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關於「90年代以來,有什麼曾經流行的東西現在幾乎消失了?」的問題在知乎上異常火爆。
畢竟80年代對我們這些90後有些遙遠,於是我們應邀搜羅了一批那些年的老物件兒,咱們一起看看哪些物件有你滿滿的回憶吧!
(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齡 )
bp機名字很多,BB機、尋呼機、傳呼機、電蛐蛐.
它是那個手機異常昂貴的時代的產物,曾在90年代後期風靡一時,後來又由於手機的普及而迅速退出了市場。
一個四四方方的小盒子,帶一小塊顯示屏,裝一節七號電池,或別在褲帶上,或別在胸前……
當有人找你時,使用電話撥打你的bp機號碼,bp機就會響鈴,「B—,B—」,通常還伴隨著振動。
接下來你需要找到一臺公共電話,按照屏幕上顯示的號碼回撥過去,這樣兩個人就可以通話了。後來bp機還發展出了簡訊功能,撥打人工臺電話,將留言內容告訴尋呼小姐,就可以把留言發送到對方bp上。除此之外還可以訂閱天氣預報、股市信息等內容。
90年代初,手機(也就是大哥大)還是一種奢侈品,動輒上萬的價格讓人望而卻步,相比之下bp機一兩千元的價格非常親民,但後來隨著手機的降價和普及,bp機作為一種過渡產品,逐漸退出了市場。
今天,用著大屏智慧型手機,享受著4G的快捷和高效的你,回想起那些年手拿bp機到處找公用電話的自己,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
除了bp機之外,還有這個,磁帶以及磁帶機。
那時cd尚未普及,mp3還沒出現,更沒有智慧型手機,walkman可是土豪的象徵。
再後來我們有了複讀機。
你還記得那些聽著磁帶學英語的日子嗎?
你還記得新概念英語裡的「Last week I went to the theatre」嗎?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提「打口帶」了,所謂「打口帶」就是以廢塑料形式進口到國內的國外錄音帶,往往是國外市場賣不出去的磁帶,說通俗點就是洋垃圾。
由於是廢塑料,在過海關時需要對磁帶進行破壞,通常是打孔或鋸缺口,而其中總會有一些破壞得不是很厲害的,這些磁帶就被一些商人收集起來販售。
這些打口磁帶由於價格便宜,得到了年輕人們的青睞,在90年代這是人們接觸國外搖滾和流行樂的途徑之一,Beatles、Pink Floyd、the Velvet Underground……那是「打口的一代」。
打口磁帶只是這個時代某些現象的一種縮影:工業國家眼中的垃圾、廢物,在廣大不發達國家人民的手中卻能「變廢為寶」,成為他們手中為數不多的工業品之一。
一條來自中國的廢舊輪胎,在非洲人民眼中是製作拖鞋的上好材料;一臺產自美國的廢舊電腦,在東南亞小販的手裡敲敲打打最後成了破破爛爛小網吧的一部分。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中國製造」遍布全球,工業品匱乏的記憶已經慢慢離絕大多數中國人遠去了。
但在諸多不發達國家,BP機、打口磁帶這些「工業社會的殘渣」依然存在著並成為許多人接觸工業文明的唯一途徑。
讓全世界七十億人口都能步入工業社會,在他們中普及工業品,仍然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目標。
所以,你們準備好當一個外國人口中的「中國工程師」、「中國推銷員」,或者哪怕只是最普通的「中國工人」,為了讓整個地球都能用上帶著made in china標誌的工業品而努力了嗎?
▌來源:知乎
▌作者:團中央知乎團隊 鍋爐工
轉載請聯繫授權
並註明微信來自
共青團中央(gqtzy2014)
▼點擊查看更多文章
《TG有點甜》 | 中國戰地記者
歪果仁見到中國 | 一句就讓你淚奔
責 編 | 吳 笛
編 輯 | 朱 琛 肖 健(團河南省委) 吳 央(團銅仁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