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回歸,Waymo 公測,自動駕駛網約車的「大航海時代」揭幕在即

2021-01-18 極客公園

鳳凰城郊,頭頂圓形傳感器的白色克萊斯勒 Pacifica 混合動力車格外引人注目。車內,前排座椅的靠背上有一塊觸屏顯示器,屏幕上顯示著目的地、地理位置等行程信息,還寫著:「你好,Waymo 乘客。」

這是 Alphabet 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 Waymo 的自動駕駛汽車。當地時間上周三,Waymo 正式發布了全球首個商業化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Waymo One」。在歷時十年的技術研發、百億公裡的虛擬駕駛和超過千萬公裡的路測之後,Waymo 和新興的自動駕駛行業,終於迎來了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時刻。

巧合的是,就在 Waymo 商業化項目官宣的同一天,《紐約時報》披露了 Uber 自動駕駛項目捲土重來的消息,這家網約車巨頭在三月的一次意外事故之後偃旗息鼓了大半年,如今終於回到了這場競爭日漸激烈的遊戲裡。

「這有點像西部狂野時代,」研究自動駕駛汽車安全的 MIT 研究工程師 John P. Thomas 說,「每個人都在做他們認為最好的事情。」

謹慎的「Waymo One」

儘管「Waymo One」被外界賦予了頗高的歷史意義,但追根究底,它還有著很多局限,甚至嚴格意義上說,還算不上是百分百的自動駕駛。

根據 Waymo 的說法,項目運行初期,駕駛座上仍會端坐一名受過培訓的人類司機,一方面能夠監控車輛的運行,另一方面也能在緊急情況下進行幹預。不過,多家參與體驗的外媒表示,在他們的體驗行程中人類司機從未接觸過方向盤。

Waymo 方面表示,為自動駕駛汽車配備「人類監護人」的做法會逐步取消,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但目前還沒有給出確切的時間表。執行長 John Krafcik 解釋道:「自動駕駛對許多人來說都是新鮮事物,因此我們在乘客的舒適性和便利性上非常謹慎。」

在「Waymo One」的運營區域和獲客上,Waymo 也「非常謹慎」。

2016 年,Waymo 開始在錢德勒、坦佩、梅薩和吉爾伯特這 4 個鳳凰城的郊區測試自動駕駛技術。兩年後,「Waymo One」的服務區域仍然限定在這約 100 平方英裡的範圍之內。用戶群也是一樣,「Waymo One」至今只有 400 餘名去年四月招募的「早期乘客」(Early Rider)可以使用。

但與有著嚴格保密要求的「早期乘客」計劃不同的是,「Waymo One」的用戶已經可以對外分享他們的產品體驗,也能帶著「早期乘客」計劃以外的朋友或家人一起「嘗鮮」。John Krafcik 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希望在更多地方增加車輛,讓更多的公眾可以使用 Waymo One。」

「失望」和「欣慰」

與 Uber 等美國現有的網約車服務一樣,用戶想要使用「Waymo One」叫車服務,必須先下載 Waymo 的應用程式並綁定信用卡。現有的「內測版」 Waymo 應用程式,看起來像是滴滴、Uber 等 app 的極簡版本。

至於「Waymo One」的實際乘坐體驗,從外媒的評測來看,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路透社記者試乘時天氣晴朗,路況也比較輕鬆,但記者體驗後卻有些失望:「即使在這些有利條件下,Waymo 的技術表現得很像是個剛學車的新手:開得慢,還膽小。」

路透社評價稱,體驗中車輛對行人「過於敏感」,難以區分他們的意圖。一次 Waymo 因為人行道上打電話的路人停下,然而肉眼很明顯就能看出這位路人並沒有過馬路的意圖。「汽車遇到停車信號時均能很好地放慢速度,在路過減速帶時也會以蝸牛般地速度前進。然而,在變道的時候,揚聲器有時會突然發出惱人的「左」或「右」的自動語音。Waymo 說,這是一個可以幫助乘客了解車輛正在做什麼的功能。」

第三次試乘的 The Verge 記者 Andrew J. Hawkins 則給出了積極的評價:「這一次的行程感覺更加成熟了。之前,感覺就像是個半瞎的奶奶在開車,但是現在,乘坐體驗在大多時候都是正常的。路遇減速帶減速、加速變道和左轉彎等許多困難的機動,都已不在話下。它甚至還讓我驚喜了幾次,比如當它在交叉路口的人行橫道前剎車剎過頭了時,還會向後退一點以便為行人騰出空間。當然,它可能不應該突然急剎,但看到汽車實時糾正錯誤的表現,還讓人挺欣慰的。」

Uber 捲土重來

比起 Waymo 的順風順水,Uber 的自動駕駛落地之路顯然要坎坷得多。

今年三月,同樣是在鳳凰城,一輛測試中的 Uber 自動駕駛汽車與一名正在過馬路的行人相撞,行人在送醫後不治身亡。事故發生後,Uber 便暫停了在鳳凰城、匹茲堡、舊金山和多倫多進行的 200 多輛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解僱了大多數的測試人員。

在最近的一次員工會議上,Uber 執行長 Dara Khosrowshahi 承認了此前在自動駕駛汽車上所犯下的錯誤:「我們把事兒搞砸了。」現在,八個月後,「搞砸了」的 Uber 再次踏上徵途,但比起事故前的激進,現在它在自動駕駛上多少有些如履薄冰。

Uber 上周三表示,計劃本周開始在匹茲堡的兩個辦公地之間不到 2 公裡的環路上運行車輛,車速將限制在時速 40 公裡以下,夜間和雨天會停止運行。對比之前,在四個城市同步進行測試的 Uber 可謂意氣風發,不僅會在夜晚讓自動駕駛車輛上路,最高時速還一度飆到 80 多公裡。一場突如其來的夜間事故,讓這一切戛然而止。

而現在,即使 Uber 已經降低了預期,縮小了測試規模,但其自動駕駛技術也依然面臨著相當大的問題。從《紐約時報》獲得的十幾份 Uber 內部文件、電子郵件,以及對 7 位現任和前任員工的採訪來看,Uber 自動駕駛汽車的反應速度比人類司機慢得多,仍在努力通過所謂的路線驗證測試(track validation tests),這是 Uber 自動駕駛汽車重返城市街道的最後一道關卡。

Uber 高管們一直將自動駕駛這一前沿技術視作是公司永續繁榮的關鍵。發展迅速的 Uber,預計將在明年上市,但卻仍然處於持續的高額虧損狀態。目前來看,司機成本似乎是 Uber 最大的開支所在,而自動駕駛恰好是這一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

下一步

說到技術挑戰,領跑位置的 Waymo 並不比 Uber 輕鬆。

路透社稱,「Waymo One」仍然存在著行駛緩慢和不穩定的情況,排除新奇感的因素,產品本身的用戶留存率恐怕並不樂觀。此外,美國各州、世界各國的自動駕駛法規都不一致,數據、隱私、責任和網絡安全等關鍵問題的規定也都還不明確,如何快速擴張版圖,也是擺在各大自動駕駛服務商面前的一大難題。

儘管如此,自動駕駛巨大的想像空間,依舊讓「Waymo 們」趨之若鶩。Waymo 和 Uber 之外,通用的自動駕駛汽車 Cruise 定在 2019 年面市,福特給出的時間則是 2021 年。

以 Waymo 為例,在鳳凰城的第一個商業化項目試點可能很小,但華爾街對其未來的財務成績卻有著很大的信心。

在上周三 Waymo 正式開啟商業化運營之後,投資銀行瑞銀估計,Waymo 將在 2030 年為 Alphabet 創造 1140 億美元的收入。瑞銀分析師 Eric Sheridan 在周四的一份報告中稱,隨著更多的車輛上線和運營地點的擴張,Waymo 還可以將其地圖和自動駕駛汽車作業系統許可給其他服務或汽車廠商,也可以通過娛樂服務或廣告從乘客身上獲利。瑞銀估計,這些預測的收入數據可以為 Waymo 帶來 250 億至 1350 億美元之間的企業估值,並且可以佔到 Alphabet 總市值的十分之一以上。

寶馬全球開發主管 Klaus Froehlich 表示,Waymo 已經給所有的自動駕駛公司都帶來了壓力,都希望自家能在其他企業進入之前迅速搶佔市場份額。

在這場自動駕駛的「混戰」之中,安全問題無疑將成為決定「誰主沉浮」的重要因素。John Krafcik 稱「安全問題迫在眉睫」,全球每年有 120 萬人因道路事故而喪生,Waymo 想要解決的正是這個問題。

項目負責人 Dan Chu 補充說道:「我們想儘快為這個目標貢獻力量。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對於這樣一種新技術,在逐步推廣它的過場中,保持條理性與謹慎,才是手頭該做的工作。」

參考:

RIDING IN WAYMO ONE, THE GOOGLE SPINOFF』S FIRST SELF-DRIVING TAXI SERVICE

Uber’s Self-Driving Cars Are Set to Return in a Downsized Test

Waymo unveils self-driving taxi service in Arizona for paying customers

責任編輯:宋德勝

頭圖來源:Waymo

相關焦點

  • 全新航海士來襲 《大航海時代5》公測新版本前瞻
    SRPG手遊《大航海時代5》即將迎來耀世公測!中國航海士鄭和、鄭成功全新登場,將得力名將招至麾下,為未知海域的探險增加更多戰力;全新對戰系統具有更公平的排名評價機制,盡顯提督們的真正實力;更有泳裝女性航海士卡牌熱辣登場!《大航海時代5》公測新版本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各位提督們,帶領精英航海士,向充滿未知的海洋探險之旅進發吧!
  • 全網唯一完整譯文 | Waymo無人車報告:通往自動駕駛之路
    2012年,我們開發並測試了Level 3自動駕駛系統,該系統可以讓車輛在單車道的高速公路上實現自動駕駛,但過程仍然需要人類司機的接管。在內部測試中,我們還發現人類過於依賴這項技術,而沒有仔細監控路況。當駕駛員輔助技術變得更加先進時,人類經常被要求在幾秒鐘內由「乘客」轉向「司機」,但在更具挑戰性或更複雜的情況下,這些場景用得很少。車輛承擔的任務越多,這一過渡階段就越來越複雜。
  • 中美「芯」戰場,自動駕駛新十年血戰揭幕
    摩根大通將自動駕駛稱為下一個萬億美元產業,而自動駕駛運算晶片,則是萬億財富中最璀璨的鑽石。為了確保自己緊跟潮流,主機廠選擇結盟,半導體巨頭決定梭哈,傳統 Tier1 也在痛定思痛。我們今天的文章,就來聊聊自動駕駛下一階段群雄並起的「芯」戰爭。
  • 馬斯克「獨孤求敗」的自動駕駛路徑,與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附...
    接近三個小時的發布,特斯拉在試圖告訴現場的華爾街分析師們關於神經網絡和計算機視覺的運作優勢,希望向投資者解釋清楚「為什麼特斯拉不僅僅是一家汽車公司」。其實這不是特斯拉第一次談論「完全自動駕駛計劃」了,但這卻是特斯拉第一次推出完整自研晶片,以及基於完全自動駕駛之後的 Robotaxi(無人駕駛計程車)全新商業模式。
  • Uber出售自動駕駛業務 智者的借力「渡己」
    事實上,Uber此前一直在尋找其自動駕駛部門的購買者,業內分析認為是試圖消除額外的投資並專注於其核心的網約車服務。為什麼選擇了成立僅有三年時間的Aurora?這很大可能與Aurora背後有大資本家加持有關。
  • 萬字長文揭秘:Uber與Waymo自動駕駛專利大戰始末
    Levandowski 和他的同事在谷歌主攻自動駕駛汽車,這波燒掉了谷歌無數錢財的天才工程師們 2007 年正式加入搜索巨頭,而在此之前他們已經是 DARPA 自動駕駛挑戰賽的資深技術專家。 Levandowski 並不遵循安全第一的法則 谷歌收購了 Levandowski 的公司後,Chauffeur 項目再次走上正軌,谷歌投在自動駕駛項目上的資金也超過了 10 億美元,在街上「亂竄」的測試車(普銳斯和雷克薩斯)成了山景城一景——雖然它們步履有些蹣跚。 2015 年,Chauffeur 項目的測試車累積裡程突破了 100 萬英裡。
  • 來坐網約車嗎?自動駕駛那種!滴滴滴,快上車!
    點擊播放 GIF 1.4M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看科幻電影裡的無人駕駛汽車會不會覺得好酷能開上這樣的車可以說從小就是我的夢想目前這樣的車倒是有了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在上海開放上路了!這也就是說,未來,我們都能坐上無人駕駛的網約車了!怎麼約車?自動駕駛安全嗎?晚上或者下雨天也沒問題嗎?遇到障礙物、紅綠燈可以避開嗎?
  • 「甩賣」自動駕駛業務 Uber重回老本行
    在Uber看來,ATG的發展仿佛陷入了「詛咒」:先是在2017年被從谷歌拆分出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起訴竊取商業秘密,作為和解,Uber庭外向Waymo賠付了2.45億美元股票;同一年,Uber一輛用於自動駕駛測試的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坦佩市發生車禍,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公司也因此暫停了自動駕駛汽車路測項目。
  • 自動駕駛什麼時候才會涼涼?
    因此,最近有人在知乎上提問:「自動駕駛什麼時候才會涼涼,估計還要多久?」引發了熱議。對此,一位計算機工程師@zhzz用充足的論點詳細論述了他認為自動駕駛目前所面臨的困境,並對這一領域的未來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與展望,也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同。
  • 追勢科技夏晴:低速自動駕駛迎高光時刻
    AVP這個低速自動駕駛功能是城市生活「泊車噩夢」的終極解決方案,因為人們根本就不需要參與到泊車找車位取車這個過程中,車輛會自己完成這個過程。極大的提高了出行的效率,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記者」:您剛剛有提到低速自動駕駛,目前大家普遍對自動駕駛保持不確定的態度,您這裡指的低速自動駕駛是有哪些不同?
  • T3出行:投30億推進網巡一體化戰略,加速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
    日前,T3出行在上海舉行「乘風破浪,領行東方」戰略發布會,會上正式發布2021年戰略目標——4833戰略,即網約車業務落地全國48城,加速和落地「網約車業務+巡網一體超級計程車+自動駕駛生態運營聯盟」3大戰略板塊,並在2021年年底實現全業務線日均300萬訂單目標。
  • 布局車聯網/自動駕駛,看看安大略省是怎麼做的
    目前在安大略,已經有近100家公司和機構在進行智能聯網汽車及自動駕駛技術的相關研究。而這個試點性項目推出的意義在於,它能夠強化安大略省在車聯網及智能汽車研發上的戰略優勢,同時藉助成熟的汽車工業背景及優質的教育資源,有利於將自動駕駛汽車迅速推向市場。
  • 大航海時代,才是人類史上最好的時代!
    Photo from 《大航海,再啟動》「突破固有格局的「冒險」才更徹底」 在實現發射火箭重新回收的壯舉2年後,SpaceX終於在今年3月,基於「第一性原理」的埃隆・馬斯克開創了「太空探索大航海時代」的典範,再次造就了整個太空行業都認為幾乎不可能的歷史。
  • 蘋果自動駕駛部門「裁員」又「重組」,AI負責人接掌「泰坦」
    這個代號為「泰坦」、包括數百名工程師的的自動駕駛部門現在由蘋果公司人工智慧部門高級主管約翰·賈南德雷亞(John Giannandrea)負責,他將負責繼續開發最終可用於蘋果電動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賈南德雷亞2018年加入蘋果,此前他是谷歌機器學習和搜索團隊的負責人。
  • 【智能電動汽車專題】跨界篇:谷歌(NASDAQ:GOOGL),科技巨頭進軍汽車領域,Waymo自動駕駛技術全球領先
    當然還有的區別是,特斯拉派認為自動駕駛是「漸進演化」路線,逐步實現L2~L4/L5級自動駕駛;谷歌派是「革命」路線,直接研發L4/L5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我們之前提到未來自動駕駛在整車中價值量最高,如果車企無法自主掌控,不能從中盈利,將從傳統燃油車價值鏈頂端,淪落到智能電動汽車價值鏈底端;這將使得車企在自動駕駛層面與外部合作時,都會考慮與嘗試未來自主發展,避免淪為給他人作嫁衣。
  • 自動駕駛行業專題報告:Waymo公司案例研究分析
    1.5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關注 Waymo資本市場對中國的自動駕駛關注度升溫2020年2月26日,中國自動駕駛初創企業小馬智行完成新一輪總額高達4.62億美 元(約合32.44億人民幣)的融資。同日,馭勢科技也對外公布在B輪融資中獲得 博世戰略投資。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自動駕駛|雷射雷達|luminar|...
    汽車自動駕駛一直雷聲大雨點小,生活中實際看到的不多,但是隨著自動駕駛計程車在北京和深圳運行,大眾可以越來越多的接觸到自動駕駛。隨著特斯拉FSD的測試版發布,是個大的突破性進展,自動駕駛離實際使用越來越近了。2021年應當是自動駕駛進入大眾生活的元年。
  • 《大航海時代6》泳裝航海士登場故事劇情活動、追加新同伴劇情
    臺灣光榮特庫摩宣布,於香港、澳門、臺灣提供遊玩中的手機用海洋冒險模擬RPG《大航海時代6》(App Store/Google Play),於本日(2020年7月21日)(二)開始劇情活動「南風習習的海濱」。
  • 探訪神秘倉庫:記 Waymo 自動駕駛車隊繁忙的一天
    雖然 Waymo 的自動駕駛打車業務今年年末才會正式在鳳凰城落地,但過去一年多,這項服務已經在「試運行」了。Waymo 的 Early Rider 項目已經有了 400 多名體驗乘客,這些人只需通過 Waymo 的叫車應用,就能免費乘坐自動駕駛汽車往返於學校、購物中心、健身房或其它服務範圍內的地點。在今年年底正式上線後,該服務就會面向公眾開放,並開始對外收費。
  • 【觀點】冉斌:車路協同是自動駕駛的必由之路
    以下為冉斌發言整理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系統與相關分級目前全世界在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主要有三大類:第一大類,單車智能,就是AV;第二大類,智能網聯汽車,基於V2V的通信;第三大類,車路協同,就是CADS(Collaborative Automated Driving System)。車路協同裡面分為以路為主的車路協同和以車為主的車路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