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可能算是近期已經上映的國產片中最好的一部了,某瓣評分7.7分,票房突破了二十個億,從某一角度來說《八佰》是成功的。
然而就是這麼一部看似成功的影片,它的評論卻是天差地別。有拍手稱讚,也有批評不斷。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八佰》評論的兩極分化的這麼嚴重呢?
一、外因導致
1.影院剛營業,《八佰》又算得上影院排片中少數幾個名聲較大的影片,對於處在「片荒」中且忍受八個月未曾看過電影的觀眾來說已經達到了一種「飢餓」狀態。所以不管觀眾在之前是不是真的想看這部劇,被迫無奈只能選擇觀看。
2.點映後對《八佰》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網上對《八佰》進行的批判來得快且密集,就會導致對於新觀眾帶來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會產生一定量的跟風現象。
3.觀眾對於《八佰》審美觀念不同所導致的評論分化。現如今優質好電影好電視劇層出不窮,所以導致了一部分觀眾眼界的提高,審美的提高,這也直接導致了觀眾在對於《八佰》時鑑賞層次的不同!
二、電影本身的影響
1.電影《八佰》的劇情存在爭議,但凡被「錘」的電影無非逃不離劇情、演技、畫面、主題、後期處理等。而對於《八佰》來說,對於歷史的出入實在太大。所以給了一部分觀眾「錘」它的機會。
2.敘事邏輯上有部分觀眾接受不了。《八佰》從中期之後有著明顯上的邏輯不對等,也就是所謂的邏輯有所崩盤。這無疑是一個致命的地方。
3.電影對於戰鬥的慘烈程度,兵力及火力密度都運用了誇張的手段,這無疑會致使一部分的軍迷群體的流失。而對於不了解的觀眾可能會覺得很精彩很悲壯。
4.就劇本而言,《八佰》的確具有一定的創造性。但一度為了使得激戰場景頻繁化而淡化了故事,使得最後全憑情緒支撐的這一做法無疑帶來了許多的爭議。
不過《八佰》能夠獲得這樣的成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瑕不掩瑜。整體來說也算是一部尚好的愛國主義電影,而且演員們都非常努力,演技也在線,取得好成績也是應該的。
今日份討論:憋了八個月不能去電影院,當可以時去電影院是什麼心情?
歡迎大家踴躍留言討論!
聽說點讚留言加關注的小可愛們都脫單暴富了~你真的不試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