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魏策二》中說:「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成虎。」意思是說,有三個人謊報市上有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由此可見謠言的可怕。
為什麼謠言有市場呢?只有一個原因:關心則亂。
有人對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起先曾母是不信的,可後來說的人多了,曾母的信心被擊潰了,於是放下手中的活計想要逃走。
曾參是什麼人品,難道曾母不知道嗎?可怕的是關心則亂,最後曾母也慌了神。
就像這幾天,到處是流言,好多人在裹亂,這其實就是標準的浪費公眾資源。
世面上的流言大抵分三種:
第一種,關於捐款的。
比如說古天樂為武漢捐款1000萬,後來證實這是謠言。
只要有災難,大家關注的都是誰誰捐款了多少錢。
沒捐或捐得少就有人指責,或者就是像古天樂這樣,只要一有事兒,大家第一個條件反射他就該捐款,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把捐款當成古天樂的代名詞,「可吹皺一池春水,幹卿何事」,與其關心別人捐了多少,對別人道德綁架,倒不如做好自己,儘自己的力,能捐款就捐款,能鼓勁就鼓勁,兩樣都做不好,就宅在家裡,聽專家建議,避免交叉感染也是做貢獻。
還有就是說武漢紅十字會亂收費,這樣亂說的人是什麼想法呢?這種非常時期,動腦子想下,有人會做這種事情嗎?在同一座城市裡,同呼吸,共命運,幫人就等於助自己。
第二種,各種偏方滿天飛。
最知名的謠言是用麻油塗鼻孔,以紙捻探鼻深入,去有疾病的人家也不會傳染。據說這方子來自於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
現今出現的疾病用古法解決,也算是古為今用的一種,可古代的科學遠沒有現在昌明,如果真實管用的話,也不見得哪裡能通用,包治百疫,那真成了神藥了。
《本草綱目》上說懷孕吃兔肉會生兔唇寶寶,吃螃蟹孩子會橫著出生,造成難產,現在我們知道,前者偽科學,後者難釋性錯誤,螃蟹性寒,吃了對孕婦不好是真的。
醫生們一直在緊鑼密鼓地研發疫苗,鍾南山院士84歲高齡,該頤養天年的日子仍然坐鎮一線指揮防控疫情。德國的專家攜帶成果來幫助抗擊疫情,日本的醫療團隊前來支援,這一切體現了醫學是無國界的。
面對疫情,每個人都會害怕,這是正常的,想把自己認為可能有用的方法分享也是正常的,但分享的時候能先自己想想真偽嗎?公眾資源就那麼多,別在這個時候裹亂,外行指揮內行,純屬幫倒忙。
第三種,信口開河造成恐慌。
隨著病例的攀升,人心也紛亂起來,總有些人信口開河,用自己的話代替官方的聲音,全國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信口胡說,擾亂人心的事件。
結果讓本來就慌亂的人更慌亂,也浪費了公安警力拘留或教育這些人。
說這種不靠譜的話,真的會快活嘴嗎?安安心心地宅在家裡,聽從安排,不添亂難道不好嗎?
這時,忍不想起一個小故事,說是一個少女未婚先育,又不想說出情人是誰,就把鍋甩給了白隱禪師,白隱接下了孩子,只說了句是這樣啊,然後帶著孩子到處去為孩子討奶吃,其間受到了很多人的謾罵,後來少女受不了心理壓力說出了實情,所有人都話風一轉,向白隱道歉,甚至有的人著書立說,歌頌白隱,白隱還是那句是這樣啊,他的不說是多說無益,怕越描越黑,索性把真相留給時間。
而現今的情形,單指望謠言不攻自破,並不可行,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經歷了「屯鹽」,相信了信息石長壽,張悟本的養生之道……在這麼多偽科學的洗禮下,判斷力不應該有所上升嗎?
這裡用一句話共勉:「惡者播弄謠言,愚者享受謠言,勇者擊退謠言,智者阻止謠言,仁者消解謠言。」
決定好了嗎?在這個時刻,你的選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