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褪去,才知誰在裸泳!當「流量」無法成為爆款電影的通行證,市場愈加理性,徐崢18年在金馬獎上的那句「好演員的春天要來了」,也逐漸走進現實。
毋庸置疑,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屬於吳京的「黃金時代」!
01
被迫轉行的功夫新星
1991年,堪稱香港電影的功夫元年。
那一年,成龍的《飛鷹計劃》狂攬3905萬成為年度票房亞軍。
那一年,《黃飛鴻之壯志凌雲》席捲全港。路上行人見到李連杰都要雙手抱拳,打趣地道一聲「黃師傅」。
香港功夫片終於不是成龍一家獨大了。成、李二人聯手開創的功夫盛世,帶著時代的烙印,刻畫在幾代人的心裡。
此時的吳京不會想到,自己會扛起旗幟,成為下一個劃時代的功夫巨星。
因為1991年的他,拿了武術大賽槍術的頭名,實實在在的全國冠軍。按照既定的職業發展,這是冠軍教頭的好苗子,體制內的鐵飯碗,妥妥的!
然而,命運之神有時就是這麼愛開玩笑。
吳京拿了冠軍,也受了大傷,差點癱瘓在床,再回到學校已經物是人非。競技體育吃的就是這碗青春飯,蹉跎了幾年之後,身體也不允許了。
吳京成了「無人問津」,他失業了,賣過牛仔褲,也燒過鍋爐,但都沒成。
1995年,導演徐克和張鑫炎想培養個「李連杰接班人」,找到了當時北京武術隊的教練吳彬(李連杰、吳京、甄子丹等人的主管教練),想讓他引薦一些人才。21歲滿臉膠原蛋白的「小鮮肉」吳京就這麼被看上了,成了電影《功夫小子闖情關》的男一號,和「人魚小姐」鍾麗緹談情說愛,打功夫。
吳京從全國冠軍搖身一變成了功夫明星,還沒來得及享受這突如其來的名利,現實又給了他一記悶棍。
02
人生啊,總是大起大落落落落落
90年代中後期的香港電影市場已是落日黃昏。香港回歸,電影審查制度更加嚴格。亞洲金融風暴導致整體經濟下行。
這種慘澹轉化為現實,便是《功夫小子》之後,有7部電影找到吳京擔當男主角,都因為投資不順而「流產」。
功夫片這種耗時長、風險大的片種,成了投資人避之不及的對象。
值得玩味的是,當時劉偉強(電影《無間道》導演)和文雋(電影《風雲》編劇)花費14天拍了部《古惑仔》,2249萬的票房爆了,功夫明星徹底不吃香了。
剛有一點「火的苗頭」,又被現實給掐滅了。
吳京開始奔波於港臺、內地之間拍攝一些武俠劇,主角、配角、武指,只要有活兒他都接。《太極宗師》《小李飛刀》幾部劇下來,漸漸有了些名氣,但吳京深知功夫演員想要出路,光拍電視劇可不行。
他在等,等一個出頭的機會。
三年又三年,時間來到了2003年,隨著《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籤署,港片在內地發行將不再受進出口配額限制,一大批港星紛紛北上謀求發展。因為他們深知,死守香港,難有出路。
此時身在內地的吳京,處境卻頗為尷尬。
內地功夫片粗製濫造,長期無人問津。香港擁有更好的功夫片基礎,經過幾十年的打磨已經形成工業化的產業體系。雖然港片的輝煌時代已逝,但功夫片的底蘊依舊還在。思忖良久,吳京踏上了前往香港的飛機。
2003年的娛樂圈,如果說北上是大勢所趨,那麼南下港漂的吳京就是妄圖「逆天改命」。
來到夢開始的地方香港,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在拜訪各大電影公司之後,吳京終於得到一個寶貴的演出機會——《殺破狼》裡的殺手阿積。片中吳京與甄子丹的巷口激戰,更是成為無數影迷心中的經典。
但在凋零的香港市場,《殺破狼》裡的高光表現,卻沒有轉化成優質的電影資源。
彼時的吳京,靠著師兄李連杰的關係,在好萊塢的電影裡打著醬油,出場時間以秒為計算單位的那種。
這段港漂經歷,用吳京自己的話說就是:「我真的沒法講,有些事太黑暗了。」
在香港不如意的那幾年,躺在出租屋裡的吳京,聽著郭德綱的相聲入眠。
「手中槍翻江倒海擋不住饑寒窮三字。那一夜,我也曾夢見百萬雄兵,英雄至此,未必英雄……」(出自郭德綱相聲小段)
03
二十年磨一劍
《少林足球》裡周星馳對著大師兄喊道,「少林功夫加足球,肯定有搞頭啦!」
那你說,功夫加上軍事有沒有搞頭呢?
二度「港漂」鎩羽而歸的吳京,這回是把心給定下來了,就待著內地,哪也不去!
2008年汶川地震,吳京跟隨師兄李連杰的壹基金團隊,奔赴一線。親眼見識了當代軍人的英勇無畏,也讓他萌生了籌拍解放軍題材的念頭。
想法是有了,但是還得找到幹這事兒的人。
吳京二話沒說,提上兩瓶30年的二鍋頭,奔赴千裡之外的南京。在那裡,他遇見了生命中的貴人——劉猛。
劉猛是軍事題材的作家編劇兼導演,二人可謂是一見如故,用劉猛自己的話就是「有些人,一見就知道是兄弟」。
在順利拿到《我是特種兵》的男主以後,吳京在部隊裡待了一年半,和軍人們同吃同住,一起訓練。因為他知道,想展現軍人的氣質、儀態,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變成軍人。
《我是特種兵》在各大平臺播出,收視節節攀升。
此時的吳京徹底頓悟了:「一部好的主旋律影片是有人看的,受歡迎的。什麼樣的角色能夠達到我的理想和目標?軍人!」
說幹就幹,《戰狼》的本子出來了,吳京四處拉投資,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此時的電影市場正享受著「初代流量」所帶來的時代紅利,電影無論好壞,掛上流量的金字招牌就能賺錢。資本從來都是利益至上,沒大牌、沒流量的《戰狼》在他們眼裡就像是一隻綠到發亮的股票,沒有觸底反彈的可能了。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這是《霸王別姬》裡關師傅對小徒弟們的教誨,也是吳京對於自己的承諾。電影是門燒錢的藝術,既然拉不到投資,那就自己來。吳京瞞著家裡把房子、車子都賣了,補上了這個大窟窿。
置之死地而後生,也不過如此吧!這是一次人生的豪賭,而幸運女神終於開始垂青這個從不認命的硬漢。
《戰狼》的5億票房不過是個開始,接下來的《戰狼2》《流浪地球》作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量級大片,屢創票房新高。其中《戰狼2》更是穩坐中國影史的票房TOP1。
吳京紅了,時代的大門終於向他敞開懷抱。從隱秘的角落走到聚光燈的中央,這一步,他花了20多年。
往事如煙,不止於吳京,對於所有人來說:有些人,有些事,終究得是自個兒成全自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