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8 21:31:33 來源:財經銳眼 作者:佚名
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金在線微信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炊具大王」蘇泊爾今年以來股價嚴重跑輸家電巨頭美的,自2004年上市以來,在實現連續15年業績正增長,以及股價大漲20倍之後,今年前三季度首次出現超過20%的業績下滑。
曾經機構持倉的香餑餑、中國的「炊具大王」蘇泊爾,還能夠重回業績增長嗎?股價還能再創新高嗎?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實際上並不取決於蘇泊爾未來的業績,而在於其持股超過80%的外資控股股東還願不願意繼續輸血扶持它。
上市16年業績首降
10月27日,蘇泊爾發布的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33.04億,同比下滑10.68%,實現歸母淨利潤10.80億,同比下滑13.42%,實現扣非淨利潤9.82億,同比下滑19.61%。公司的總資產以及股東所擁有的淨資產,同樣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原因嘛,很簡單,因為今年疫情影響啊。疫情,是今年上市公司業績下滑的一大主要原因,也因此成了很多上市公司解釋自己業績下滑的一大「擋箭牌」。以致於很多公司根本不會反思,為何在面臨疫情這種「黑天鵝」事件的時候,公司業績會出現大幅下滑?
是風控不到位還是研發太少,抑或是對某一單一銷售渠道、單一客戶太過依賴?
蘇泊爾自上市以來,業績始終保持不錯的增長,雖說較那些科技公司增速低很多,但它的增長是持續的、穩定的,一直也是A股少有的績優股。
蘇泊爾業績穩在哪?
從上圖來看,首先蘇泊爾歷年的營收始終保持穩定增長,只不過各年的增速不同罷了,除了2012年外,上市16年來,公司營收增速年年維持在0軸上方。但自2012年之後,蘇泊爾營收增速明顯低於2012年之前,這主要與國內小家電市場競爭加劇有關。
其次,在公司營收年年保持正增長的同時,蘇泊爾的期間費用率始終維持在20%左右。這樣的好處是,使公司的毛利率、淨利率保持穩定,自2008年之後,隨著營收和負債率的逐步提升,公司利潤率還穩中有升。
可以看到,蘇泊爾的毛利率始終保持在25%-30%左右,淨利率始終保持在5%-10%左右。穩定的利潤率再加上逐步提高的負債率,使公司充分享受到了槓桿的好處,對應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一路從上市時的8%上升至2019年的28%。
要知道,這個指標可是資本市場最看重的財務指標,是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的核心指標,連「股神」巴菲特也說只買淨資產收益率大於15%的公司,這一點應該是蘇泊爾股價上市以來持續上漲的一大原因。
這樣的公司好不好?這樣的業績穩不穩?當然好,業績當然也穩,但銳眼哥分析後認為,「太假」!
原因是,蘇泊爾過去業績的持續穩定增長,基本來自控股股東SEB國際通過關聯交易的利益輸送。
連續10年,超2成營收靠關聯交易
需要說明的是,此處所說「超2成營收靠關聯交易」所指的僅為蘇泊爾與控股股東SEB國際之間的關聯交易,還不算與其他關聯方產生的關聯交易,因此,蘇泊爾的實際關聯交易金額要遠大於此處所列數據。
當然,要說蘇泊爾與SEB國際之間的關聯交易,還是要簡單說一下蘇泊爾與SEB國際之間的關係。直接看截圖:
2007年SEB國際向蘇泊爾發起要約收購不超過25%的股份,而在要約之前,SEB國際已經通過定向增發、協議轉讓等方式獲得蘇泊爾30%的股份,隨後2008年-2012年期間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從蘇泊爾原創始人蘇增福家族成員獲得20%股份,此後又因公司送轉股份,截至目前,SEB國際累計持有蘇泊爾81.19%股權,為公司絕對控股股東。
SEB國際是全球最大炊具廠商SEB集團的全資子公司,SEB集團於1857年成立於法國,至今已有超過150年的歷史,截至2006年SEB集團的銷售收入為26.52億歐元。
也因此,有人說,蘇泊爾其實早已不是什麼國貨、國產品牌,而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外資企業,其實這麼說也沒毛病。
知道SEB國際與蘇泊爾的關係,再來看看那場要約收購的關鍵,SEB集團承諾收購完成後,SEB應責成其關聯方越來越多地將其有關炊具和廚電產品的OEM合同安排轉讓給蘇泊爾,同時為了幫助蘇泊爾的海外銷售業務,蘇泊爾還與SEB集團的銷售公司籤訂了出口分銷協議。
當然,這些事都已經是老黃曆了,但其對蘇泊爾的影響是極大的。
當然,在看這個剔除關聯交易後的營收數據時,不能只看到它的增減變動,這些關聯交易產生的營收實際上是不需要支付銷售等期間費用的,從而也就會誇大公司的實際利潤和利潤率,且這個比例不低,佔總營收的比重一直維持在20%左右。
任何一個懂點財務分析的人,應該都知道,對於關聯交易在分析的時候,由於它的可持續性和公允性存在問題,嚴格分析的時候是應該直接剔除的。
具體來看,2013年公司營收83.83億,來自SEB的關聯交易達24.79億,佔比29.57%;2015年營收109.1億,來自SEB的關聯交易32.34億,佔比29.64%;2017年營收145.42億,來自SEB的關聯交易37.45億,佔比25.75%。
到了最近幾年,來自SEB的關聯交易無論是佔比還是增速都明顯下降,特別是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出口貿易受到很大限制,導致蘇泊爾對SEB的關聯交易出現大幅下滑,從而導致公司營收大幅下滑!
因此,可以說,蘇泊爾未來的業績能否繼續增長,這得看控股股東SEB集團願不願意繼續給予足夠的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
蘇氏家族先撤,SEB集團找退路
曾經銳眼哥看到有文章說,如果當初蘇氏家族不把蘇泊爾賣給SEB集團,現在蘇泊爾市值500多億,他們少賺了多少多少。不過,現在來看,銳眼哥認為,蘇氏家族太聰明了,讓蘇泊爾上市其實就是為了撤退、套現!
蘇增強、蘇豔等蘇氏家族成員如何創辦蘇泊爾的故事,在這裡銳眼哥就不再多說了,只說它上市之後的事。
2004年蘇泊爾登陸中小板上市,上市首日市值15.16億,隨後股價就一路下跌,到2006年2月市值僅剩11.99億。就在這個時候,蘇泊爾就開始與法國的SEB集團進行戰略合作,並在之後引入SEB作為戰略入股股東,到2007年SEB集團就向蘇泊爾發起要約收購。
但是,2006年-2007年正值A股大牛市,不斷上漲的股價導致SEB的收購價從18元上調到47元,從而也導致SEB的收購成本遠超預期。
不過,創辦蘇泊爾的蘇氏家族應該很高興,在這波牛市中通過SEB的要約收購和協議轉讓,蘇氏家族的持股從原先的60%降至20%,直到2011年通過協議轉讓給SEB集團,蘇氏家族徹底清倉蘇泊爾,此時蘇泊爾市值不足百億。
不足百億市值時清倉,與現在580億市值相比,看似吃虧實則不虧。因為,要是沒有SEB集團的入主,並給與它近30%的訂單,現在蘇泊爾能有580億的市值?
蘇氏家族是先撤了,留下這個爛攤子給SEB集團可咋整呢?除了給予關聯交易上的「扶植」,幫助蘇泊爾做高業績外,還通過提高分紅比例來加速回收自己的收購成本。當然,未來SEB集團不排除會通過減持的方式加速收回成本。
近兩年,SEB集團似乎有點著急了,不僅進行年度分紅,還進行半年度分紅。當然,以SEB集團81.19%的持股,這些分紅絕大部分是進入SEB集團腰包了,這是人家收回成本的一種方式。
好的結果是,在SEB集團的運作之下,隨著報告業績的穩定增長以及穩定的高比例分紅,蘇泊爾的股價也一路上漲,市值從2011年的96.40億上漲到目前的582億,如果算上股票市值的話,SEB集團應該說已經賺的盆滿缽滿了,但前提是要把所持股份全部變現,這並不容易!
去年,在SEB集團所持股份全部解禁後表示,在2021年2月之前不會將持股比例降至25%以下。這話什麼意思,大家細細品嘗品嘗!
持股81.19%,不減持至25%,那就可以減持56.19%嘛。再結合近幾年,SEB集團對蘇泊爾關聯交易的增速及佔比持續降低,說明SEB集團確實已有退意。
考慮到SEB集團對蘇泊爾超過80%的絕對控股,只要SEB集團稍微一減持,蘇泊爾未來的股價可想而知!
因此,對於蘇泊爾的未來銳眼哥是比較悲觀的,因為它太依賴SEB集團的「扶植」了,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熱門搜索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