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師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陳思誠、徐崢、鄧超、俞白眉、閆飛、彭大魔七位青年導演擔任各個篇章分導演的《我和我的家鄉》在今年國慶檔以首日兩億票房的佳績和超高的口碑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爆款電影。這部作品作為去年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的精神續作,依然沿用了其經典的「單元敘事」的模式,只不過其主題從嚴肅、宏大的「我和祖國」變為了更接地氣、溫情脈脈的「我與家鄉」。
第一個故事由寧浩指導,葛優和張佔義主演的《北京好人》,這個故事可以直接看作是《我和我的祖國》中「北京你好」的續集。葛大爺依舊飾演那個大大咧咧、愛吹牛,卻內心似火的北京的哥——「張北京」。
這次他再次攤上事兒了,不過不是購得了千金難買的門票,而是同在北京的表舅來找他幫忙。張北京從小玩到大的表舅長了甲狀腺瘤急需錢治病,又不想驚動衡水的農村老家,情急之下才找到外甥,希望能借到手術費。
而張北京這邊又正巧剛攢夠了買電動汽車的錢。整個故事核心矛盾就凸顯了出來——「幫吧,錢不夠;不幫吧,那還算是個人嗎?」於是,善於靈活變通的張北京就想到了讓表舅易容、剃髮冒用自己醫保卡的計策。接下來舅侄二人就在醫院中上演了一場啼笑皆非的就醫問診。
可人算不如天算,張北京還是陰差陽錯地躺到了病床上,幸虧表舅犧牲了自己「投案自首」才保住了他的醫保卡。最終,張北京毅然選擇花掉購車款為表舅交了手術費。當二人回到衡水老家後才發現,原來之前的一切的精心算計都毫無必要,因為國家的「農村醫保」早就覆蓋了表舅的病情。《北京好人》作為整部電影的序章,歡樂與溫情兼備,同時關注到了城市與鄉土的生活狀況,為各位觀眾徐徐展開了一幅寬廣壯麗、豐富細膩的華夏鄉土畫卷。
第二個故事是雜糅了科幻和偵探元素的《天上掉下個UFO》,由陳思誠指導,黃渤飾演以「手工耿」為原型的民間發明家,從「唐探」宇宙穿越來的老唐、小秦飾演央視《再進科學》欄目組的導演和記者,董子健飾演中科院神童,王迅和王硯輝分別飾演貴州阿福村的民營企業家和村長。
那這一群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人是如何相聚貴州阿福村呢?原因就是一架神秘的UFO墜入了阿福村附近,而且還被眾村民拍下了清晰影像。
而老唐和小秦此次來訪的目的就是要調查此次事件的真相,看看視頻中的UFO究竟是真是假。阿福村的村長和企業家當然希望這UFO是真的,因為以前名不見經傳,發展滯後的阿福村經新聞這麼一曝光已經成為了旅遊勝地。
而當地的網紅髮明家黃大寶心中則隱藏著一個關於外星飛船的驚天秘密——他是「UFO」的真正製作者。而他潛心研究神秘飛行器的真正原因,則源自一段少年時代錯過的戀情。
第三個故事的核心仍舊沒有脫離「農村」,不過這次的主角不是發明家,而是一位兢兢業業的鄉村教師——範老師(範偉飾演)。
故事的名字來自法國小說家阿爾豐斯·都德的一篇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在原作中普法戰爭後的法國淪陷區即將被迫實行德語教育,孩子們的老師用法語講授的最後一堂課。
在電影中間,導演徐崢只是套用了小說的名稱,將故事的發生地轉移到了中國農村。範老師大學剛剛畢業的時候來到瞭望溪村支教,原本三年就能走的他竟紮根這裡十年之久,憑一己之力肩負起了全村所有孩子的小學課程,就連那些不願意送孩子上學的家庭也被他一一說服。
這十年間,他默默地紮根窮鄉僻壤,用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和淵博的知識哺育了無數的貧寒學子,讓他們考出了小山村,來到縣城、省城裡上中學和大學。如今,垂垂老矣的範老師在瑞士的著名大學任教,卻意外身患阿茲海默症。他在腦海中一直在試圖完成一幅拼圖,那是關於他離開山村前的最後一課。
那時,佔據他全部內心的是孩子們露腳的膠鞋,簡陋教室漏雨的房頂,以及沒有彩色顏料描繪心中夢想的孩子那渴望的眼神。幾十年後,那些教室中的孩子長大了,他們要用自己的愛和努力去幫助範老師「圓夢」。
如果說範老師的歸鄉,是因為對曾經教導過的孩子們懷著深深的眷戀。那第四個故事《歸鄉之路》的主人公閆飛燕重返毛烏素沙漠的歸鄉之路則帶著滿腔的抱負和熱血。狂風席捲著滾滾黃沙籠罩整片天空的畫面,成為了她心中永遠的家鄉之殤。
老師高媽媽的一句「學了本事,讓咱這兒變個樣」也在她心中種下了奮力拼搏的種子。如今閆飛燕已然成為紅極一時的電商女王,她的歸鄉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踐行高媽媽的後半句話。與飛燕一路同行的另一位「歸鄉人」,是自稱大老闆的喬樹林,他左一個「大師姐」右一個「老校友」一直在套近乎。
屢次想裝大款撐門面,卻越撐越衰,在飛機上「花錢降艙」,在飯館請同行旅客吃飯卻「被迫刷公交卡」。正當觀眾們都以為他只不過是某個一事無成的落魄混混時,校友大會上一位同學的演講為大家揭曉了真相——喬樹林是高媽媽撿回來的棄嬰,但他卻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他立志要在沙地裡種出甘甜的蘋果,將沙化問題和民生問題一併解決。
他潛下心來與鄉親們同甘苦、共患難,將賺到的每一分錢都投入到了回饋家鄉的事業之中。看到此處的閆飛燕和觀眾們同樣感動,原來學本事不一定要遠離家鄉,立足本土同樣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最後一個故事由開心麻花團隊創作,它的名字套用了一個中國傳統的神話傳說,叫做《神筆馬亮》。身為高校美術教師的馬亮,有著非凡的藝術才能和對繪畫的熱愛,但他最為注重的是藝術家如何能夠回饋社會和人民。
因此,他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下鄉扶貧活動。但是他的妻子卻一心想讓丈夫固守在專業研究的象牙塔內,因此竭力反對馬亮參加扶貧工作。
一方面是人民的召喚,另一方面是家人的期望,馬亮選擇編織一個「善意的謊言」。他前往了茴香村,用自己的畫筆和才能幫助當地民眾創業致富。同時又在村委會會議室的角落,搭建了一個「俄羅斯角」,為的是與妻子視頻時營造在俄羅斯列賓美院學習的假象。
但無巧不成書,妻子慕名來到茴香村充滿藝術氣息的「稻田畫」拍孕婦照,卻意外發現了丈夫馬亮竟然一直紮根這裡在村中搞藝術創作。
剛剛得知真相的妻子自然怒火中燒,但隨著她看到了丈夫的妙筆生花村中營造出的一幅又一幅「幻境」,以及村民們的生活在丈夫幫助下得到了切實改善,她逐漸理解了丈夫的初衷——偉大的藝術家不是在畫布上繪畫的,而是在為人民服務中成就自己最偉大的藝術品。
國慶檔的這部《我和我的家鄉》既有感動和歡樂,也引人幻想和思辨,在兼具故事性的同時又涵蓋了國家在新時期的幾個工作重點:醫療、扶貧、教育、環保、旅遊。而這幾個分主題又都被一個更大的更溫情脈脈的主題——「家鄉」所串聯在了一起,中國文化中最獨具特色的家國情懷也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我和我的家鄉》可以說是一部娛樂性、情感性和思想性兼備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