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太少了。
近些年國產劇裡敢觸及現實題材,尤其是提及官場黑暗面的,寥寥無幾。
往前數,廣為人知的似乎只有一部《人民的名義》。
等了三年,《人民的名義 2》仍在姍姍來遲的路上。
魚叔至今還記得。
當時看到劇中貪官的豪宅裡,滿牆都是錢時的震撼。
趙德漢一句「我是農民的兒子」「一分錢沒敢花」,貢獻了不少槽點和笑點。
最近,終於讓我又發現裡一部紀錄片。
論大膽和真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國家監察》
這是一部五集紀實專題片。
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
口碑非常好,只是知道的人還不多。
魚叔一口氣刷完,膽敢說一句:
這絕對是2020年話題最大膽、內容最尖銳的國產大片。
說「大片」,是因為投入驚人。
遠赴天津、湖南、四川、吉林等 20 多個省區市,深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 7 家派駐紀檢監察組實地拍攝。
專挑央視黃金檔播出,全範圍廣而告之。
說「大膽」,是因為一般人都不敢拍,也拍不得。
選取 20 多個近兩年發生的反腐真實事例、案例,
採訪了國家紀檢監察幹部、有關被調查人及涉案人員、群眾 330 餘人,從不同視角講述更多內幕。
藝術來源於現實這句話,可一點都不假。
紀錄片中的貪官們的言行,堪稱突破人類的想像力極限,奇葩得比電視劇還精彩。
讓人一邊憤怒,一邊又忍不住啞然失笑。
你永遠猜不到,貪員為所欲為起來,可以多麼喪失底線。
一分錢沒敢花·收藏了 2 億多現金
這位號稱自己「一分錢沒敢花」的貪官叫賴小民。
和趙德漢一樣,專門弄了一套房,藏匿贓款。
還專門給藏贓款的地點起了個名字,叫「超市」。
一共堆了 2 億多現金。
大概也只有他家的「超市」
貨架上擺的都是鈔票
賴小民身居金融公司管理高位,智商也是「槓槓的」。
專門利用金融行業的隱蔽性操作,讓人查都不好查。
不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紙終究包不住火。
事發後,連監察人員都震驚了。
因為他貪得比和珅還要多。
2 億多現金只是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房產、名車、名表、字畫……
具體貪汙總金額要等查清全部贓物後,才能認定。
整個車庫裡都是受賄來的豪車車。
賓利、奔馳隨便停,就是沒開過。
各種名表整齊碼著,也就是沒戴過。
公開對質的時候,這位貪官還真就委屈巴巴地說「一分錢沒敢花」。
神情比趙德漢還要生動。
可真是藝術來源於現實啊,以為只是虛構的電視劇橋段,還真就切切實實地發生了。
荒唐又荒誕。
不過魚叔也確實好奇。
您沒敢花還收了這麼多,是有現金收藏癖麼?
特工貪官·4000 多瓶茅臺
這位叫王曉光的貪官,可以名列貪官榜特工第一位。
在貪汙受賄上,充分發揮特工頭腦。
利用股市交易作掩護,用親戚朋友的帳戶買股票收賄賂。
神不知鬼不覺盈利 1.6 億。
當發現自己有可能要被監察時,又立刻發揮反偵察能力。
換新電話號碼,發送暗號簡訊,隨時觀察四周防止被跟蹤,約定接頭地點,私下商討對策……
地下活動玩得可是相當熟練。
不僅如此,這位爺也有著自己的收藏愛好。
尤其對茅臺,那叫一個情有獨鍾。
被查時,家裡竟然藏了 4000 多瓶茅臺。
嗜酒愛好者?
好像也不是。
他藏茅臺的操作非常神經質,完全讓人摸不著頭腦。
他自己交代,很多更貴的年份酒早就被他銷毀了。
具體操作就是先把酒倒進大罈子裡,免得被人看出來。
但心裡還是覺得不安,乾脆倒進下水道裡才放心。
被抓時,他正在往下水道裡倒茅臺。
愛酒人士聽聞,可真的是要哭暈在廁所了。
暴殄天物都不帶這麼過分的。
以前,他的辦公室有 610 多平方米,裝修豪華,臥室、廚房、客廳等一應俱全。
被抓後,在幾平米的空間,他坐牢還坐出了超然物外的「佛繫心態」。
作詩表示對茅臺的惋惜:
扔也扔不掉,喝也喝不了,送也送不完,倒也倒不盡。
這麼押韻,監獄歡迎你,這輩子就呆在裡面盡情寫詩吧。
草根逆襲·十斤金鼎
這位叫袁仁國的貪官,與上面的王曉光是好哥倆。
他是純粹的草根逆襲。
從茅臺集團的一名釀酒車間工人,成為了集團的一把手。
估計王曉光的四千瓶茅臺,一大半都是他給貢獻的。
作為茅臺集團的前董事長,他深諳「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道理。
利用手握的茅臺資源,自己獲利 1.1 億多元。
妻兒也在他的庇護下,通過違規經營獲得 2.3 億元。
除了要錢,還要權。
為了往上爬,利用茅臺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
最牛氣的是,學起了「楚莊王問鼎」的那套。
他有一座 10 斤重的大金鼎。
鼎上還刻了一句詩,「酒冠黔仁國」。
硬是把清代詩人鄭珍的詩句「酒冠黔人國」的「人國」字,變成了他名字裡的「仁國」。
其中寓意,不言而喻。
正是因為他暴露出的複雜的茅臺集團問題,國家專門出臺了措施對茅臺亂象進行了專項整治。
以一己之力,改寫茅台歷史。
「平茅王」這頂帽子送給他。
房產大戶·1600 平米豪宅
這位是原雲南省的一把手秦光榮。
曾經風光無比,前呼後擁。
建立了一個從湖南到雲南的政商勾結圈子。
他的落馬出在「被坑爹」上。
兒子出問題,父子倆一起被立案,最後全家被調查。
一家人整整齊齊地進監獄。
進監獄前,他的人生愛好就是收紅包。
過年過節要收,生日慶賀要收,搬家添丁要收。
收完紅包,還喜歡蓋房子。
在北京通州有一個 1200 平方米的別墅,不滿足;
又在老家湖南永州修建了一座秦家大院。
主體建築就有 1600 平方米。
可惜,新房子沒住上,直接去住了牢房。
農民的兒子·扶貧貪官 674 張購物卡
這位貪官馮新柱是標準的「集卡大王」。
出身農家,自稱是「實打實農民的兒子」,分管的還是扶貧工作。
但他對扶貧毫無興趣,偏偏喜歡高消費,就愛跟土豪混。
被抓時,家裡搜出了 674 張購物卡。
他口口聲聲說自己是農民的兒子。
可非但沒有做好扶貧工作,幫助父老鄉親,還消極怠工、藉機謀私利,最終受賄七千多萬元。
可真是要點臉吧。
借用《人民的名義》裡的臺詞:
「你大把大把撈黑錢的時候,
怎麼沒想到自己是農民的兒子。
現在出事了,說自己是農民的兒子。
中國農民那麼倒黴,
有你這麼個壞兒子。」
除了以上幾種,其他相關涉案人員,也各有奇葩點。
比如月工資 3000 多元的女鄉長。
因為沉迷打麻將,欠下 88 萬高利貸。
挪用國家給鄉裡特困兒童的補助款還賭債。
孩子拿不到錢,吃不上飯,她倒好,開開心心繼續賭。
比如吉林省監委「內鬼」。
為涉案人員通風報信,充當保護傘。
監察組裡現實版的「祁同偉」。
央視這回敢這麼「大尺度」地放出這樣的片子,背後自然是有國家的支持。
一方面,是展示了國家反腐敗的成果和決心;
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人性的貪婪,被欲望扭曲的心。
魚叔當然也非常恨這些斂財的惡人。
但是理性客觀地想一想,他們難道都是天生的貪官嗎?
會有人從小就琢磨著長大了要怎麼受賄,怎麼欺騙和剝削老百姓么?
在上面這些案例中,不乏從草根出生、基礎起步的實幹者,有來自農村,也有受過良好教育的。
在身居高位之前,他們或許也勤勞過、誠懇過,曾經是個好人。
但最終卻墮落為了極端卑鄙者。
比如貪汙了一億多,收受了十幾套房產的貪官,連退休後要喝的茅臺都準備了 1000 多瓶。
可最後卻說,自己最懷念的,是小時候八分錢一個的赤峰肉夾饃。
是什麼腐蝕了這些人?
是金錢,是貪婪,是欲望。
而這些,是根源於人性黑暗面的。
即便是那些曾許諾會兩袖清風的人,等到了一定的絕對高位,在極大的利益誘惑之下,也很難說不會動搖。
這時候,就需要外界的力量。
需要「法」施加壓力;
需要「監管」予以約束;
需要「輿論」進行監督。
多方力量的環環相扣之下,組成一條韁繩,把潛在的、可能的動搖和墮落及時拉扯住。
懸崖勒馬,而不是亡羊補牢。
懲處貪官是容易的。
甚至可以悲觀地說,貪官是抓不盡的。
難的是從根本上剷除滋養貪官的土壤。
建立充分而完善的檢查機制,讓貪汙和受賄,沒有空子可鑽,沒有道路可行。
「法」的存在,約束的不僅是百姓。
「民畏法而不犯法」是不夠的,更應該做到「官畏法」。
官行得正,民才願意相信。
點個「在看」
讓貪官無處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