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坐擁7個老婆,個個國色天香。
礙於當今社會的一夫一妻制度,多少男人也只能望書興嘆。
父親曾是粵劇名角鄧永祥,與香港多位名流政客私交甚密,網傳曾是賭王何鴻燊發家時最大的靠山。
僅在1997年,個人資產就達到了幾十億,可謂富甲一方。
或許正是因為含著金鑰匙出生,鄧兆尊偏偏淡泊於名利,反倒是醉心於紅塵。
身上的風流之氣,與結婚四次的父親,可謂是一脈相承,半輩子都周旋於幾個女人之間。
早在20多年前,他便享齊人之福,擁有大婆carmen,二奶車釐子兩位紅顏。
三人毫不避諱,常常同進同出,一起吃晚餐、看電影皆不在話下。
沒想到三足鼎立的局面沒維繫多久,三奶clarie 加入了。
此後便是四人同行,想當初,三女共侍一夫的秘密,還是狗仔例行跟蹤爆料出來的。
要知道香港娛記也算是見慣狗血大場面,也不得不拜倒在這位風流闊少膝下。
更有趣的是,媒體最新爆料昔日三房下線,新小四上位了,據稱是一位單親媽媽。
要知道古往今來多少豪門公子,家中妻妾不是爭個你死我活。
如此其樂融融,旁人無不驚嘆,這打理後宮的能力真是堪稱一絕。
畢竟鄧兆尊曾經接受曾志偉採訪時就透露,最窮的時候帳戶上只躺了一個億而已。
鄧兆尊跟媒體吐露實情:皆因雨露均沾這個原則,自己才能安享歲月靜好。
「三位女友被安排在一條街區,方便鄧兆尊同時照顧幾位女友。」
四角戀糾葛持續了很多年,被問及為何不給她們名分時,鄧兆尊更是語出驚人:
「結婚證不是一張很重要的東西,這張紙只是你保障離婚之後可以分到錢。」
「三個女友早有共識——不會生寶寶,以免大家都辛苦。」
看了這齣大戲,網友紛紛表示:在當代社會,結婚究竟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呢?
早在之前《奇葩說》節目中,社會學家李銀河就曾預言。
「婚姻制度或許真的會消亡,準確來說是,婚姻制度開始式微,開始走下坡路了。」
畢竟不同於西方社會的個本位思想,強調自我,中國社會是家庭本位思想,重家庭和傳宗。
2009年結婚登記為1212萬對,而到了2019年,登記人數卻急轉直下,只有947萬對。
每年國慶,照理來說應該是結婚的小高峰,然而今年,卻創下10年來的歷史新低。
2009年,新生人口約1600萬,出生率為11.3%。
而到了2019年,出生人口只有1400萬,出生率僅為10.4%左右。
當然,從全世界範圍來看,結婚率都在逐年下降。只不過中國的下降趨勢最明顯!
比如,日本為了鼓勵年輕人結婚,給出了60W日元的新婚激勵基金,大家卻不為所動。
隔壁韓國,今年生育率更是跌到0.84%,政府為了催婚,在15年間累計投入超200萬億韓元預算鼓勵大家結婚生孩子。
韓國年輕人的結婚意願創歷史新低,竟然有5成年輕人都不願結婚。
想必很多人都很納悶,政府給錢,生活水平也是突飛猛進。為什麼這麼多人選擇不婚不育。
這背後的原因,並不都是沒錢惹的禍,還牽扯著紛雜的社會因素。
而無論你是已婚家長,還是未婚青年,以下這幾點非常值得你看看,這關乎到社會上每一個人。
錢是首要攔路虎,大多數人的婚姻仍舊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
高房價讓許多年輕人望房卻步,天價彩禮讓新人和父母不堪重負,時代在進步,吃糠咽菜也能養活一家的局面發生改變,撫育成本高昂,家裡的吞金獸讓家長分分鐘肉痛。
若非高度發達的福利國家,政府提供的物質獎勵實在是杯水車薪。
我國離婚率屢創新高,僅去年,離婚人數達到了310萬對。
過去社會,礙於輿論壓力,離婚不算件光彩事,然而今非昔比,這事兒變得稀鬆平常。
老一輩的婚姻,咬咬牙也能湊合,新時代的婚姻,夫妻雙方的容忍度正在下降。
更不必說,思想觀念開放,各種社交軟體興盛,大大增加陌生異性交集,婚姻忠誠度下降。
或許正因為婚姻裹挾諸多變數,以至於圍城外的人寧可駐足觀望,也不願輕易踏入。
上個世紀,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提出來之後,女性的權利和地位再次進入新紀元。
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局面發生巨變,女人不再是封建社會那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裹腳小媳婦。
女性可以走家門,賺錢養家,甚至參政議政。她們擁有了獨立養活自己的機會和能力。
過去的婚姻,是將生產力的重新組合,所謂男女搭配,維持著一個家庭正常運作。
依據《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顯示,北上深等12個一、二線城市的二手房交易中,單身女性購房者比例逐年增加,早在2018年就達到2012年以來最高點,幾乎「逼平」男性購房者。
當女性不再拘泥於過去「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窘境,婚姻對於解決生存需求的必要性將大幅下降。
畢竟婚姻所需要肩負和責任和義務,遠遠大於獨身個體。
在物質不發達,社會娛樂活動匱乏的年代,其實人們除了幹活工作,能夠尋求精神寄託的渠道是有限的。
依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人們在滿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後,最渴望的就是社會需求了。
比如親情、愛情、友情等等,處於不同年齡段的個體,需求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
世俗認為,成年後找對象,結婚生子,是一種自然規律。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需要愛情,然後組建家庭,獲得更多的親情。
但時代發生改變了,大眾的情感寄託有了多元化的選擇。
比如打遊戲、看電影、觀看主播聊天、追星、養寵物.都能讓年輕人獲得極大精神滿足。
似乎不一定要通過戀愛結婚,才能獲得更多的精神滿足。
從國家的宏觀層面來說,超低的結婚率、生育率,不是件好事。
但是,以開放心態看待問題,畢竟更謹慎,才能更負責。
無論是父母和孩子,還是單身青年,當下或者未來我們總會面臨這個問題 。
父母不理解孩子為什麼不結婚不生子,年輕人究竟在糾結些什麼?為什麼有的人想結婚,卻結不了
如果不去探究這背後的原因,便無法解答心中的困惑,也難以去平衡多方的矛盾與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