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盜墓筆記》的影視化之路,註定會接受原著書粉的審判和品評。
我是實心「稻米」,不妨一起來聊聊。
改編稍有不慎,必然會被冠以「魔改」的罪名。
當真是如履薄冰。
如何讓原著書迷欣賞《怒海潛沙秦嶺神樹》?
這裡來說說,我認同的改編之妙處。
01,將小花的形象具體化了
真懷疑,起初,南派三叔在構思《盜墓筆記》的整體框架的時候,是否包含了小花這個人物;
甚至懷疑,小花這個好看又好用的「工具人」,是不是南派三叔心血來潮的設定。
明明這麼吸睛的人物,為何不值得他用筆墨,去賦予濃墨重彩?
引你愛上這個人,又不給你看他的全貌;
寥寥幾筆,讓他飛簷走壁,讓他霸氣側漏,讓他貌美如花;
然後就揮一揮衣袖,讓「花迷」自行腦補。
這做法,夠狠毒。
《沙海》也好,《重啟》也好,就好像生怕俊美的小花,搶了吳邪的風頭一樣;
小花的戲份都被刪減得所剩無幾;
有沒有考慮一下「花迷」拔涼拔涼的心?
相比之下,《怒海潛沙秦嶺神樹》很是慈悲:
花爺,原來是這樣的風貌。
雖說「花迷」大喊著沒看夠劉學義的小花;
但至少這裡,想看花爺的武道,安排:
花爺出手奪回了蛇眉銅魚;
花爺探墓,猛火力對抗汪家人;
花爺下墓,肉搏大粽子。
想看花爺的文治,安排:
花爺懲治了家族內的蛀蟲;
花爺平定了解家內亂,贏了權力之爭;
花爺還奔走於小城小鎮,拯救戲曲文化。
如此好的花爺,只有這裡能看到哦!
02,安排胖子和小哥也去了秦嶺神樹,讓鐵三角的感情更自然
原著中,秦嶺神樹的部分,是吳邪「獨自為王」的拔苗助長。
《怒海潛沙秦嶺神樹》的改編,不僅讓鐵三角的感情自然而然的更接近了一步;
而且,牢牢的抓住了大批的「小哥粉」。
小哥都來了,你還會走嗎?
03,不言騎小王爺貼身小侍衛的復活,映射出小哥的情愫
小哥究竟生於何時,如今貴庚,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了。
所有人都對他的長生不老,習以為常;
所有人都習慣他的沉默無聲,好像世間的萬事,都不該與他有關;
所有人都默認,情緒和感情,這樣的東西,與小哥是格格不入的存在;
所有人都認可他的強大;
除了吳邪和胖子,似乎沒有人真正關心他是否有喜怒哀樂。
相信塑造小哥的南派三叔本人,不會希望小哥是個冰冷的機器。
要不然,幹嘛不乾脆來個最終揭秘:
小哥是機器人,去青銅門裡維修去了。
那樣,南派三叔會不會被稻米們排著隊,挨個打板子!
所以,我還是覺得小哥應該是個外冷內熱的人;
他可以不與他人交流,惜字如金;
他也可以行蹤神秘,神龍藏首;
但他始終是有情感,有感知,有感受的正常人。
要不然,他為何會對胖子和吳邪另眼相看?
為何會有鐵三角的江湖傳奇?
所以,他既然與普通人一樣有情感和情愫,就一定會對自己的與眾不同有感知。
或許是百年寂寞的無奈和厭倦;
或許是對一直無法完成使命的憤恨和失望;
或許是對命運的疑問,和對生活的妥協。
這裡,小哥終於感嘆:其實,他的生命也早該在千年前結束了。
與小侍衛的一場對戰,一句話,讓仿佛刀槍不入的小哥,築起了血肉。
這改編,不錯。
04,迷霧村古墓和民國劇情的加入
迷霧村古墓和民國劇情是《怒海潛沙秦嶺神樹》的原創內容。
但卻不是隨便加入的。
編劇不出來解釋,就讓我們來猜猜,加入這段劇情的因由吧:
其一,與主線掛鈎:
怒海潛沙和秦嶺神樹的劇情,並沒有直接與《盜墓筆記》主線「長生」緊密關聯。
總得有個點睛之筆,致敬一下原著。
其二,既然提到長生,直接想到的就是小哥。
不僅增加小哥的神秘感;
或許是對小哥長生的一種猜想。
其三,簡單交代了汪家人的存在;
張不遜與張高原的姓氏,也暗指了張家的存在;
張家與汪家的鬥爭,將所有的盜墓計劃粘合成一盤大棋。
其四,民國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
既聯繫了老九門的時代背景;
也交代了特殊時代背景下,盜墓行當存在的合理性。
軍餉也好,錢糧也好,地下的寶藏幾乎就等於生存的希望。
05,換種方式去雲頂天宮,讓鐵三角更牢固
原著中去雲頂天宮是三叔失蹤,卻又是他夾的喇嘛,七拼八湊,一路磕磕碰碰。
雲頂前傳給鐵三角去長白山,換了個理由和方法。
吳邪就是磁鐵,被狠狠的丟在禁地;
胖子奔著吳邪,千辛萬苦的去了雪鄉;
小哥更是失憶和中毒,卻被阿寧救好,第一反應就是開始找吳邪。
這鐵三角,粘的夠黏的,不錯。
結束語:作為原著書粉,《怒海潛沙秦嶺神樹》的改編,我還是很認可的。
也許《盜墓筆記》的故事,早就已經不是南派三叔一個人能夠主宰的了;
只要符合原著設定的擴展和建設,都是可以接受的。
就好像父母不能安排孩子的一生,孩子的成長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