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中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26個世居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長期的大雜居、小聚居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當工業文明塑造出無數似曾相識的剪影,我們心靈棲息的淨土又將何處尋覓?背上行囊,逃離喧囂,循遠古印跡,隨非遺傳人,開啟「奇秘古韻,怡賞逸享;薪傳守藝,活色生香」的文化徵途,體驗一段「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旅程。
線路:滇西北·逸遊秘境之旅
推薦理由
該線路途經2個省級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擁有可體驗的省級以上非遺項目近20項,匯聚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這裡有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這裡有橫斷山脈、三江併流等壯麗的自然景觀;這裡有豐富的藏族、傈僳族、怒族、獨龍族等少數民族文化。
這,是一條「讓心靈棲息」的非遺主題旅遊線路。
線路內容
保山市隆陽區(參觀保山市非遺展、永子棋院,體驗永子圍棋製作技藝;金雞鎮品嘗口袋豆腐宴,板橋青龍街品嘗糕點,老茶館喝茶;體驗烏銅走銀製作技藝。)
▼永子棋院
永子棋院又稱「永昌閣」,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西湖景區,是新晉隆陽地標建築,也是隆陽永子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保山古稱永昌,所以保山生產出來的棋子就被稱為永子。2014年,永子製作技藝被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永子棋院臨水而建,山光水色、氣勢宏偉、巍峨壯觀,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永子圍棋製作技藝
永子圍棋選用保山南紅瑪瑙、黃龍玉等珍貴的天然原料燒制,將原材料磨成粉,再經高溫燒至熔化,用傳統窯爐煉製,一攪,一滴,將永子滴制在平整的鐵板上。
▼金雞鎮口袋豆腐
金雞鎮口袋豆腐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口袋豆腐外皮柔韌,內心呈糊狀,用筷子夾起時形似口袋,入口滑嫩,外皮香彈,內含湯汁爽口。2012年10月,「金雞口袋豆腐製作技藝」被列入保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板橋青龍街糕點
桂香樓和芝蘭軒是保山市隆陽區板橋古鎮裡遠近聞名的老字號糕點鋪,糕點由傳統工藝烤制而成,物美價廉,以甜而不膩、久存不壞而深受人們的喜愛,是許多隆陽人割捨不掉的美食。2012年底,兩家的糕點傳統工藝雙雙被列入保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板橋青龍街老茶館
「銅壺煮三江,香茗待百客 。」這棟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老屋,在2012年被列入保山市隆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老茶館依舊沿用著百年前的茶具,木凳、櫃桌,地板也已被百年間來來往往的茶客們和歲月打磨得光滑,這樣的組合儼然成為了隆陽區茶文化的「活化石」。
▼烏銅走銀
烏銅走銀,以銅為胎,雕紋或風景、或人文、或動物。以熔化之銀(或金)水注入花紋細理間,打磨光滑。歲月沉澱後,胎體變為烏黑,細紋則為黑白、黑黃。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感受傈僳族文化;參觀勒墨人民居建築,感受勒墨人傳統文化。)
▼千腳樓
瀘水市洛本卓白族鄉,居住著白族的一個重要支系——勒墨人。勒墨人有著悠久的歷史民族傳統文化,有自己民族的服飾、舞蹈、歌調和樂器。「千腳樓」是勒墨人的一種傳統民居,其以木棍作柱、籬笆當牆、木板為頂,獨具特色。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感受怒族仙女節習俗,觀賞體驗傳統歌舞;參觀丙中洛鎮怒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獨龍江鄉獨龍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品嘗青稞炒麵、石板粑粑等特色美食,感受獨龍族文化,體驗竹編、獨龍毯等製作技藝。)
▼仙女節
仙女節是怒江州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節慶活動包括歌舞、體育競技等。該節日於2006年6月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怒族最為盛大的節日。
▼弦子舞
弦子舞是迪麻洛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娛樂性歌舞。弦子是藏族的一種拉弦樂器,女子隨著弦子節奏的變化舞動彩袖,舞姿變化多樣。
▼丙中洛
丙中洛,位於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北部,是著名的丙察察公路起點和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丙中洛風景秀美,氣勢磅礴的石門關、美如油畫的霧裡、雄奇險峻的那恰洛峽谷、終年積雪的嘎娃嘎普雪山、歷經風雨的茶馬古道……原生態的田園風光,造就了丙中洛如詩如畫的美麗風景。
▼獨龍江峽谷
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地處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區,是我國獨龍族的主要聚居地。
▼石板粑粑
石板粑粑是貢山縣的古老食品,以石板當鍋,攤入麵漿烙制而成。石板粑粑香甜適口,風味獨具,營養豐富。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參觀怒族傳統民居、欣賞怒族傳統樂器演奏,感受怒族傳統飲食文化;達普洛村欣賞美麗風景;參觀傈僳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感受傈僳族傳統服飾、歌舞、飲食和民風民俗)
▼傳統樂器達比亞
達比亞又稱「達邊」,是怒族古老的彈撥樂器,多用於獨奏或民間歌舞伴奏。演唱怒族歌曲「哦得得」時,一般用達比亞來伴奏。「哦得得」的演唱內容基本都是即興發揮, 涵蓋了怒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達普洛村
▼古當村
古當村傈僳族傳統文化保護區位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馬吉鄉,該村地處碧羅雪山腹地,依山而建,附近有兩條瀑布、兩個溫泉,生態環境極佳。
▼傈僳族傳統服飾
赤恆底村是傳統的傈僳族村寨,家家戶戶都有放線織布、服飾加工的手藝,村民們製作出來傈僳族服飾典雅、美觀、大方。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遊覽小中甸、白塔景區,體驗藏香、藏刀製作技藝;遊覽獨克宗古城,體驗鍋莊舞、青稞酒製作技藝;遊覽松贊林寺、納帕海溼地保護區;遊覽虎跳峽景區、哈巴雪山自然保護區、白水臺景區;在尼西體驗藏族黑陶、木碗製作技藝,品嘗尼西小米辣、尼西土雞等民族特色美食)
▼小中甸月亮湖
小中甸鎮是進入大香格裡拉的南大門,沿途的自然景觀和民風民俗已成為香格裡拉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
▼藏香
藏香所有配方為純天然植物藥材、香料,以香格裡拉特有高原植物為特色配方,再結合古法純手工進行精工細磨製作而成。
▼藏刀
打制一把藏刀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制刀過程中刀背上能形成彩虹、火焰和水波等紋理。刀鞘也十分講究,上刻龍鳳、虎獅、花卉鳥禽等圖案風格華貴富麗。藏刀既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又是著名的藏族手工藝品,深受藝術收藏家、鑑賞家喜愛。
▼獨克宗古城
獨克宗古城是中國較大的藏族古民居群。獨克宗古城依山勢而建,對於穿越茶馬古道的馬幫來說,獨克宗古城,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也是馬幫進藏後的第一站。走進獨克宗,可看到傳統匠人藏式彩繪、藏式木雕,各式各樣藏族工藝現於眼前,風光無限。
▼鍋莊舞
鍋莊舞,藏語意為圓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間舞蹈之一。舞蹈時,男女各排半圓拉手成圈,有一人領頭,分男女一問一答,反覆對唱。整個舞蹈由先慢後快的兩段舞組成,舞者手臂以撩、甩、晃為主變換舞姿,隊形按順時針行進,圓圈有大有小。2006年5月20日,鍋莊舞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松贊林寺
噶丹·松贊林寺是一座古鎮規模的古堡群建築,被譽為"小布達拉宮"。該寺依山而建,集藏族造型藝術之大成,有"藏族藝術博物館"之稱。
▼納帕海溼地保護區
納帕海溼地保護區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屬於溼地生態類型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高原季節性湖泊、沼澤草甸,是黑頸鶴等候鳥越冬棲息地。由於藏族人民的悉心愛護,每當秋季來臨,許多飛禽便光顧這裡,如黑頸鶴、黃鴨、斑頭雁等。
▼虎跳峽
虎跳峽是金沙江上的第一大峽谷,更是全球著名的大峽谷,位於香格裡拉東南部,分為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3段。峽內礁石林立,有險灘21處,瀑布10條。江水在這裡被玉龍、哈巴兩大雪山所挾峙,海拔高差3900多米,最窄處僅約30餘米。
▼哈巴雪山自然保護區
哈巴雪山位於香格裡拉東南部,與玉龍雪山隔虎跳峽相望,最高峰海拔5396米,而最低江面海拔僅為1550米。山勢上部較為平緩,下部則陡峭壁立,望之險峻雄偉而又美麗神秘。
▼白水臺景區
白水臺位於哈巴雪山麓,它是由碳酸鈣溶解於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觀。含碳酸氫鈣的泉水慢慢下流,碳酸鹽逐漸沉澱,長年累月就形成臺幔,好似層層梯田。
▼普達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普達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滇西北「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中心地帶,以碧塔海、屬都湖和彌裡塘亞高山牧場為主要組成部分。普達措海拔在3500米至4159米之間,擁有「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環境。試點區內有巍峨的雪山、淙淙的流水、浩瀚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壯闊的草原,呈現一幅「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態壯美畫卷。
▼藏族黑陶
「尼西黑陶」燒制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已有上千年歷史,由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尼西鄉特有的紅土與白土混合製作而成,經過備料、塑形、雕花、陰乾、燒制等工序,形成陶器通體漆黑、光潔細膩的獨特陶藝製品。
▼尼西土雞
尼西土雞選用的是高原上放養的藏香雞,藏香雞體型小,一般不超過一公斤,飛得高。由於生長周期長、飲山泉食蟲草,所以這種脂肪少,味道香醇、肉質細膩,並且清淡滋補。
這條非遺主題旅遊路線
你喜歡嗎?
文章來源:點讚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