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脫貧攻堅,青年是重要力量。2019年8月,剛畢業的短髮姑娘劉丹,帶著她最愛的滑板和一往無前的勇氣,跟隨親哥哥劉斌的腳步,一同成為了六盤水市鐘山區西部計劃志願者。
做宣傳、勤下鄉;戰疫情、共扶貧……在家鄉脫貧攻堅的路途中,這對「雙子星」你追我趕爭上遊,共同演繹了一支火熱的青春讚歌。
劉丹:戰鬥力滿格的「95後」志願者
「菜園的招牌,坐落得就像一幅幅描繪奔向小康的藍圖。當月色升起,扛犁走歸途,笑容倒映著星辰曼妙的舞步……」7月5日,正是盛夏好時節,剛剛做完志願服務工作的劉丹伏案在自己的辦公桌上,認真填詞著這首由《mojito》改編而成的《種菜吧,後浪!》,在「千家萬戶小康菜園」工作中,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號召全區青年一起種菜。
不拘泥於形式和傳統,敢於創新和挑戰,這是當代中國青年人的「範兒」。
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仍然穩步前進,一批批有為青年不畏艱險、衝鋒在前,彰顯出了蓬勃的青春力量。如今,90後逐漸從80後手中接過青年一代的重任,擺脫了以往「垮掉的一代」、非主流、任性等「負面」刻板的附加名詞,以新的面貌向全國人民展示了年輕一代的力量。
劉丹,就是這之中極為顯著的一股新生力量。
「辦公室日常工作、創文工作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志願服務活動……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到最優的工作方式,是我的快樂。」出生於1996年的小女孩劉丹,是個愛滑板、愛幻想、嚮往著詩與遠方的短髮姑娘,卻在畢業後毅然返回家鄉,選擇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談及緣由,劉丹笑說:「遠方再好,未及家鄉。」
希望自己能做一些溫暖美好又有力量的事情,把青春灑向更廣闊的熱土;也希望自己除了隨著時代的浪潮漂流,亦能成為推動她的一分子——這是劉丹選擇成為西部計劃志願者的初衷。
15個月,100餘次志願服務,走遍整個鐘山區17個鄉鎮街道,2000多份公文處理,11份正能量藝術作品……劉丹的經歷,是鐘山區廣大西部計劃志願者的一個縮影。
基層工作繁瑣忙碌。一年又三個月,服務於共青團鐘山區委的劉丹,練就了往前一步能深入基層、退後一步能填詞作曲的多面本事,而為了能夠成長為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劉丹還嘗試自學攝影以及PS、PR、AE等軟體。
「我們不僅翻錄了《mojito》的MV,還有《鐘山團團版生僻字》等填詞作品,會儘量以更具趣味的形式向鐘山青年推廣愛國、脫貧、防疫等知識」。而除了要「宅」在辦公室裡開展機關辦公和創作外,還要經常進村入戶「接地氣」,成為了同事口中的「下鄉小王子」。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我們團區委的幫扶點位於鐘山區最遠的鄉鎮,到那邊路遠彎大容易暈車,可劉丹這個『下鄉小王子』很厲害,下鄉從來沒見她怕過。」據共青團鐘山區委工作人員冉賢茜介紹,除了辦公室事宜之外,劉丹平常還需要去其他單位和鄉鎮深入走訪,寫材料、整理檔案、做記錄等。「第一次下鄉,這個號稱從不暈車的小丫頭一路上吐了7次,以為她會害怕,卻沒想到她反而越挫越勇,但凡誰有工作走不開,她都能立刻主動頂上去。」
除了單位既定的工作,劉丹還會定期參加志願服務:幫老鄉收割蔬菜、在大街上清掃垃圾、去學校給孩子們組織演講……她說:「忙碌的時候我也經常熬夜,但回頭想想還挺充實的。」
從不懈怠的節假日、不分晝夜24小時開機的手機、一摞又一摞處理好的文件……這些都讓「95後」女生劉丹快速地適應著緊張的工作節奏。劉丹說:「我一直覺得,『成為志願者,深入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並不僅僅只是一句宣傳語,而是真的能夠帶給人以感動、以熱血、以力量的存在!」
回憶起這一年多來,在共青團鐘山區委的帶領下開展各項工作的難忘經歷,劉丹表示在下鄉時認識的群眾給自己也帶來了很大的觸動,他們很能幹也很熱情:比如瘦瘦弱弱的十來歲小姑娘,一次性竟然能抱上七八塊磚;大河鎮小康菜園裡的老奶奶,會在自己口渴想要討點水喝時,熱情地讓人嘗嘗自家的佳釀;每次去學校看望孩子們,他們總會張著小胳膊撲過來……而這些場景,無論回想幾次都會讓人感到無比欣慰。
「我覺得我能為他們做的太少了,但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希望自己能給他們帶去一些溫暖。」劉丹說,曾經的她也失落於自己沒有做出多麼令人矚目、值得一提的成就。但在一次次的工作中,她也逐漸地意識到,自己要做的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入戶走訪、溫情陪伴、政策宣講、打掃衛生……在劉丹看來,自己扮演的正是一枚「小螺絲釘」的角色,和其他的許多枚螺絲釘零部件一起,共同為家鄉的建設努力「運行」著。
與劉丹一樣,扮演著螺絲釘一同為家鄉脫貧攻堅奮鬥的,還有比她大一歲的親哥哥——劉斌。
劉斌:紮根一線 用滿滿真情書寫青春華章
伴隨著夏日初升的暖陽,劉斌在去往鐘山區汪家寨鎮納福社區的路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年,也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決勝年。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許許多多的年輕血液前赴後繼,奔向那些需要他們的地方。同為鐘山區西部計劃志願者的優秀代表,比起妹妹劉丹,哥哥劉斌的工作更加活躍在基層一線。
「納福社區位於鐘山區汪家寨鎮北部,距離鎮政府大約有11公裡,我每天早上從鎮政府出發,大概半個多小時就能到達社區開展工作。」服務於鐘山區汪家寨鎮村鎮規劃管理所,劉斌的工作主要是負責該區域內建築安全檢查、農村自建房管理、掃黑除惡、農村汙水管網工程等,網格內210戶、660人皆是劉斌要服務的對象。
駐紮在汪家寨鎮一年多,劉斌每日都在不間斷地走訪住戶,挨家挨戶進行排查。網格內每家每戶在什麼位置、家裡有什麼情況,沒有人比劉斌更清楚。收集意見、集中反饋、設法解決,他熱心腸、問得細的工作習慣,真切地幫助群眾解決了不少問題。
「靳如秀家裡沒有胰島素了,現在沒有運營車輛,無法去醫院購買。」2020年1月29日,在結束了一天的走訪工作後,劉斌得知轄區居民靳如秀家裡需要胰島素,由於情況緊急,劉斌便主動請纓。在用心記下病人所需的藥品及數量後,劉斌輾轉了數家醫院才買到足夠的藥品,及時趕回社區給居民送上了急需藥物。「小劉是個很用心的孩子,走訪民眾、幫忙幹活,是個十分優秀的青年人。」提起劉斌,納福社區支部書記鄧池品豎起大拇指誇讚道。
事後,劉斌再到靳如秀家裡走訪時,聽到她哽咽著說出一句句樸實的感謝話語,感性的劉斌也哽咽了。而像這樣開頭焦急、結局感動的故事,在劉斌以及無數西部計劃志願者身上還有很多。
「凡做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我很榮幸能在組織最需要的時候,成為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一份子。」——這是劉斌的一線心得。
入戶走訪,往往涉及家庭成員、經濟收入、住房狀況等方面的問題,少數群眾就會有不願配合的情況。而細心的劉斌也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溝通模式:自家人聊天法。「幫忙幹活是拉近和群眾距離的第一步。」劉斌說,在走訪的過程中,他會將自己的身份代入到老百姓的家庭格局,如以對方兒子、侄子、孫子的口吻,在聊家常的日常放鬆狀態中,了解群眾的生活境況,慢慢地得到信任和認可。
與群眾越來越親近,與親妹妹有時卻顯得「疏遠」了。據劉斌介紹,在成為西部計劃志願者以前,自己與妹妹在閒暇之餘喜歡打打遊戲、逛逛商場,而現在兩個人在家中偶爾碰面,誰也沒有再提過「玩一會兒」「遊一下」,聊的全是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父母有時還會打趣說道「本以為你們兩兄妹各自成了家才會這樣,哪想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
日子在無數次門檻的跨進跨出中一天天挺進,劉斌也在各項細緻工作的開展中收穫了很多彌足珍貴的成長,漸漸成為了領導和同事口中的「優秀小夥」。共青團鐘山區委副書記張勤說道:「劉斌這個小夥子真的是粗中有細,在工作中既敢闖敢幹,又心思細膩,在群眾工作上有自己獨特的方式,交辦給他的工作很讓人放心。」
劉氏「雙子星」:是共青團鐘山區委的優秀代表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十年前的「五四青年節」,在飄揚的團旗見證下,劉斌和劉丹一同宣誓入團。十年過去,當年宣誓的小小共青團員成長為了有擔當、有理想的優秀青年。在彼此的影響和幫助下,劉斌、劉丹這對親兄妹,你追我趕爭上遊,成為了鐘山區遠近知名的西部計劃志願者「雙子星」。
談起這對活寶「雙子星」,共青團鐘山區委書記王澤頗有感觸:「劉氏兄妹是鐘山區西部計劃志願者的優秀代表,在他們身上,我見識到了不可小覷的『後浪』力量,正因為有他們這樣的青春榜樣,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
當被問及來到一線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時,劉丹表示,成為西部計劃志願者,讓自己的青春變得更加完整。「來到這裡之前,我以為自己是來奉獻青春、奉獻自己的,基調是付出;可來了之後才知道,我所收穫的遠遠更多,在家鄉的熱土之上,我與這個世界有了更多溫暖的碰撞和交融,也賦予了自己更多的可能。」
「我們兄妹都是共青團員,是成年人,能照顧好自己。國家有需要,青年有責任!現在正是我們為家鄉貢獻力量的時候!」劉斌說,自從到了一線後,自己一直都在不斷地學習和進步。劉斌認為,青年人要擔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把家國情懷落實到具體行動中,讓志願精神點亮青春夢想。而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如劉氏「雙子星」一樣的優秀青年還有很多,他們在擔當中作為,在奉獻中成長,在實幹中推動國家和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使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不斷綻放絢麗之花。
他們,以志願之名,換無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