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霞(左一)為「小白鷺」進行客艙服務訓練。
11月20日,廈門航空有限公司空中乘務部客艙經理朱文霞登上了MF8101航班飛往北京。
與以往的飛行不同,這次她不執行飛行任務,而是去參加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
服務在旅客開口之前
檢查桌板、調整座位、調試設備……在機艙裡,朱文霞一直保持著從業多年來養成的職業習慣——帶上一份航線運行服務檢查單,逐項檢查包括制裝、態度、餐飲、廣播等在內的21個方面40條「微服務」。
「服務在旅客開口之前。」朱文霞說,這是她的飛行習慣,也是廈航空中乘務團隊代代相承的傳統。
自1991年入職廈航以來,朱文霞已連續安全飛行超過2萬小時,無投訴、無差錯。
「空中乘務員不僅是服務者,也代表著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形象。選擇飛翔,我想要『發光』。」朱文霞告訴記者,「客艙就是舞臺,從登上機艙的那一刻起,就是屬於我們的『高光時刻』!」
守護者的顏色
2003年6月23日,朱文霞乘坐MF5039航班從北京接回了78名在小湯山完成非典治療任務的福建醫務工作者。她和機組成員專門製作了兩面錦旗向英雄致敬,還通過機艙廣播向醫療工作者致敬:「歡迎回家,你們是最可愛的人。」
今年2月11日,由福州飛往湖北宜昌的廈門航空MF8775醫療支援航班上,朱文霞再次出現了。這次,她和機組成員親手製作了160個平安鈴鐺和祝福禮包為逆行者送行。機艙裡再一次響起她的聲音:「等到春暖花開時,我們接你們回家!」
在朱文霞看來,「天使白」和「天空藍」都是「守護」的顏色。
從福建省第一批醫療隊馳援武漢的包機到全國首架滯留境外湖北籍旅客返回武漢的航班,有著豐富客艙保障經驗的她,成為廈航抗擊新冠疫情客艙專家組的成員。在廈門航空6800多頁的航班保障方案中,寫滿了朱文霞的「匠心」。
「乘務組登機前須全員進行體溫測量,填寫健康表,按防疫要求進行核酸檢測」「飛行過程須根據防疫等級全程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防護服等防護用品」「旅客須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作為這些條例的制定者,朱文霞深知,這近乎嚴苛的保障條例守護的是廈航5000多名空中乘務員和廈航乘客的飛行安全。
由她主持編寫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手冊》和《乘務員疫情個人防護手冊》,成為疫情期間廈航客艙服務程序、乘務員個人防護的標準指南,為日常航班保駕護航。朱文霞感嘆:「守護摯愛的事業和人,我們不僅要點亮自己,也要照亮更多人。」
每個人都能發光
廈航乘務團隊現有人員近5000人,平均年齡僅25歲,其中80後、90後乘務員佔比超過97%。
為了打破「代際隔閡」,朱文霞和年輕乘務員開展談心活動。在她的帶領下,廈航空中乘務部已連續6年開展全員談心活動,年均談心人數約5000人次,解決乘務員工作、生活等各類問題年均近300條。
「希望傳說中的『飛三休三』可以早點實現,我想多一點假期可以陪家人」「春運期間,已婚乘務員能否享受零積分申請早回航班」「食堂能不能提供外賣服務」……筆記本裡留下了一線乘務員們的心聲。
為了滿足乘務員的個性化需求,朱文霞牽頭成立了「乘務員服務中心」,實行每天16小時、每周7天、全年無休的後勤保障服務。在她看來,「唯有傾聽並尊重每個年輕人內心的需求,才能贏得支持和認同。」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廈航乘務員寫了600多封請戰書。航班上哽咽著向支援湖北醫療隊員致謝的張譯丹、含淚為宜昌對口支援醫療隊送上祝福的高錦花、瞞著家人執飛洲際撤僑航班的蘇家榆……朱文霞在這些年輕乘務員身上,看到了善良、勇敢和擔當。
亦如她的師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廈航首批空中乘務員陳毅真在談心時對她說的:「認真對待每一次飛行,真心對待每一位旅客,每個人都能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