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
清朝滅亡之後,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北洋政府鑑於當時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也想藉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把他的頭像鑄於幣面,"袁大頭"由此而來。
據史料記載袁大頭在製造的時候是非常嚴謹的,不管是從重量或是成色都有一套相當嚴格的管理。不僅每星期要抽樣送到「財務部」化驗,而且銀行也會隨時派專員檢查,不合格的就地熔毀,做到絕不遷就,所以每一枚留存下來的「袁大頭」都是精品。 「袁大頭」銀元的通行促進了銀元的統一,更為「廢兩改圓」打下了基礎.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趁機把他的頭像鑄於幣面,「袁大頭」由此而來。然而,袁世凱僅僅稱帝83天就被迫宣告退位,在這種情況下,袁大頭貨幣也因發行量少,使用時間短而成為中國歷史上存世量非常稀少的珍貴錢幣。
袁大頭銀幣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民國3年版民國三八九十年袁大頭壹圓 的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民國8、9、10年版的為"中華民國*年造";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中圓"(伍角)、"貳角"、"壹角"字樣,後幾種上方分別有"每二枚當一圓"、"每伍枚當一圓"和"每十枚當一圓"的字樣;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袁大頭的官版的成色為89.1%;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另外,還鑄有少量工字邊和花齒邊。
在民國錢幣的袁大頭銀元中,而「中華民國十年造」尤為珍貴,中華民國十年的袁大頭,正面上方是刻有「中華民國十年」的字樣,正面是刻有袁世凱頭像,背面是嘉禾結帶包圍著「壹圓」字樣。此幣包漿自然,色澤自然 , 保存完整,品相上佳,頗具觀賞與收藏價值,所以存世不多。
此枚民國十年袁大頭銀元,此幣是中華民國十年的袁大頭,正面上方是刻有「中華民國十年造」的字樣,正面是刻有袁世凱頭像,背面是嘉禾結帶包圍著「壹圓」字樣。此幣包漿自然,色澤自然 , 保存完整,品相上佳,頗具觀賞與收藏價值。「袁大頭」代表了中國近代的貨幣文化,反映了我國近代歷史、經濟、金融的興衰和滄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空間。
中國的收藏界風起雲湧,很多藏品大幅升值,而其中升值最快的、升值幅度的品種之一便是錢幣,而古錢幣收藏大軍也不斷壯大。有業內人員認為,古錢幣市場已經紅火了十幾年,未來總的趨勢是不會發生轉變的。由於它是實物貨幣,介於人們對貴金屬的認可,以及對歷史文化強烈的認同感,因此收藏的人不在少數。再加上網際網路商務發展之後,對古錢幣收藏、交易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錢」景一片看好。近年,錢幣收藏市場火熱,一枚小小的錢幣,往往能引起炙熱的競買場面,動輒成交價格達到數萬元,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高價,罕見銀幣和高品級袁大頭銀元更是高價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