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契約》劇中讓驚悚和藝術,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文/圖圖說影視
作為普羅米修斯之後的異形作品,異形契約的定位已經不僅僅是科幻恐怖篇了,它更多的是對生命起源哲學的探討。從普羅米修斯,到異形契約,雷老爺子的電影更像是披著科幻恐怖的外衣來探討人類生存哲學。創造與被創造,創造與毀滅,生存與死亡。因此電影的內涵價值是十分深厚的.
故事的開頭是仿生人大衛與他的製造者談論,誰是人類造物主的一段對話。影片關於哲理的思考和探索,就是圍繞這段話展開的。大衛有意識,情緒,想法和創造力,所以和人類一樣會思考,有欲望。而他的終極目標,只不過扭曲並延伸了開頭對話的核心,誰是造物主,誰創造了人類。他想做造物者,他要化身為神。
影片前半部分延續以往風格,一個飛船,一個探險隊,接收到未知訊息,開始探險的故事。直到大衛的出現,終於將影片推向高潮。風格上,淡化了驚悚恐怖的特徵,融入了懸疑的味道。異形淪為了配角,充當了大幕上的拉鏈,撕開影片,呈現出的龐大世界觀,以及對人性和未來人工智慧的恐懼。只要弄清楚大衛的每一次謊言,真相便浮出水面。
"法鯊"飾演的大衛、沃爾特相貌相同的兩個進化不同階段的仿生人角色,內心的善惡取向各不同,眼神交織轉換內心洶湧的體現,說他演技迷人並不誇張,他是整部電影最大亮點的人物。邪惡與善良的對峙與敵視對抗賦予了人性化的特點,恐怖由心而生,最後尾聲一場野心主宰的逆轉讓人叫絕震撼,恐怖新紀元的開始,睡眠倉的人類正駛入一個崩塌的世界,命運何待劇本在將來還會繼續。
劇中最經典的一段莫過於機器人David教機器人Walter共同吹簫的場景.簡直堪稱機器人演進的編年史裡程碑。 具有獨立思維的機器人David,親手讓自己的同胞看到,機器人也可以創造,可以演繹,可以具有自我意識和靈魂 說到這裡,小編不得不贊一下法斯賓得,可以如此出色的同時用英國口音和美國口音將2個完全個性不同的機器人演繹的同時如此出彩....,另外一個編外話是:David和Walter的名字是分別向異形系列最初的製片人大衛蓋勒和劇作家沃爾特希爾致敬,沒有他們就沒有第一部成功的異形電影。
人類自稱為智慧機器人的造物主,但智慧機器人卻看不上這個不如他的造物主,從而進行反統治。從人類的角度看,智能機器是反叛者。但是以另一種智慧體為價值核心的角度來看,這種智慧體之間的戰爭又該如何評判呢?時間還在繼續,未來還有很多未知,人類不會停止探索,即便是重重危險也阻止不了探索的腳步,這就是人類的宿命。劇中讓驚悚和藝術,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劇中給了觀眾很多並不難懂的暗示,而觀眾們也做出了許多解讀,造物、人類起源、人工智慧等主題並不新鮮,也沒被少分析過,此處不再贅述。奇怪的是,對我來說,這並不是這部電影在主題上最吸引人的地方。我們知道Scott在一生中拍過許多題材的電影,
他以科幻片起家,之後拍過悲情的女性主義電影、徹頭徹尾的男人戲、古羅馬將軍的向死而生、十字軍背景下的古裝宮廷戰爭大作、偶爾為之的商戰主題、頗具爭議的聖經史詩,等等。我在這部電影裡,看到了他過去的所有作品,那些賞心悅目的科幻場景,那些脆弱又強大的女性,那些執著又堅韌的男人,那些盪氣迴腸的宗教意向和史詩情懷。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請勿對號入座,謝謝。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把《異形:契約》介紹到這吧,不知道是大家是否有人需要補充呢?最後謝謝大家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