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梅溪湖大劇院,《聲入人心》凌然出世,驚豔四座。
節目用年輕時尚的方式顛覆了大眾對高雅音樂的固有印象,而高顏值、高學歷、高水平的選手和高質感的製作,帶給了觀眾耳目一新的體驗,成為綜藝節目的一匹黑馬。
第一季結束,梅溪湖36子、聲入人心男團迅速走紅。
鄭雲龍、阿雲嘎、高天鶴、仝卓等人更是紅出圈了。
而六大首席中,仝卓無疑是資源最好的那一個。
外形討喜,有唱功,綜藝感也不錯的仝卓,從《嚮往的生活》臨時嘉賓到《中餐廳》固定嘉賓,還有《神奇的漢字》主持人,更別提在《快樂大本營》常駐被何老師和謝娜提攜。
很明顯,仝卓是芒果全力培養的新星,他就是梅溪湖36子中高在雲端的「天選之子」。
不知道是人生太順利開始得意忘形,還是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定數,「前途無量」、順風順水的仝卓猛地一掉頭開始狂奔上了自毀之路。
一切的開始,源於一場可能本無多少人關注的個人直播。
可能是直播中聊的嗨過了頭,仝卓開始得意洋洋地自曝起當年高考復讀時通過某些操作將往屆生身份變為應屆生的「光榮歷史」。
說實話,事後看到這一段直播,看到他「擠眉弄眼 搖頭晃腦」地形容那些「不可說」的某些手段,和最後說到「應屆生」時捂嘴笑出屏幕的嘴臉時,小編貝心裡不禁湧起一股「生理性反胃」。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小人得志般地得意洋洋,從此這些字眼在小編貝腦海裡有了鮮明的形象。
熱搜爆出,剛開始人們還以為這只是「翟天臨2.0」版本。
殊不知,翟博士的論文學術造假,只能算是違背了學術精神而已,連民事違法都構不成。
而仝卓的問題則是高考舞弊,是對制度的一種蔑視,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侵犯。
於是,人民網點名批評,並針對此事指出「教育公平事關中國未來,容不得一絲舞弊造假」。教育部表態:「對弄虛作假等違規行為零容忍,雖時隔多年,但會堅決追查到底」。
隨後,山西省教育廳、中央戲劇學院、臨汾市紀委監委、延安市紀委監委等相關部門相繼發布關於仝卓舞弊的調查通報。
兩會期間精準自爆,非常新鮮的作死方式。
「天選之子」化身為「反腐小鬥士」、「坑爹小能手」,撤銷的撤銷,撤職的撤職。
只是苦了芒果臺的員工,又得加班加點的緊急處理已錄製的節目了~
人總免不了犯錯,更別提生活在鎂光燈下的藝人。
知錯能改,也許將來總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可明知犯了錯的仝卓,接下來的每一步,似乎都沒有真正思過悔過、幡然醒悟的覺悟。
就在直播事件的第二天,仝卓又開了一次直播,然而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犯錯的嚴重性。
直播中不僅沒有誠懇的歉意,還全程戲精上身,稱藝人言論不自由,委屈巴巴地指責那些說他「鑽空子"的人讓他很委屈......
五月下旬,老東家芒果臺率先做出反應,直接刪除了他在《快本》的所有鏡頭。
五月底,可能迫於各方面壓力,仝卓發布道歉信,表示將「閉門思過」,並將承擔由此帶來的一切後果。
然而,就在大家開始慢慢認可仝卓的道歉態度時,他本人卻並沒有「閉門思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失去了僱主,仝卓開始愛上了自己公開「發聲」。
先是讀餘華名著《活著》發個動態,表示:讀完這本書,感悟很多。小編貝想問這是在賣慘呢,還是在暗示自己的人生不公平呢?
而在確認合作無望後,又發個動態,cue一下老東家:承蒙厚愛,後會有期。網友紛紛表示,湖南衛視在忙,勿擾......
黨的生日到來,藉此機會,再發一個懺悔,表示今後將會學習先做一個對的人,進而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可惜的是,很顯然他沒有學會怎麼做一個對的人。因為很快,一出親手導演的「手撕」老隊友的大戲又上演了。
7月6日,仝卓發文喊話老隊友鄭雲龍,質疑對方買通稿拉踩自己,給出的證據是兩篇文章,大致內容是「仝卓自毀前程、鄭雲龍厚積薄發」,基本上都是兩人職業現狀的對比。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這是營銷號的老套路,誰沒看過這種沒營養的文章呢?
網友的反應也很一致:別人發的文章也能怪鄭雲龍?智商有問題?
鄭雲龍方無奈反應:從未合作過(通稿)。
就連營銷號都忍不住出面回應:沒炒作,沒聯繫,不認識(鄭雲龍)。
估計營銷號自己都很震驚吧,寫文章寫到正主親自出來開站,然後還得給自己闢謠......
這一波操作,可謂賺足了眼球。
可回過頭來再看一看,又覺得很蹊蹺。
這樣顯而易見的污衊,連路人都知道他在潑髒水,仝卓他為什麼要做出這種事呢?
是因為受舞弊事件影響精神狀態不穩定而衝動?
是看到《快本》開始搞新主持人海選心理失衡嫉妒心作祟?
是自我炒作搞熱度想復出?
還是想一損俱損我不好你也別想好的拖人下水?
抑或還有其他陰謀之說?
網友注意到仝卓剛開通了名為「仝卓工作室」的社交媒體。
小編貝覺得,碰瓷也好,洩憤也好,試水也好,衝動也好,一切都得看後續的發展。
只不過,這次發文惹事肯定是又蠢又壞的一招。
蠢的是不僅得罪了很多人,基本上也是在堵自己重返演藝圈的路。
壞的是對於聲入人心男團其他人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這個組合的商業價值和未來發展都很堪憂(雪上加霜的是高天鶴也出事了,真是可惜了其他幾位小夥伴)。
總的來看,不管仝卓將來有沒有復出的計劃,如今的言行只能讓他的負面形象錯上加錯。
也許,頻繁的發聲來自於那份從雲端下落到汙泥的「不甘心」。
但是,有錯就要認,挨打要立正!
看看那些犯了錯誤的「前輩」們吧,也許「冷藏」自己才是犯錯後的正確選擇。
如若劣跡藝人不用付出相應的代價,那只會讓娛樂圈越來越浮躁。
而在大眾再次認可之前就急著上躥下跳地刷存在感,那只會讓你的復出更加渺茫無期。
我是齒編貝,歡迎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