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的小說《金粉世家》經久不衰,多次被改編成影視劇。
大家最熟悉的是陳坤和董潔主演的電視劇《金粉世家》,董潔的冷清秋美如百合花,是觀眾心中的白月光。
早在80年前,民國當紅女星周曼華就已經在電影《金粉世家》中飾演冷清秋了,可惜早已湮滅在時光中,連劇照都難得一見。
周曼華被影迷和媒體稱為「剪刀西施」和「冬瓜美人」,她的父親是裁縫師傅,所以被稱為「剪刀西施」;因為她的臉豐腴似冬瓜,所以又得了「冬瓜美人」的雅號。
以現在的審美眼光來看,周曼華算不上是美女。尤其是她的鼻翼較寬,鼻頭圓厚,讓我想起成龍和黃軒,覺得他們像親戚。
然而周曼華毫無疑問是符合民國時代的審美的,肉嘟嘟的鵝蛋臉,豐滿的體態,眯眯笑時兩道彎起的月牙眼,看上去柔美典雅,是一個風情內蘊的少婦形象。
張愛玲在《第一爐香》中形容上海女人是「粉蒸肉」,看周曼華的照片,是不是有「粉蒸肉」的感覺?張愛玲形容葛薇龍的「溫柔敦厚的古中國情調」放在周曼華身上也很妥帖。
周曼華是上海浦東人,1922年出生在北平,原名周桂英。「曼華」這個藝名是她成為演員後,著名劇作家範煙橋給取的。
周曼華從小喜歡看電影和唱歌跳舞,1929年,黎錦暉的「明月歌舞團」在北平演出,下榻周曼華家對面的東四牌樓。7歲的小女孩周曼華經常去歌舞團玩,和歌舞團的演員們混熟了,還客串了幾個小角色。
1934年,周曼華全家遷居上海。酷愛電影的她天天看電影刊物,對上海幾家電影公司非常熟悉,對電影明星像背書一樣倒背如流。
她的舅舅在明星影片公司工作,在舅舅的介紹下,她經常去明星影片公司看拍戲,有時候當臨時演員。
第二年,周曼華在明星影片公司的《熱血忠魂》飾演了兒童角色,受到公司賞識,1936年與明星影片公司籤了5年合同,成為基本演員,正式進入電影圈。
最使她苦惱的是國語說得不好,為了實現明星夢,不得不下苦功夫學習國語。經過幾個月的苦學,總算能勉強講國語,在處女作《人倫》中露臉跑龍套。
她參演了張石川導演的《女權》和李萍倩導演的《夜會》,和胡蝶、趙丹、龔稼農、顧蘭君、黃耐霜、謝添等明星合作,受到觀眾的注意。
1937年,周曼華在《母親的秘密》中的戲份雖然不多,卻搶盡了女主角陸露明的風頭。這部影片拍到一半時,「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明星公司宣告解散。
周曼華參加了「影人」劇團,劇團裡有12位女演員,結成金蘭姐妹,28歲的吳茵年齡最大是大姐,17歲的白楊是九妹,15歲的周曼華是十妹。這些女孩子成群結伴到各地巡迴演出話劇,一路上互相照應。
1938年,周曼華回到了上海,柳中浩的國華影業公司剛剛成立,只有周璇一人挑大梁,急需女演員,於是周曼華應邀參加國華公司拍片。
周曼華和周璇合作主演了《七重天》和《新地獄》,其中《新地獄》是揭露社會黑暗現實的喜劇電影,國華的當家小生龔稼農、舒適、白雲、徐風都參加了演出,票房大賣,周曼華一炮而紅。
《新地獄》
孤島時期的上海,電影業進入了繁榮時期,古裝片大賣,言情小說也紛紛改編成電影上映。
1940年,周曼華主演了張恨水小說改編的《秦淮世家》,飾演歌女唐小春,編劇是張恨水和範煙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國華公司緊跟勢頭,將劉雲若的《紅杏出牆記》、顧明道的《惜分飛》、張恨水的《金粉世家》搬上銀幕,三部影片的女主角都是周曼華。
幾部電影都轟動一時,周曼華也紅得發紫,和周璇一起成為國華公司的兩大臺柱。和她搭檔的白雲、舒適、呂玉堃、徐風都是民國時代紅極一時的流量小生。
張恨水在創作《金粉世家》的時候,很大程度上受到《紅樓夢》的影響,藉助主人公的愛情故事和大家族的衰落來抨擊腐朽的社會。
1941年,國華公司將《金粉世家》改編成上下兩集的電影,講述了金燕西和冷清秋的婚姻愛情悲劇,國華公司的當家小生和小花呂玉堃和周曼華分別飾演金燕西和冷清秋。該片情節曲折,引人入勝,深受小市民觀眾歡迎,風靡一時。
《金粉世家》
香港在1948年和1961年兩次將《金粉世家》改編成電影,這兩部相隔13年的電影,飾演冷清秋的都是白燕,飾演金燕西的分別是白雲和張瑛,都是令人驚豔的帥哥。
白燕
白雲
張瑛
1980年的港劇《京華春夢》脫胎於《金粉世家》,由劉松仁和汪明荃主演,在內地風靡一時,看過這部電視劇的觀眾都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了。
《京華春夢》劉松仁 汪明荃
然後就是2003版陳坤和董潔主演的《金粉世家》了,《金粉世家》之所以幾十年來經久不衰,最大的原因是揭示了婚姻的真相,在任何時代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永不過時。
《金粉世家》陳坤 董潔
周曼華版的《金粉世家》在網上沒有資源,不知是否存世,b站上可以看到她在1942年主演的由巴金小說改編的《春》,飾演蕙表妹。周曼華動態不如照片好看,眼睛顯得更小了,不過將封建時代女子的無奈和苦悶演繹得相當到位。
周曼華《春》
周曼華在國華主演了15部影片,在此期間,她還和尤光照主演了《李阿毛與唐小姐》、《李阿毛與殭屍》、《李阿毛與東方朔》等「李阿毛」系列滑稽諷刺影片,雖然不算出色,但賣座不錯。
1941年上海徹底淪陷後,日本人除了軍事佔領外,同時也沒忽略文化佔領。日本在上海創辦的「中華電影公司」老闆川喜多長政找電影界大佬張善琨合作,張善琨將上海12家電影公司合併為一家「中華聯合製片公司」(簡稱「中聯」)。
國華公司也併入「中聯」,周曼華隨國華公司進入「中聯」。
1943年,「中聯與」川喜多長政的「中華電影公司」、張善琨的「上海影院公司」合併為「中華電影聯合公司」(簡稱「華影」)。
現在b站上可以看到1943年5月14日華影成立典禮,周曼華和袁美雲都出席了典禮。
周曼華出席華影成立典禮
《小城之春》女主角韋偉認為,日本人和張善琨是互相利用的關係,那個年代物資極其緊缺,張善琨拍電影的資金、膠片就要藉助日方的供給。
韋偉
周曼華先後在「中聯」和「華影」公司拍攝了《燕歸來》、《血淚鴛鴦》、《白雲塔》、《博愛》、《桃花潭水》、《紅粉知己》、《芳草碧血》、《曉風殘月》、《結婚交響曲》、《不求人》、《英雄美人》等十幾部影片。
其中「中聯」出品的《博愛》內容包括十一個小故事,「中聯」全體演職員出動,號稱「十六大導演,四十大明星」嘔心瀝血之作,周曼華、王丹鳳、陳燕燕、李麗華、陳雲裳、顧蘭君、劉瓊、舒適、袁美雲、高佔非、呂玉堃、陸露明、龔秋霞、黃耐霜、關宏達等人都參加了演出,全明星陣容亮瞎了眼。
《博愛》由汪偽政府所控制的「中聯」投拍,內容從汪偽政府的意識形態出發,所以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無論在內地還是臺灣都沒再公開放映過,只在小範圍內做學術研究之用。
《博愛》
當年有記者採訪周曼華,問她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部?周曼華回答說:「比較滿意的是《不求人》和《結婚交響曲》。」
《不求人》是描寫一對青年夫婦家庭生活的喜劇片,周曼華演一位家庭主婦,把炒菜煮飯做家務都演得十分自然,讓人看著踏實又舒服,該片曾於1944年被評選為「最佳影片」。
現在b站能看到完整版本的《結婚交響曲》,男主角是秦沛和姜大衛的父親嚴化。
抗戰勝利後,「中聯」、「華影」出品的五部電影《春江遺恨》、《萬紫千紅》、《萬世流芳》、《博愛》、《賣花女》被列為漢奸電影。
張善琨和原國華公司老闆柳中浩、導演張石川、演員梅熹、陳燕燕、李麗華、李香蘭、陳雲裳、周曼華等十幾人被列入文化漢奸的名單,受到法庭傳訊。
漢奸名單一公布,柳中浩就給國民黨接收大員張道藩和方治送了金條,由張道藩和方治出面證明柳中浩是他們的朋友,,在偽「華影」是掛名閒職,他的事就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矇混過去了。
而張善琨搖身一變,成了「地下工作者」,說在上海投敵是奉命而來的。
上海淪陷時期的電影圈大佬們都把自己洗刷乾淨了,李香蘭證明自己是日本人被遣返回國,剩下的李麗華、陳燕燕、陳雲裳、周曼華等女演員也都不再追究了。再加上時局的緣故,整個電影圈的漢奸案就不了了之。
1944年,周曼華嫁給富商吳國璋,婚後暫時退出影壇。1950年,周曼華和吳國璋移居香港。
周曼華到了香港後,又在邵氏公司拍了《丈夫日記》、《女人與老虎》、《摩登太太》、《婦人心》、《喜相逢》、《花花公子》、《此恨綿綿》等十幾部電影。
1953年,周曼華定居臺灣,自己投資拍攝了《千金丈夫》等影片。
1961年,周曼華和吳國璋的婚姻走到了盡頭,宣布離婚。第二年,她和臺北聯邦影業公司的製片人張九蔭結婚。
1964年,周曼華客串出演了李翰祥導演的《狀元及第》之後,正式告別影壇,過起了安逸的富太太生活,日子恬淡舒適,還經常請胡蝶和童月娟上她家打麻將。
周曼華和張九蔭的婚姻生活很幸福,張九蔭對周曼華與前夫的女兒和自己的孩子一樣一視同仁,中國男人很難做到這點。
周曼華是實惠又能幹的賢妻,每天必定去菜市場挑選新鮮可口的蔬菜,不花冤枉錢,飯桌上花樣時時翻新。
張九蔭最愛乾淨,他去世後,周曼華親自給他洗澡、淨身、從頭到腳裡裡外外給他穿上乾乾淨淨的衣服。周曼華說:「我不要殯儀館的人粗手粗腳,他這輩子對我這麼好,做人要心比心。」
周曼華一生拍了70多部影片,1993年,臺灣第30屆金馬獎頒給周曼華「紀念獎」,肯定了她在電影界的成績。
周曼華平平穩穩度過了後半生,2013年2月15日離開人間,享年91歲。她的去世沒有激起一點水花,網上沒有任何報導,她和她的電影一起沉入歷史的深處,被世人遺忘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