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小可
雖然宋佳、劉敏濤、喻恩泰這些老戲骨同臺飆戲,演技精湛,劇情耐看,但不得不說情感懸疑劇《白色月光》的大結局還是爛尾了。
大結局裡,張一找到了張鑫婚外情真正的出軌對象楊雁,她提出了和丈夫離婚。但真正讓張一順利離婚的,卻是小三楊雁十二歲的兒子王鹿。
全劇中王鹿是三觀最正的角色,他早熟又敏感,內心缺愛和安全感,最後跟母親楊雁攤牌的那一番話也令人倍感精彩絕倫!
那為何王鹿要幫張一勸退楊雁呢?背後的原因很扎心,他要的從來都不是一個好爸爸的人設,而是要讓母親楊雁感到快樂,最後學會尊重和放手。
相貌平平能力平平的楊雁,是淹沒在人群中毫不起眼的中年婦女,也是一個堅強的單親媽媽。
經歷過離婚和家暴,楊雁不渴望大富大貴,她看似風輕雲淡,卻只想遇到一個宜家宜室的男人。
在楊雁眼裡,張鑫是當之無愧的好男人,心甘情願退居幕後,洗手作羹湯看,照顧孩子和家庭,對妻子體貼又尊重。
但張鑫這樣的完美,都是帶著濾鏡的假象,他怯弱又深諳偽裝,自私又滿嘴跑火車,只有在婚姻的一地雞毛中才能無處遁形。
楊雁其實並不愛張鑫,她一步步引導張一找到丈夫出軌的線索,只是想要給兒子找一個好爸爸,重建一個溫暖的小家。
這樣的想法天真嗎?當然!但楊雁卻沒有反省自己上一段婚姻的問題所在,她只是想要用一段新的關係,去掩蓋曾經的傷疤和痛苦。
很多時候,成年人的愛情和婚姻,大都是充滿了利益權衡和算計的,楊雁的愛也不純粹,她愛兒子大過一切!
但楊雁追求的東西,真心是兒子王鹿想要的人生嗎?
顯然最後現實無情打臉了,王鹿帶著接近咆哮式的情緒地對楊雁說:「他不是一個好爸爸,也不是一個好男人,給不了你幸福。」
一語驚醒夢中人,原來楊雁努力爭取的,從來都不是王鹿想要的生活,只是她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
楊雁看似給予了兒子關懷和滿滿的愛,但她沒有走進王鹿的內心世界。王鹿要的不是物質,而是愛和陪伴,但楊雁對他更多是控制。
都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敏感和自卑。在完整的親密關係中,一個人才能獲得愛的正能量,學會逆風飛翔,不懼不怕,不卑不亢。
王鹿從小跟著楊雁一起長大,他目睹了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性格有點早熟,希望母親放手讓自己學會長大,但楊雁卻不懂。
後來張一接近王鹿,夾雜著自己的小心思,她想要打破王鹿對於母親最美好的印象,讓他也體會到羞愧和不堪。
但最後那一刻,張一還是被自己的善良打敗了,她原本想讓王鹿看到那不堪的一幕,卻保留了初心,留有餘地,選擇用成年人平等對話的姿態,來對待眼前這個不諳世事的男孩。
如果王鹿擁有張一這樣獨立堅強的母親,或許他會更加懂事和成熟,學會跟過往和解,學會愛自己和愛別人,跟周圍的人建立愛的能量,活成真實勇敢的自己,而不是獲得更棒的成績,更不是重組家庭。
這一點張一看懂了,楊雁最後才懂,原來喜歡情感控制的人,內心深處都因缺愛,沒有能力愛自己。
很多時候,只有愛才能治癒一切,而學會獨立自處,才是愛最高級的修行。
想要讓婚姻越來越幸福,需要努力經營,需要更加理性清醒,需要天時地利,或許還需要適當的妥協和寬容。
大結局裡,張一擁有了自己嚮往的生活,她不再依賴婚姻的形式,而楊雁帶著王鹿去了另外一座城市,這樣的選擇才是生活最美的姿態。
各位親們,你們如何看待宋佳、劉敏濤、喻恩泰、黃覺等主演電視劇《白色月光》呢?歡迎留言!
作者:羅小可,一個嫁到臺灣的媽媽,寫在臺灣的一切,執迷於各類影評劇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