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說
隨著基礎價與水平的提升,大學的普遍程度已經非常高了,走在路上隨便找一個30歲以下的年輕人詢問學歷,80%是大學本科畢業,普遍學歷的提高,對於社會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但對大學生就業來說,卻成為一大關卡。
大學生越來越多,學歷不再是找工作的籌碼,為了找一份好工作,提升學歷價值,只能是不斷的往上升,提高學歷去競爭,因此考研、考博就成為了很多本科畢業生的選擇,但考上研究生考上博士,學歷價值提升後,就真的能找一份薪資待遇都不錯的工作嗎?
清華碩博連讀畢業生,一個月工資只有1萬5
清華北大是我國最高學府,絕大多數學生夢寐以求的高校,當然了,清北可不是隨便就能考的,就拿高考分數來說,至少在670分以上才有可能上清北,670分是什麼概念,三大主科每科都要達到135分以上,文綜或理綜要在260分以上,這就要求學生的綜合實力非常強,不能有一科瘸腿。
即使你在高中是最優秀的學生,考上清北後你會發現能人異士有很多,你只不過是所有優秀人中,最渺小的一個,為了提升自己不得不考研。
筆者認識一個高中學長,是我們那高中的傳奇人物,當年高考憑藉裸分690多分考上清華,據說本科畢業後,保送清華研究生,研究生後又連讀博士,這樣高的學歷又是博士,真的是我們那個小地方的傳奇。
後聽說博士畢業後,他離開了北京,在一家機械設備公司當監理,他嚴瑾高效率的工作態度受到一致好評,據跟他一起工作的同事說,平時調試一臺設備,連一個螺絲他都要親自查看,跟他一起工作雖然很累,但是效率也很高,工作以來都來沒出過事故。
這樣的高尖端人才,工資都是用年薪來計算的吧,年薪至少在30萬以上吧,其實不然,據知情人士說,這個清華大學本碩博連讀的畢業生月薪只有1萬5,肯能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補貼,但是也不到2萬。
分析:
清華大學本碩博連讀畢業生月薪只有15000,這是讓人想不到的,要知道現在普普普通通一個小網紅,月薪都在幾萬元以上,這不禁讓人懷疑考清華,再考碩士博士有必要嗎?寒窗苦讀8年有什麼意義?
考研考博的目的是什麼?
目的一:逃避找工作
其實很多學生本科畢業後選擇考研,並不是打心底裡想要考研,考上研究生後也不知道要幹什麼,沒有一個明確的職業規劃,只是本科畢業後要面臨這找工作,想要逃避這種壓力,從而選擇考研。
目的二:周圍人促使
985學校內的學生都很優秀,為了突出自己的優秀,學生們只能提高自身技能,讓自己越來越優秀,從而導致大學內捲化嚴重,有人可能不明白什麼是內捲化,我們舉例說明。
導師眼球一篇論文8000字,為了讓自己活得優秀,學生寫到10000-12000字,所有學生都這麼想,冥冥中這篇論文標準就變成了10000字以上,但活得優秀的人,還是那一小部分人。
所謂內捲化就是內部提升競爭難度,但獲利的還是那一小撮人現在高校考研就是這種情況,尤其是985大學,大多數學生都考研,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周圍人的促使下,也只能選擇考研。
目的三:提升學歷價值
這種就是有明確職業規劃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考研就是提高學歷的一種途徑,提升學歷後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這也是最值得讚賞的一種考研考博態度。
「讀書無用論」是無稽之談!
很多人質疑,讀這麼多書有什麼用,掙得還沒有一個小網紅多,對於這種說法,筆者是絕對不贊同的,小網紅可能在網潮下獲得一些流量,但是熱潮一過,又有幾個關注他的,只能從巔峰跌落下來,也就是說小網紅每個月2萬的工資,只能持續12個月,而博士後1萬5的薪資能持續60年。
我們舉一個例子說明吧,網紅鼻祖papi醬,為什麼那麼多網紅,熱潮過後無人問津,只有她屹立不倒,要知道她是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碩士畢業生,可能她火起來與學歷沒有必然關係,但是能持久火下去絕對是腦中的知識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所以不要再捧「讀書無用論」了,清華大學博士畢業生可能月薪只有1萬5,但是他卻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用自己嚴瑾的工作態度、高端的專業知識影響著他人,你能說這樣的人是不成功的嗎?凡事不能以金錢定義。
對於「清華博士月薪1萬5,」你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分享。
專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分享小、初、高、大學生的日常,解讀教育中遇到的點滴瑣事,如果你也對教育那些事感興趣,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喜歡研究教育的人,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