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馬綸鵬
網飛的《王冠》(The Crown)第三季換了英國著名演員奧利維婭·科爾曼(Olivia Colman)扮演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她曾憑藉《寵兒》(The Favourite)中的安妮女王一角摘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桂冠。
女王穩重而平衡,「英國人慣常的一絲不苟和不苟言笑中卻透著堅毅和自信,」《名利場》雜誌如此高評。《王冠》第三季一舉獲得金球獎四項提名,相信在頒獎季會收穫不少。
《王冠》第三季海報
這一季的女王上來面對的就是郵局紀念封上自己容顏的變化,「肖像高雅端莊地體現了女王陛下從一個年輕少女到……」王室參議停頓了一下,女王卻自嘲地接上「老太婆(old bat)」。背景來到1964年,伊莉莎白二世在位12年,四個孩子的母親,身份是處變不驚的女王。
《王冠》第三季截圖
在本季第十集結尾,1977年,女王從禧年加冕賀典,卻和親妹妹瑪格麗特公主感嘆到,「我在位期間,無用而無益,我登基的時候,這個國家還很偉大,再看看現在。溫斯頓(邱吉爾)所說的伊莉莎白二世時代真不怎麼樣。我在位期間,國家分崩離析。」瑪格麗特反駁道,「你不可以退縮。因為只要你露出一點點怯意,我們看到的就不只是裂縫,而是鴻溝,我們都會掉進去。所以你得穩住陣腳。」「我得一個人穩住嗎?」「女王只有唯一一個」。
桂冠詩人約翰·貝傑曼的頌詞「幻滅的時代,無論我們都低迷,上帝賜予了我們女王」,《王冠》把大英帝國無限風光後的幻滅十五年描繪得淋漓盡致。1964年工黨領袖威爾遜(Harold Wilson)打敗保皇黨組建內閣,卻被女王和王室一度猜忌是克格勃的間諜,而真正的探子卻是王室博物館藏畫史學家安東尼·布朗特爵士(Anthony Blunt),為了顏面,女王和菲利普親王沒法直接揭穿,只能在畫展的開幕詞中影射,「布朗特爵士揭露了隱藏在畫像下的秘密。特別是羅勃朗的這幅畫中畫,肖像之下還有一人,不同樣子,一個是公眾想看到的理想人格,一個是隱藏其下的不為人知的個性」。你不得不為女王的堅忍、聰慧和一語雙關拍手擊贊。
《王冠》第三季劇照
世事維艱。一代梟雄邱吉爾逝世;威爾遜領導的內閣不願捲入美國越戰泥潭,卻不得不為了幾十億的貸款頻頻向美國林登·詹森總統諂媚,最後還出動了瑪格麗特公主;Aberfan的礦難舉國悲愴;美國人登月把昔日大英的輝煌遠遠甩在後面;蒙巴頓爵士未遂的政府變革;威爾斯領地不斷高漲的民族自治情結;逃亡法國的溫莎公爵的離世;再加上保皇黨希斯首相處理不當而導致的英國礦工工人大罷工……這些都讓這位號稱「沒有政治傾向」的女王疲於應付,王室也在民權和平權運動的呼聲中風雨飄搖。然而伊莉莎白女王就像一根神針,定海而立,就像第二集菲利普親王所概括的,以其家族特有的「沉悶、無趣、死氣沉沉、死水一潭」完成了出色的「盡職、可靠、英勇」,這些特點就像優點,「光彩奪目,卻極具個人色彩」。
海倫娜·伯翰·卡特飾演瑪格麗特公主
世事的滄桑和嚴肅交給了女王,在《王冠》第三季中豔情的出格,則大部分留給了瑪格麗特公主以及查爾斯王子/安妮公主/卡米拉/安德魯四角戀愛。瑪格麗特就是女王的異端——性格豪放,生活放肆,不拘小節。和丈夫瓊斯出行美國,一路談笑風生,被媒體認為是「就像從黑白影像進入到彩色電影」,隱隱說出伊莉莎白和瑪格麗特兩姐妹的不同人格與風格。這一集特別精彩的是加入了少女時代兩姐妹的對話,一個亟亟於權勢,一個弱弱不煩心,但造化弄人,不喜歡政治、性格沉悶的伊莉莎白成為了女王。看到自己的妹妹在美國如此風光,還和詹森總統大講黃段子(這當然是藝術加工),在白宮且歌且舞,長袖善舞地為英國獲得了貸款,女王不僅覺得自己過於循規蹈矩,甚至有所嫉妒。但就如菲利普親王所言,有喬治六世,就會有愛德華八世;而每個莉莉貝特(女王暱稱),都會搭配一個瑪格麗特。世事與豔情,缺一不成形。
而查爾斯王子、安妮公主、卡米拉以及安德魯的四角複雜糾纏狗血關係,也是這一季貫穿的調味劑。伊莉莎白女王性格極內斂,感情不外露,甚至在Aberfan大礦難之後和威爾遜首相坦誠,「自己假裝拭淚,無人知曉」,因為她實在是深井靜波;而丈夫菲利普從小也沒有家庭的溫暖,所以查爾斯王子一直渴望打動靈魂的人出現,直到他遇見活潑又健談的卡米拉。不幸的是這位卡米拉,還在和前任安德魯糾纏不清,而安德魯又被安妮公主約出去共度良宵。這樣的事情必然遭到王室的幹預。舅舅蒙巴頓將軍更損,直接說卡米拉這樣的女人就是適合給處世未深的查爾斯去去火。查爾斯傷心欲絕,「我本西方一衲子,奈何生在帝王家」,不禁和同樣是為了絕絕愛情毅然退位的溫莎公爵心心相戚,書信不斷。故事的第九集,女王25周年婚慶,但淡出銀幕的卻是卡米拉與安德魯被王室插手安排結婚,查爾斯一人在加勒比海的軍事基地黯然神傷。
《王室》這樣嚴肅好看的劇,如果少了英國文學、藝術和詩情,定會遜色不少。大概數來,第一集就有女王在王室藏品會上的鑑畫演說,大談重寫本(Palimpsest)和重繪圖之間區別;而第二集瑪格麗特和美國總統大過「五行打油詩」(limerick)的樂趣,黃段子很驚人,也很赤裸裸。
第五集蒙巴頓將軍帶著滄桑回憶當年在緬甸對抗日軍,吟誦帝國詩人吉卜林那首著名的「曼德勒(Mandalay)」,「在去曼德勒的路上,飛翔的魚在那裡嬉戲,黎明遂至,像是海灣那邊中國的驚雷」。之後還有濟慈的那句「what is there in the moon that shall move my heart so potently」,明月之上,何以動我心房。
第六集查爾斯王子在劍橋學習戲劇,自然排練莎翁的很多經典,但劇中發揮想像力,安排的是《理查二世》,軟弱傷感又無能為力,像極了查爾斯王儲自己的處境,「for within the hollow crown/That rounds the mortal temples of a king/Keeps Death his court and there the antic sits/Scoffing his state and grinning at his pomp.(碩空的王冠之下,國王血肉做成的頭顱;死神設立朝廷,小丑因席而坐。對著他的威儀嘲弄,對著他的排場獰笑)」。
此外T.S.艾略特的《荒原》,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美國作家索爾·貝婁的《晃來晃去的人》(Dangling Man)都被完美融入到劇情。
《王冠》的第四季已經在路上了,還是原班人馬,一樣的精彩和詳實,著實可期。危機中看到晨曦,正劇之上點綴無數花式和詩意,這才是《王冠》的意義。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