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多米
當應援變成攀比
變味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最近一段時間,「快樂家族」不怎麼快樂。
先是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曝光何炅收受粉絲應援禮品,隨後又有網友爆出「快樂家族」其他幾名成員杜海濤、吳昕都在二手平臺出售粉絲饋贈的禮品。
隨著事件發酵,應援禮背後被爆出一條灰色產業鏈條。
「快樂家族」面對輿論壓力逐步升級。
甚至有網友提出,希望「快本」永久停播。
「自爆」的何老師
何炅不會想到,一年前錄製的綜藝節目,自己的一句話會讓一年後的團隊陷入多麼大的危機。
2019年,何炅錄製一檔名為《口紅王子》的綜藝節目,在花絮中提到,「很多粉絲送的禮物,因為貼上了明星後援團的不乾膠難以撕下,只能自己用。」
圖/視頻截圖
正是這一句話,應援禮的冰山一角浮出水面。
有網友將近年來登上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中的明星進行了盤點,各家粉絲在綜藝節目錄製期間,向「快樂家族」幾位主持人贈送的應援禮,其中不乏奢侈品牌。
有愛馬仕的領帶香水,有普拉達的保溫杯,萬寶龍鋼筆,甚至還有重達50g的金條。
某相聲藝人粉絲送的金條。圖/網絡
網友梳理表示,幾年間,「快樂家族」收受禮物價值高達百萬,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這些禮物被退回。
對此,何炅在社交媒體中發文澄清,何炅表示:自己在節目中所說本意為引導不要浪費,如今變成了不好的引導,自己感到抱歉。
隨後,湖南衛視發聲明對「主持人收粉絲禮物」一事回應稱,正在調查有關情況,如查實有不當收受禮物行為的,將嚴肅處理。
中國新聞周刊通過查詢發現,吳昕、杜海濤等人已經下架了自己二手平臺中的已售商品。
湖南衛視發布的聲明。圖/網絡
背後的灰色產業鏈
雖然多方出面道歉,澄清,網友們顯然並不想就此結束。
有粉絲稱《快樂大本營》的應援食物需要通過「快樂粉絲會」在指定店鋪購買。據「快樂粉絲會」轉發的明星後援會應援案例,一套下午茶應援價格為8500元,但粉絲核查發現其在外賣平臺上實際售賣價格為2895元。
2900元左右的套餐,指定餐廳賣給粉絲價格為8500元。圖/網絡
虛高近三倍的價格,很容易讓人產生更多懷疑。天眼查數據顯示,「快樂粉絲會」所屬企業疑似和湖南廣播電視臺有關聯。
隨後,快樂粉絲會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聲明,予以否認,並表示對造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此前,《快樂大本營》開展了一個「快樂臉盆計劃」,讓志願者們去學校給孩子們送臉盆、香皂等基本衛生用品。網友爆料,這個公益券都是明碼標價找粉絲後援會要的,並且發出了價格表。通過網友發布的價目表得知,50份臉盆計劃總價7050元,單價為141元。但《快樂大本營》曾發布的官方價格為81元,這其中的差價又引發了討論。
與《快樂大本營》一道被曝光的還有湖南衛視的跨年晚會,場外用地全部被外包給廣告公司,再租給粉絲用來場外應援。
其中根據位置不同,佔地面積不同,可擺放的花籃、易拉寶展板大小不同,日租金的價格由1.2萬元至19萬元不等。
當應援灰色產業鏈條逐漸浮出水面,不斷有粉絲後援會出面發出各種證據,來闡述自己「為愛發電」,結果被「割了韭菜」的事實。
事件發酵至此,仿佛已不再單純是主持人收應援禮的問題了。食物應援、合作商家、快樂粉絲會等涉及了更多複雜的利益關係,這其中到底是誰在「受益」尚是未知。
「收禮」還是「索禮」
過去兩年間,小秦作為某偶像藝人應援團的一員,參與過多次送禮的事。
她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自己並不知道這個風氣緣起何處,自己加入這個群體,便已經存在了。而收禮的綜藝節目也不僅僅是《快樂大本營》一家,這已經成為行業的潛規則。
一般情況下,普通散粉難以直接與劇組、衛視、視頻平臺對接,參與發布會、慶功宴、開機儀式等活動,這就要求應援團能與相關項目負責人密切聯繫,在小秦看來,聯繫的基礎便是送禮。
眾所周知,綜藝節目的錄製時間往往要遠遠早於播出時間,而饋贈禮物則是分為不同步驟和周期。
小秦歸納為宣發、錄製、播出三個時間節點,根據自家愛豆在綜藝中的身份設置不同,禮物規格也不相同。
「作為常駐嘉賓和作為飛行助場,是不同的。」如果僅僅是一次錄製,那麼相對簡單,應援團的負責人會從經紀公司方了解到藝人將要登上的節目,從而著手準備應援禮。
這其中包括每次錄製過程中工作人員、嘉賓的餐食,以及從主持人到後期製作團隊的各種小禮物,甚至有的還要手寫感謝信以示真誠。
而如果作為常駐嘉賓,應援團將會介入全部宣傳活動,包括線下的路演和線上的宣傳,這一部分花費就水漲船高,打點的人也要更多一些,甚至包括媒體朋友。
應援團中有專人負責向粉絲收取應援費,小秦的團體以每次每人500元的金額收取。「會長曾說多退少補,每次也會將明細發到群中讓大家確認。」
小秦印象深刻的是,去年某衛視某綜藝錄製期間,應援團負責人在群中發布了一份清單,清單裡明確寫出了要XX牌子的咖啡,XX品牌的蛋糕以及XX品牌的飲用水。
應援團負責人告訴成員,這是綜藝節目製作團隊要求的。
「一瓶水就要30元。」
這份清單讓群中的很多粉絲不滿,但很快又平息了下來。
大家知道,如果不滿足這個要求,自家愛豆可能會在綜藝節目中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在遊戲中被刁難,在後期剪輯中被拼接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所以大家接受了這樣的要求,小秦記得,那次應援活動,自己交了800元,比以往要多。
「我聽說,有些明星的應援團的負責人還能通過應援費掙錢,通過和渠道商溝通,拿到返點回扣,每一次應援活動都能有一筆不菲的收入。」
「但我們團不會,大家年齡都差不多,互相之間關係也不錯,每一筆支出都寫得明明白白的。」
早在2018年,演員朱一龍粉絲集資應援的事情就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少網友也正是從那時意識到粉絲集資力量的強大。
當時適逢朱一龍要參加《快本》的錄製,於是粉絲後援會牽頭集資,一個小時便募得50多萬的金額,好在朱一龍團隊及時發現並將集資金額全數退還。
但事實上,如朱一龍團隊這樣做的,並不佔大多數,大部分經紀團隊選擇了默許。
在小秦看來,大部分綜藝節目的團隊,對於應援禮的事情,同樣早就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阿呆曾在一家綜藝節目製作工作公司工作,旗下有幾個爆款網綜產品。
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自己的工作期間,見過粉絲的應援禮,但沒有網上爆出來如《快本》這麼驚人。
「大部分都是一些小禮物和小零食。有一些高價值的禮物,基本上都是應援團委託節目組轉交給藝人的。」阿呆說自己和同事們一般是將這些禮物轉交給藝人團隊,讓其處理。
「但也存在藝人團隊不收,讓我們自行處理的情況。」至於那些禮品最終去了哪裡,阿呆表示不清楚。
「作為綜藝節目製作方,我們從來沒有向粉絲團體索要過禮物,一款綜藝節目的製作方向更不會因粉絲送禮而改變。綜藝節目中的很多段落設計,都是在前期合同談判時便和藝人溝通好的,有法律效應的合同在前,怎麼會因為禮物而改變最初的設計?」
「至少我們的節目,不會如此。」阿呆說。
變了味的應援文化
隨著瓜不斷變大,吃瓜群眾在目瞪口呆之餘不僅疑惑,可以理解追星的狂熱,但給自己愛豆送禮還不夠,為什麼還要給綜藝節目主持人送禮?
應援,這是個粉圈詞語,在百度百科中給出了定義。
應援活動起源於日本的一種以明星為載體舉辦的活動的一種互動行為,就是通過現場發光物(螢光棒、燈牌等)、配合演出、統一服裝應援物或者場外捐錢捐物等方式支持偶像,是明星或團體的實力的一種體現。
應援文化傳進我國後,大有趕超日韓之勢。
給偶像買媒體廣告,買戶外燈牌,甚至花錢買豪車,這些都出現過。
某藝人在18歲生日時,粉絲甚至僱用五架飛機在美國好萊塢山上空用氣體噴射字體,寫下他的名字以送上祝福,而這僅僅是那次應援活動的一個部分而已。
即便是當飯圈文化大舉入侵常人生活引發反感和爭議,也並沒有讓粉絲們的熱情熄滅。
在導演王濤看來,綜藝節目的熱播,是讓應援文化發生改變的一個重要背景。
「我們的偶像和日韓的區別很大,最初還是通過才藝依託,應援的主戰場在演唱會現場或是電影院,當綜藝節目興起,給了明星偶像一個重要曝光的平臺,無需更多才藝便可以實現高流量,高曝光,也成為了各家娛樂經紀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
在流量時代,算法類似於以往的收視率、點擊量,它通常決定誰家愛豆能順利出道,甚至也決定廣告商得開出什麼價。當目前對於偶像明星還沒有一套準確可行的合理規則時,算法就幾乎主宰一切,也衍生出許多畸形的飯圈文化,比如應援送禮,買熱搜、曝光率等。
王濤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如果將綜藝節目當做一個平臺來看,那麼不同綜藝節目的質量、成色、影響力也不盡相同,自家的愛豆如果能登上影響力大、傳播度高的綜藝節目,那必然讓粉絲有更高的滿足感和自豪感。
劉語童是某青年相聲藝人的粉絲,她所在的應援團,每次在自家偶像上綜藝節目之前都會向粉絲籌集款項。「上不封頂,但一分錢不花,就會被我們群裡的姐妹嘲諷。」
「我們群裡曾有個妹妹,每次都不掏錢,最後被團長踢出了群。」劉語童說。
最初,粉絲向綜藝節目團隊贈送禮物,畫風還很正常,送幾杯咖啡、點幾份外賣,送幾包零食,在經濟允許的能力範圍之內送一些小禮物,既能展現偶像的人氣,又能博得工作人員的好感。
但隨著綜藝節目的影響力增加,禮物逐漸升級,甚至在行業內呈現了攀比的勢頭。
張莉莉在一家娛樂文化公司負責粉絲運營,旗下有幾個籤約藝人,日常中多與粉絲團體的負責人溝通聯繫,日常中,張莉莉會將一部分藝人的活動、宣傳方向告訴粉絲團體的負責人。這兩年粉絲的要求越來越多,經常會對藝人的工作、宣傳甚至是發展規劃提出看法。
其中就包括應援禮,「人家粉絲都送這個,送那個,我們不送,我們的藝人就會被忽視,最終鏡頭就少。」看到粉絲提出的要求,張莉莉總是感到很棘手。
「要知道,從公司角度上來說,每一筆開銷都是有明確規範的帳目的,總不能粉絲提出送多貴的東西,我們就去執行。所以很多時候都是粉絲自發的行為。」
在劉語童看來,如果禮物送得少,場面上冷冷清清,那丟的就不只是偶像的排面,還有粉絲的臉面。為此,粉絲會不惜血本,一擲千金,也要營造出自家偶像更有人氣、更加優秀的氣勢來。
當應援變成攀比,變味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談起這次「快樂家族」面對的風波,劉語童顯得很平靜。
「你認為他們收的禮很重,但是他們都是土豪,一年賺的錢很多,根本不在乎這一點小禮,也不缺那個奢侈品,但是我們送了,就是我們粉絲的一片心,他們會記住的。」
絕大部分追星人的理由都是希望在過程中尋找自身的精神慰藉,在偶像的榜樣作用下,成為更好的自己。
但粉絲不知道的是,在這流量為王的價值觀中,自己也變為了商品的一部分。
遺憾的是,即便了解資本的嗜血和割韭菜的手段,下一次換個方式,換一件馬甲,這批人可能還會義無反顧地跳進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