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人問我,你覺得《權力的遊戲》結尾讓布蘭成為國王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本來我很想簡單地回答說意味著爛尾了。但是仔細分析下卻發現,讓布蘭成為國王也是整個《權力的遊戲》爛尾的原因。於是,也就有了今天的這篇文章。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是該劇最具爭議的一季,許多觀眾對劇中的一些重要情節感到失望。如千裡送人頭的夜王,以及瓊恩·雪諾真正身世的意義在哪裡等等。《權力的遊戲》雖然讓粉絲們感到了失望,但好在喬治·RR·馬丁的《冰與火之歌》還沒有寫完,但遺憾的是,小說的結局和電視劇的結局也不會相差太大,也就是說,即使在原著裡布蘭也最終會成為國王。
看過《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最後一集的小夥伴應該還記得,提利昂建議布蘭成為國王的理由是他有一個精彩的故事,似乎布蘭是唯一合適的人選。然而問題在於,在整整八季的《權力的遊戲》中並沒有給觀眾呈現出布蘭可以成為國王的理由,所以最後也就給觀眾留下一個布蘭為什麼會成為國王的疑問。
就像龍母丹妮莉絲·坦格利安被黑化一樣,布蘭坐上鐵王座的結果也顯得過於倉促。就在大結局之前的S8E02中,布蘭還表示他沒興趣成為臨冬城的公爵,因為他現在是三眼烏鴉,不再是布蘭·史塔克。但是在最後一集提利昂建議他成為國王時,他卻表現的非常樂意,甚至還說:「你以為我為什麼大老遠來這裡?」
對於觀眾來說,布蘭這個角色可謂是忽然來了個急轉彎,為什麼說這一幕也成為了《權力的遊戲》爛尾的根本原因呢?咱們正式進入主題,共同分析一下。
布蘭的故事並不是最好布蘭在《權力的遊戲》中的確有著一個複雜的故事,從一個夢想成為騎士的小男孩,歷經艱辛成為了三眼烏鴉。然而,《權力的遊戲》中幾乎所有的主要角色都經歷過艱難的考驗,甚至有些人的故事比布蘭成為三眼烏鴉的故事要好的多。
以二丫艾莉亞·史塔克為例,她親眼目睹了父親被斬首後,就開始過上了流浪的生活,一個人不得不學會了殺戮和如何生存。最後去了布拉佛斯,成為一名無面者。為家人復仇之後,艾莉亞回到臨冬城與倖存的家人團聚,在臨冬城之戰中,更是親手終結了夜王,拯救了維斯特洛。她的故事是不是比布蘭更好呢?至少也是處在同一水平的吧?
怎麼說呢,幾乎所有主要角色的故事都是「最好的故事」,這也是《權力的遊戲》成功地原因。然後你就會發現,布蘭的故事真的算不上最好。實際上呢,在《權力的遊戲》系列中,甚至有一整季(第五季)都沒布蘭,也並沒有影響到故事的發展。為什麼註定要成為國王的角色,可以輕易地從故事中消失呢?
證明了《權力的遊戲》急於結尾讓布蘭成為國王的關鍵原因並不在於他有一個怎樣的故事,而是符合丹妮莉絲提出的打破世襲制這一主題。因為作為傷殘者,布蘭不能生育,將來就不會有子嗣繼承他的王位,同時布蘭也很善良、公正不像大多數貴族那樣有優越感;而作為三眼烏鴉,意味著他聰明且知識淵博。在所有的國王候選人中,即使布蘭不是最具說服力的人選,也是一個合乎邏輯的選擇。
然而問題是,如果你把布蘭的故事和整個《權力的遊戲》結合在一起來看的話,就顯得有些空洞了,而這卻恰恰是提利昂強調的重點。布蘭的故事有幾個人知道呢?除了珊莎和艾莉亞之外,還有誰會知道布蘭的所有故事?成為三眼烏鴉的確讓布蘭擁有了不可思議的能力,但他遠沒有成為一個傳奇的存在。當然,如果讓布蘭在對抗夜王的過程中發揮一些關鍵性作用,那麼也許就能解釋為什麼七國上下都知道布蘭的故事了。
馬丁在書中也會讓布蘭成為國王,這一點是對還是錯我們還不知道,但原著裡布蘭的故事比電視劇要精彩的多,讀者們也可以以布蘭的視角體驗布蘭的經歷和他的內心故事,而電視劇《權力的遊戲》在這一方面就略顯不足了。布蘭在劇中出現時,幾乎都與其他角色有關,比如瓊恩·雪諾。這進一步證明,電視劇裡的布蘭對整個故事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
提利昂建議布蘭成為國王的戲劇性結尾,就好像他臨時想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點子(想法),只是為了讓這部劇快點結局。其結果就是,《權力的遊戲》沒能給布蘭一個合理的理由讓他成為國王,只會讓人覺得他是在不勞而獲,也就是觀眾們口中的躺贏。
我們可以理解龍母為什麼黑化,也可以理解瓊恩·雪諾為什麼會殺死丹妮莉絲,但是對於布蘭成為國王的設定,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說都不合理。因此,它也成為了《權力的遊戲》第八季爛尾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