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個上海人空投到福建農村,他落地後的第一件事,恐怕就是趕緊回上海——去外灘邊上數一數,看看是哪棟老洋房被運到福建了。
這時若是再四處張望一番,便會發現在這片遠方還能看到稻田與泥路的閩南大地上,長滿了二三十米高的紅房頂、小閣樓。
「好傢夥,各些福建寧躲在這建迪士尼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原文首發於2020年11月02日,原標題為《福建有錢人住的不是別墅,請尊稱它一聲城堡》,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在福建,能讓那些正在燙杯溫壺的大叔阿姨們自信勾魂一笑的,絕對不是「生意真好」的口頭恭維,而是一句漫不經心的詢問:
「聽說您在鄉下老家的房子建差不多了?」
鄉下,老家,別被這些乍一看平平無奇的修飾詞所迷惑。
你想像的福建農村,前院餵雞後院種菜,兩三層小獨棟怡然自得。
現實中的福建農村,前院噴泉錦鯉,後院假山涼亭,九層高樓拔地而起,樓內還裝了雙電梯。
誰能說這是農家院,明明是高級寫字樓。
via @阿杜遊中國
只要再找東北人借幾身黑貂,福建農村別墅前的旋轉樓梯,足夠郭敬明再拍八百部小時代。
福建農村的別墅神話,早在天涯論壇時期,就開始了悄然流傳。
可惜的是,2G網絡時代一張糊圖根本無法引人注意,誰也不知道這是福建農村,還是廈門鼓浪嶼一角。
倒是有偶然誤入的外地網友,在驚訝中上網叫囂,問福建別墅誰與爭鋒,可惜無人應戰。
直到如今,被福建農村別墅震驚過的人們終於形成了輿論的合流,開始追問這番中國房地產業奇景背後的秘密。
對比之下,陸家嘴1200平湯臣一品的話題吸引力,都要遜色幾分。
畢竟湯臣一品的豪門故事太遙遠,而福建的豪華別墅們,可就建在鄉村路邊。
曾有一位吉林小夥,大三時才聽說對床的福建小哥「家住農村」,二話沒說地開玩笑稱「以後大哥罩你嗷小弟」。
直到畢業四年後接到喜帖去參加婚禮,站在福建小哥家門口四米高的羅馬柱邊,被溼潤的微風吹得大腦宕機。
受邀去閨蜜「福建農村老家」玩一玩的妹子,或許腦海中想像的是兩人寄一張床說悄悄話、清晨被鳥叫喚醒。
下車後,「拔劍(並沒有這一環節)四顧心茫然」。
如果僅看一些網友分享的農村航拍圖,很容易被迷惑,以為不過是普通的農村小樓房,在南方省份並不少見。
via @田伯光的後花園
只有潛入這些村莊、扒在豪宅的圍牆外仔細觀察,才能窺得一絲端倪。
福建的這些農村別墅,其實內部也算是稱得上有複雜的「鄙視鏈」。
雖然歸根結底無非是資產多少的暗暗較勁,但如果仔細區分,還是有段位高低。
青銅段位,比拼的是樓層高低。
反正外行也就看個熱鬧,那些讓外省人民不得不發出質疑,思索眼前的到底是辦公大樓還是老家祖宅的,一定會是十三層、十四層高的。
你看,圖裡的「薛府」乍一看精緻無比、走的還是仿古風,多看兩眼甚至會懷疑,門前是不是缺了個兩個古裝道童。
但和其後九層起步的高樓別墅相比,遠觀時的氣勢還是會弱上三分。
早有網友叉著腰喊出口號,「中國別墅看福建」。
可下半句的歸屬卻一直被三個城市爭搶,「福建別墅看莆田/泉州/福清」。
在這三個著名的農村別墅分布點,樓房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
當鄰居建了十層,只要手裡資金允許,怎麼都想找一個「怕樓層太低被擋光」的理由多建一層,樓頂的避雷針裝得再高一些。
更為直觀的是,當八九層的樓已經過於普遍,當地人潛意識裡的「別墅」定義都會跟著水漲船高——
「我們農村沒有別墅啊,都是五六層的獨棟平房。」
白銀段位,比拼的是外牆材質。
單憑顏值論高低,你就能大致猜中這些別墅的造價——
外牆塗層或是貼小瓷磚的別墅,哪怕建得再高,在用上雕花石料的洋樓面前都是弟弟。
石質的雕花門頂與羅馬柱也是裝點門楣的必備。
泉州南安的水頭鎮有中國石材城,展銷全國各地的石材。
福建人要建這樣的別墅,材料採集上得心應手。
更何況作為僑民數量最多的省份,不少歸國建房的僑民本就受歐式古典建築的審美影響。
相比於中式的深宅大院,不少人更偏愛歐式城堡。
於是乎,一些福建農村意外成為了偽·迪士尼城堡濃度含量最高的地方。
只不過略顯違和的是,城堡八百米外種著水稻蘿蔔和青菜。
看到這,我建議你再去聽一聽《稻香》,或許會有一些不一樣的發現:
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
隨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
原來家是城堡這句歌詞,可以是真的。
當然,福建農村別墅界也有一些中式宅院。
夜間見著可能會嚇人一跳,以為遇上了聊齋情節,荒草地裡竟然出現了一件大宅。
將畫面反覆觀看後,我唯一確信的是。
這段匆匆略過的視頻裡,我能負擔的起的只有它:
據說到了黃金段位,較勁的是庭院。
好的庭院布景,造價奇高。
譬如下圖,先別急著數別墅有幾層、羅馬柱有多少根,畫面中的隱藏亮點其實是那幾棵羅漢松。
去年一則流傳甚廣的謠言,是廣東佛山順德的一棵羅漢松賣出了950萬的高價。
後來老闆出來闢謠,說的是這棵羅漢松不算大,大概50公分,「又唔貴,價值100萬左右」。
儘管不少網友會在「福建農村別墅」的討論下,倔強地討論起這房子的結構是否合理。
比如一個村子就那麼大,擁擠著建這麼多高層別墅,底下採光可能不好吧。
可轉念一想,還是一股檸檬酸味湧上心頭——
說來有趣的是,儘管不少福建的農村別墅外形已經堪比城堡,但總有一些統一的細節,還是能顯露出中國傳統民間特色。
譬如這些別墅的大門一般都比較窄,乍一看不夠大氣,其實是源於「門大不聚財」的風水講究。
而且既然是農村別墅,再西式的外立面裝潢,也逃不過大橫幅與紅錦旗的關照。
童話閣樓裡垂下的,是樂佩公主的八十米長發。
福建閣樓裡垂下的,是奶奶看了樂開花的六米大紅燈籠。
當大理石面的裝潢讓人恍惚之間穿越到法國羅浮宮時,欄杆上晾曬的大紅枕巾與花毛毯總能把你喚回現實的閩南。
而甭管子女在陽臺上購置的自動晾衣架多麼智能,長期居住在此的老人還是會在庭院中央拉根繩子晾衣服。
十幾層的房子,常用的活動範圍可能不超過一半。
網際網路上展現福建農村別墅的視頻或圖片,大多是駕車在圍牆外匆匆開過、只能拍個外觀。
在為數不多的別墅內景爆料裡,熟悉的紅木或黃梨木家具,熟悉的中西結合風格,或許會在不少人意料之中。
一進門,轉動的電子燈籠就是為春節而生,寶蓮燈型吊燈與地面上的中歐花紋瓷磚遙相呼應,大廳裡還有供奉牌位或神像的香臺。
其實如果拿奢華程度對比,其他省份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村裡,自然也有這樣的別墅。
不少網友還一直試圖「挑事」,想看福建的鄉間別墅與浙江「歐洲小鎮」式鄉村碰一碰。
浙江杭州餘杭區附近的鄉村
但倘若論整體數量與執著程度,福建人絕對一騎絕塵,江湖上始終流傳著莆田忠門鎮十大別墅的傳說。
譬如在一場「外省人以為我們人人都有別墅,你怎麼看」的福建街頭採訪裡,一位小姐姐的回答是——
「也不是每人都有,比如我爸有,我的還在建。」
當然,也有一臉懵的路人在「我不配做福建人」的自我質疑中拼命強調,「福建真不是所有地方都這樣。」
或許源於僑民比例極高,福建的鄉土情懷裡永遠離不開「落葉歸根」這四個字。
俗語裡所謂的閩南男人四大理想「探大錢、起大厝、娶水某、開豪車」中,起大厝也就是蓋大房子。
回出生的農村老家、把破舊的祖屋翻修重建,是不少福建長輩的執念。
社交平臺上還有人發帖稱雖然夫妻雙方長居國外,但妻子執意回福建老家買房,認為那才算家。
據不完全統計,福建在海外的僑胞超過了1580萬人,雖然總數不如廣東,但是按人口比例,福建僑民佔比福建總人口超過了40%。
福建僑民的富裕程度,或許不必多說。
新加坡富豪榜前十中8位福建人,馬來西亞榜中7位,菲律賓榜中7位。
如此結合來看,福建農村會出現造價千萬元起的別墅,似乎並不令人意外。
而相比於眾人皆知的僑民因素,福建地域產業中多以「鎮」為單位的現象,或許更能解釋農村別墅會如此聚集的原因。
譬如上文中提到的水頭鎮,石材產業中心之一;「十大豪華別墅」傳說的所在地忠門鎮,是以建材系發家;而被譽為中國黃金珠寶首飾之鄉的北高鎮,同樣別墅林立。
福建商人多以家族或宗族為單位,「傳幫帶」地帶著村裡人一起做產業。
等到發家後都想衣錦還鄉,扎堆建別墅的「大戰」一觸即發。
農村別墅競爭之激烈,按照胡建人民的說法,那就是:
「我們福建人真是太難了,房子蓋得不好的話,別人就瞧不起你。」
雙倍感受福建人民的「煩惱」↓↓↓
檸檬的香氣,你聞到了嗎?
怎麼說呢,如果福建朋友們的苦惱太沉重,我願意分擔一二。
大家一起拼單住別墅,你住春節期間,我住其他。
聽說遇到Vista看天下,就像愛上了一個雙子座。可嚴肅說理,可玩梗沙雕,總能帶你用最精闢的角度解讀你最關心的事情。快掃碼下圖二維碼關注Vista看天下,保證每天都有點兒東西。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華文出版社為庫叔提供25本《三國英雄記前傳》贈予熱心讀者。本書依據王粲所著《英雄記》,並參考了《說郛三種》等輯本,按時間順序梳理出三國英雄的人生軌跡,被稱為「曹操秘書口述實錄」。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讚最高的前3名(數量超過50)將得到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