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再出發之年,金融盛會在上海接踵而至。繼陸家嘴論壇、外灘大會之後,定位「非官方」「國際化」「專業化」的外灘金融峰會於10月23-25日在滬召開。本屆外灘金融峰會繼續聚焦金融開放、金融科技、資產管理三大主題,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呼應契合。會上,周小川、易綱、方星海等嘉賓均有精彩發言。
周小川:一帶一路並非債務陷阱 中國積極發動G20"緩債計劃"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表示,「一帶一路」並非如同個別西方國家所說是中國所設的「債務陷阱」,相反,在新冠疫情加重了許多發展中國家還本付息負擔的時期,中國是積極發起和參與G20的「緩債計劃」的國家之一。
周小川指出,確實新冠疫情加重了許多發展中國家還本付息的負擔。另外疫情之後的復甦不僅僅是取決於發達國家,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量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能不能成功克服疫情實現復甦。
他提到,最近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中,中國積極發起和參與G20的「緩債計劃」,但是疫情比較複雜,疫情過後究竟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還是需要研究的,並不意味著當前的緩債,就一定是疫情後的債務重組,就一定是減債和消債。
和合資管發現,目前,一些發展中國家十分重視疫情後未來能力的建設,特別是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未來生產能力的建設。有些國家不願意輕易違約或者申請債務重組,因為他們考慮的是自己未來的信譽,未來在國際市場、在「一帶一路」合作中所處的地位,他們希望未來有更多能力。
和合資管認為,授人以漁比授人以魚更重要,但是更關鍵的是應該如何促進不同國家將宏觀經濟發展好,能夠將基礎設施做好,將生產能力做好,為未來長遠發展奠定道路。未來的發展道路肯定是大量依靠貿易投資的自由化,依靠多邊主義,當前的一些政策選擇既是關鍵,同時也不能顧前不顧後。
易綱:人民幣國際化堅持市場主導 減少對人民幣跨境使用限制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總結了近年來中國金融業開放的進展,並對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業開放進行了展望。易綱表示,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金融業開放不僅引入了機構、業務、產品,增加了金融要素供給,還促進了制度規則的完善,促進了金融制度供給。這有利於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能力,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會上,易綱提出要持續推動金融業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金融展業環境。第一,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開放理念和模式的轉變。第二,統籌推進金融服務業開放、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第三,在加快開放的同時防範風險。
和合資管認為,金融業開放是互惠互利的,金融是競爭性服務業,開放競爭有助於中國自身金融業發展和效率提升,而外資進入中國市場,也能更好地分享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紅利,實現互利共贏。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僅要便利商品和要素的流動,還要推動規則制度型開放,增強制度的競爭力,從而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這不僅有利於中國經濟,也有利於全球經濟。
方星海:從局部開放想全面開放轉變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要做到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關鍵是打通循環中的各種堵點,使得兩個循環都暢通起來。擴大資本市場開放,對於打通我國金融體系中的堵點,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在國務院金融委的統一指揮協調下,我們穩步推進市場、產品、機構的全方位開放,滬深港通機制持續優化,A股納入國際主要指數,滬倫通試點穩步擴大,QFII/RQFII規則修訂發布;ETF互聯互通逐步拓展,多個期貨品種對境外投資者開放;證券期貨機構外資股比限制提前全面放開。
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便利性不斷提升,參與程度不斷深化。2018年以來,外資機構投資者持有A股佔比顯著提高,這充分體現了全球投資者對A股和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認可,為有效應對疫情衝擊、保持市場穩健運行發揮了積極作用。
對此,和合資管認為,證監會面臨新的起點,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在穩步放開跨境投融資限制的同時,更加注重製度規則的深層次對接,不斷增強政策的可預期性和穩定性,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從局部管道式開放向全面制度型開放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