變焦鏡頭,尼克爾Z 70-200mm f/2.8 VR S鏡頭。這款新品採用f/2.8最大光圈,並且還搭載VR減震功能,無論是0.5米的近距離拍攝,還是無限遠距離長焦拍攝都能輕鬆駕馭,呈現出從畫面中心到邊緣都無比清晰銳利的照片,具體性能就讓我們在評測中切身體驗下吧。
  • 「經典」的長焦微距 適馬105mm F2.8 DG DN MACRO | Art評測
    適馬105mm F2.8 DG DN MACRO | Art作為一隻長焦微距鏡頭,在拍攝題材時能更遠的與被攝物拉開距離,對於博物類題材來說更加體現了便捷性,長焦兼具風光人像拍攝,2.8光圈虛化背景同時帶來了更多的進光量,滿足各類需求。
  • 奧林巴斯 ED 12-200mm f/3.5-6.3現場試用 | CP+2019
    在今年的2月13日奧林巴斯正式發布了M.Zuiko Digital ED 12-200mm f/3.5-6.3鏡頭,這支鏡頭焦距實際等效
  • 輕便防抖好表現 佳能70-200mm F4試用
    產品綜述|圖片(3)|參數|報價|點評(99)本地參考底價 6999.00元 ↓10%·總體評價 全能便攜    通常外出隨拍時我會帶上一支標變鏡頭,像是24-70等等,但這次我選擇了70-200焦段的長焦鏡頭。
  • 【評測】全畫幅微單最長焦 索尼70-300mm鏡頭試用
    除了多款高端蔡司鏡頭和G鏡頭外,索尼在今年還發布了頂級的大師級G鏡頭,超高畫質表現足以滿足高端商業攝影師的使用需求。同時,索尼FE卡口鏡頭在焦段上也更加豐富,從16mm超廣角到300mm長焦都有相應的全畫幅鏡頭可以選擇。今天給大家評測的索尼FE 70-300mm F4.5-5.6 G OSS遠攝變焦鏡頭,是索尼推出的第一款長焦端達到300mm的FE卡口G系列高品質鏡頭。
  • 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
    F2.8 最小光圈 F32 光圈葉片數 8片 焦距範圍 70-200mm 最近對焦距離 1.2m 視角範圍 水平 29-10度 垂直 19度30分-7度 對角線
  • CP+2019:賓得HD FA 35mm f/2現場試用
    尺寸和重量方面,未加遮光罩的全長尺寸為44.5mm,重量也只有193g,可以說是非常的輕便。在本次CP+2019展會的現場,我們用到的是賓得K-1 II搭載這支鏡頭進行現場試用。另外,在f/2這樣大的光圈下更能夠對拍攝畫面有著精確的把控。
  • 全天候的大變焦套機鏡頭:松下Lumix G Vario12-60mm f/3.5-5.6 Asph. Power O.I.S.
    跟變焦倍率接近的奧林巴斯Zuiko Digital ED12-50mm f/3.5-6.3 EZ比起來,這支松下鏡頭還略勝一籌。但是還有幾點需要注意:圖像中心的解析度在廣角端最短焦距拍攝時可以達到最佳,但是四角銳度會衰減。
  • 如何評價尼克爾 Z 70-200mm f/2.8 VR S
    這兩點在最近幾年發布的70-200/2.8鏡頭中廣泛應用,其中包括索尼FE 70-200/2.8 GM,松下L卡口的70-200/2.8 RPO和佳能的RF 70-200/2.8L IS,當然這次尼康的Z 70-200mm f/2.8 VR S也在其列。我們可以把使用了這樣設計的70-200/2.8歸類成「新時代的70-200」。
  • 松下50mm F1.4鏡頭評測:「重量級」定焦頭,售價同樣驚人!
    松下Lumix S Pro 50mm F1.4很明顯是一款體積碩大的鏡頭,它自重955g,長度約為13cm,甚至比佳能光圈更大的RF 50mm F1.2鏡頭更重、更大。松下Lumix S Pro 50mm F1.4鏡頭拿在手裡給人一種非常堅固的感覺,並且它還具備了天氣密封特性,能夠防塵、防潮,並在最低-10℃的氣溫中工作。鏡頭在鏡筒上設計有一個傳統的光圈環,支持以1/3級對光圈進行調節。
  • 佳能鏡頭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
    19度30分-7度 對角線 34-12度 防抖性能 光學防抖(4級) EF 70-200mm f/2.8L IS USM的進化版,光圈大,十分明亮。
  • 一周熱訊 | 尼康或將推出AF-S 180-400mm f/4超長焦鏡頭
    f/4超長焦鏡頭據外媒NikonRumors報導,尼康有可能即將發布尼克爾AF-S 180-400 f/4 ED TC VR專業級超遠射變焦鏡頭,鏡頭內置1.4倍增距鏡,新鏡頭將會內含30枚鏡片,採用較為複雜的光學結構,預計價格也會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