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終結》
迷你劇北美首播
華文
「對外星人來說,到地球上來只是他們眾多事務中的一件,但對人類來說,卻是前所未有的頭等大事。小說中曾無數次描述過一天外星人乘坐飛船從天而降的情形,卻從來沒有人真正相信這一天會來到。可這一天真的來了,那些巨大的飛船映著燦爛的陽光,靜靜地浮在空中。它們的技術人類恐怕再隔幾百年也趕不上。整整六天了,它們始終一動不動。也許飛船上的外星人對下面的城市一無所知,但他們為什麼偏偏只停留在紐約、倫敦、巴黎、莫斯科、羅馬等大城市上空呢?」
「這是歷史為之屏息的一刻!從此,現實與過去斷開,猶如冰山中分,分裂的一塊撇下母體,向海洋開始了自己孤獨的航程。過去成就的一切已經不值一提了。莫安的腦海裡只剩下一個念頭不住地迴蕩著:
人類從此不再孤獨。」
——《童年的終結》阿瑟•克拉克
相信很多認都已經看過了克拉克的《童年的終結》,即使沒看過的話,你現在也可以先看劇再看書了,因為SyFy把《童年的終結》改編成了迷你劇,這是Syfy去年開發的重要項目,由Nick Hurran擔任導演,《神秘博士》的編劇Matthew Graham負責撰寫劇本。該劇第一季共有6集,於12月14日(美國時間)首播。
神秘的外星領主率領外星種族以和平名義來到地球。他們的到來終結了地球上所有的戰爭,將地球變成了一個近似烏託邦的天堂。事實上這正是這個外星種族可怕的地方:當人類無法抵抗甚至沒有任何懷疑的時候,已經被「徵服」了……
劇中的主要角色有:
外星人領主Karellen
這位就是Karellen,自稱自己為「領主」(overlord)的那個外星人,他許諾會給人類帶來一個「沒有疾病、沒有貧困、沒有罪惡也沒有戰爭的美妙世界」,他確實也是這麼做的,Karellen確實在讓人類的社會變得越來越美好,然而,他卻一直不願意以真面目示人,這樣美好的烏託邦,值得信任嗎?
看過原著的朋友一定真真切切的記得Karellen為什麼要遮掩,不過在這裡就不劇透了吧。
藍領先知Ricky Stormgren
這位「藍領先知」是密蘇裡州的農夫,至少以前是的。Ricky被外星人領主Karellen指名道姓地指定為他和人類之間的唯一代理人,Ricky和全世界所有人一樣吃驚,他就這樣非常不情願的被迫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先知和實際意義上的領袖。而當他見證了Karellen對整個世界的改變之後,他逐漸信任了這位遠道而來的外星人朋友。這種信任,會帶來什麼?
Ellie Stormgren
Ellie是Ricky的夫人,一位紐約來的年輕攝影師,正當她已經習慣了和丈夫一起的農場生活時,外星領主Karellen的到來深深的改變了這一切,丈夫成為了「藍領先知」。她的生活被徹底改變了……
Dr. Rupert Boyce 博伊斯博士
博伊斯博士是「博伊斯中心」的創始人,博伊斯中心致力於提升人類世界和宇宙的認識。外星人領主Karellen對地球和人類的很多認知都收到博伊斯博士的影響,雖然博士對此可能了解並不多。對於現在人類的局勢,博伊斯博士能做的,遠不只是這些……
科學家Rachel Osaka
Rachel Osaka是一位聰明而又精力充沛的科學家,她在博伊斯中心工作,他對外星人領主Karellen的到來並不反感,但是並不是身邊的每個人都這麼認為,至少她身邊有這麼一個人就不這麼認為……很明顯,Rachel Osaka的事業和安全都可能面臨著威脅……
還有很多重要角色就先不一一介紹了。
至於劇情,讀過原著和沒有讀過原著的都可以猜測一下。
阿瑟克拉克的《童年的終結》發表於1953年,從1953年到2015年,整整60多年過去了,人類依然在童年裡磕磕碰碰,無知、疾病、貧窮、恐懼、戰爭一個都沒有消失;大同烏託邦,猶如黑夜中的地平線,看不到,更不可及。
還是讓我們一起憧憬一下外星人帶來的烏託邦:
無知、疾病、貧窮、恐懼統統消失了。戰爭,猶如被黎明趕走的噩夢被人漸漸淡忘了,很快,所有活著的人都不會有戰爭的經歷了。
人們把所有的才能都用來建造一個全新的世界。那些對前輩來說已經很好的城市不是重建過了,就是無人居住,變成了博物館。隨著工業、經濟模式的巨大變化,無數城市都失去了最初的用途,被廢棄了。生產的自動化程度很高,機器人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各種消費品,所有的日常消費品全部免費,人們只為奢侈品工作,否則完全不用工作。
這是個一體的世界。不同國名仍在使用,但只作為一個便利的郵政區劃。沒有人不會講英語,沒有人不識字,沒有人沒有電視機,也沒有人不能在二十四小時內到這地球的另一邊……
犯罪消失了。這種行為既沒必要,也不可能。沒有人缺少所需的物品,因而沒必要去偷,那些企圖犯罪的人也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逃不過外星人的眼睛。
感情引發的犯罪雖然還沒有完全消失,但已經很少聽說了。隨著許多心理問題的解決,人類更理智了,不再感情用事。現在舉止古怪就算得上早些時候人們稱為不道德的行為了,最壞也不過不懂禮貌。
最顯著的變化是二十世紀那種快得讓人發瘋的生活節奏放慢了,人們比祖輩清閒了許多。這種生活時少數人來說少了些激情,對大多數人來說多了些安寧。西方人也一改以往盲目責備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懶惰的態度,重新認識到閒暇只要不墮落成懶惰,就沒有任何的過錯。
不管將來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時間總在人們指間匆匆流過。教育比以前更徹底,時間也更長了。幾乎沒有人會在二十歲前離開大學,大學還只是第一步,接著他們會去旅遊,去體驗生活,增長見識,二十五歲時再回到學校,學習三年,畢業後還會不時修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充實自己。
社會的流動性也增強了。有了便利的空中運輸手段,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到任何地方去。二十一世紀重演了二十世紀美國創建「車輪上的國家」時的輝煌,給了全世界一雙翅膀。但這只是個比喻的說法,一般的私人飛機或空中轎車沒有翅膀,也看不見任何操縱盤,老式螺旋槳直升機幾乎完全被淘汰了。人類還沒有發現反重力,那仍是外星人的絕對機密,從根本上說,飛機的飛行原理也還是懷特兄弟的那一套。但這種飛機的普遍使用很快就打破了人類不同種族間的最後界線。
科幻星雲網編譯,圖片來源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