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林子祥的幾個關鍵詞:唱功 風度 時代感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人們都知道林子祥,但並不真的認識他。更多的人只記得 《男兒當自強》以及《選擇》,其實,這遠遠不是他的全部,他銜接著羅文、黃霑、鄭國江與鄧麗君、譚詠麟、梅豔芳。從哪個角度去看,這個如今70歲的男人都像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林子祥在綜藝節目《我想和你唱》現場。供圖|湖南衛視

  林子祥:豪情還剩一襟晚照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溫天一

  20年前,1997年,在香港回歸的晚會上,林子祥穿著一襲唐裝,演唱了一曲《男兒當自強》。

  20年後,他參加了湖南衛視的一檔綜藝節目《我想和你唱》,依舊是那首歌,在2017年的7月1日播出。

  20年中,他與那座城市一起經歷了很多。

  他看起來瘦瘦的,膚色黝黑,那是常年打高爾夫留下的印記,依舊保持著一抹40年不改的雅痞小鬍子,好像時光走了,他還沒變。

  在酒店大堂,依舊有年輕歌迷在等候偶遇,在而節目錄製的現場,大部分來參加節目的觀眾都對他說,「我從小就和爸爸一起聽你的歌。」

  唱功 風度 時代感

  2016年,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第四季的總決賽。

  林子祥與葉倩文作為參賽歌者李克勤的「幫幫唱」環節助陣嘉賓,將《瀟灑走一回》《阿Lam日記》以及一曲普及粵語音韻的《數字人生》串聯到一起,以超高難度的粵語RAP形式,點燃了全場。

  那絕不是屬於粵語歌的舞臺,如果不看字幕,大部分的觀眾聽不懂他們究竟在唱些什麼,但那種只屬於上一個時代高昂的熱血與通俗的浪漫,以及與當下所構建出的微妙時差感,依舊讓大部分人為之所動。

  其中就包括《我想和你唱》的節目總導演王琴。

  王琴是湖南人,70後,對粵語歌談不上痴迷,但在伴隨時代成長的集體記憶中,總有那麼幾首背景音樂繚繞不散。

  在《我是歌手》第四季錄製的時候,王琴與她的同事們正在籌備準備於第二年開播的音樂互動綜藝節目《我想和你唱》,節目形式是先以網絡海選的形式,收集素人演唱的資深歌手代表作音、視頻,然後從中挑選幾位獲贊最高的選手,在節目現場與歌手本人進行合唱。

  因為在《我是歌手》舞臺的演出,林子祥和葉倩文成了王琴與同事們極力想邀請的對象。

  「在那之前,他們是我心目中敬仰的歌壇前輩,但這麼多年,好像一直淡出了內地觀眾的視野,我並沒有想到,那首《數字人生》依然還可以唱得那麼震撼。」王琴這樣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除了極佳的唱功與優雅的風度,「時代感」似乎是林子祥和葉倩文如今參加內地綜藝節目時,貼在身上脫不去的標籤,他們代表著某一個逝去的時代,能夠勾連起無數人的童年抑或青春記憶。林子祥的《男兒當自強》成了無數關於香港電影紀錄片中的主題音樂,而葉倩文的《珍重》,也因為作為賈樟柯電影《山河故人》的配樂而再度走紅。

  在《我想和你唱》的現場,葉倩文和素人合唱了自己最最廣為人知的《瀟灑走一回》與《選擇》,她一直以玩耍的俏皮姿態,聽著大家講述著與自己歌中的故事,「好像不停地被時光和年齡所『傷害』。」王琴半開玩笑地說道。

  而林子祥則在和節目組商量之後,選擇了《男兒當自強》和《敢愛敢做》兩首極為高亢激昂的歌曲,他並不糾結這兩首歌是否太過流行,而自己那些大量舒緩凝重的慢歌則乏人過問,他只是驚訝與有些非廣東地區的普通年輕人們依然可以將粵語歌唱得朗朗上口,這讓他覺得有趣並且開心。

  「隱」在歌裡

  林子祥曾經有一個綽號,他被叫做「歌隱」。

  「隱」在江湖,「隱」在山林,都不算稀罕,而他「隱」在香港。

  有時候,「香港」指代的並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個時代。

  套用一句已經被用得俗爛的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寫開頭的句式,我們並不能夠確定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還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但那一定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時代。

  彼時的粵語歌壇繁華也浮誇,於是在「歌王」「天后」之外,「歌神」「歌仙」之類的各色名頭也層出不窮,如同甜點上的櫻桃,點綴著已經足夠五光十色的娛樂圈。

  儘管實力足夠稱王,但「隱」是林子祥的姿態,並且貫串了他的整個人生。

  他的家族有點西化,父親是醫生,父母都鍾情音樂,小時候家裡有一架鋼琴。與大部分供著佛龕聽粵曲的典型廣東人家不同,他們不喜歡熱鬧。「我的整個家族的人都傾向於隱藏自己,加上我經常在學校寄宿,習慣獨居。這種生活方式可能與一般香港人不一樣。」——這樣的性格並不奇怪,但作為一個舞衫歌扇的藝人,並且身處一個浮華都市,他還是顯得足夠「異類」。

  出生於上世紀40年代末期的香港,少年時代就讀於拔萃書院,那是香港歷史悠久、專門培養精英的男校,最出名的校友是孫中山。後來又去英國留學,所以林子祥很有一點英國脾氣,或者不如說,那是老派中國人的脾氣,淡淡的,不大講話,有一點幽默,但又點到為止,絕不過火。離開英國之後,他又在美國「浪蕩漫遊」過一段時間,不工作,無所事事,甚至領取過社會「救濟金」,沾染了一些既雅痞又帶點波西米亞的生活方式。

  「50年代的香港,60年代的英國,70年代的美國,想想看,我經歷了多少時代。」如今,他坐在《中國新聞周刊》面前,也在驚嘆時光奔湧的飛速,但只是一徑淡淡笑著,眼角有皺紋浮現出來。

  少年時代的他痴迷電影與音樂,那時候香港遍地都是中西結合式的戲院,上映著全套西片,而作為拔萃書院的男生,他最鍾愛的男女明星分別是加裡·格蘭特與多麗絲·戴。加裡·格蘭特奠定了他一生的審美基礎,無懈可擊的紳士風度,並且始終帶一點俏皮與溫情。

  他在70年代中後期回到香港,那時候,這座大家之前僅僅以為「站站腳」的城市,經濟已經開始迅猛騰飛,而在此之前,這座城市的背景音樂是白光、葛蘭帶來的老上海時代曲以及傳入的英文歌。林子祥在回到香港後,經歷了短暫的組建樂隊、演唱英文歌曲的時光後,粵語歌的時代來臨了。

  他迎頭撞上,親自參與並且改變了歷史。

  在如今的中文搜尋引擎中輸入這個名字,你會發現他的歌曲排行榜第一名是李連杰主演的電影《黃飛鴻》(第二部)的主題曲《男兒當自強》,第二名是與葉倩文合唱的情歌《選擇》。這兩首歌曾經在上世紀90年代響徹中國所有城市的大街小巷,並且今天依舊是KTV懷舊金曲裡面的熱門選項。

  但林子祥的音樂其實遠遠不止於此。

  那些充滿了豪放與鏗鏘力量的熱血歌曲,以及那幾首情感表達外放的經典情歌,都只是他大量創作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他尚有大量未被內地聽眾或者當今時代的人們熟悉的歌曲,那些改編自西方古典音樂或者百老匯音樂劇,以及大量不同風格的歐美樂壇歌手的歌曲,都曾經被他信手拈來地落地進而本土化,用粵語娓娓道來,訴盡只屬於中國人的情意表達。

  比如曾在《我是歌手》大放光彩的《數字人生》,最初的起源,是來自於巴赫的《G大調小步舞曲》;而在《我想和你唱》中被素人翻唱的《敢愛敢做》,則是改編自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走紅的美國搖滾樂團「傑斐遜飛機」樂隊的歌曲。但這些來自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音樂,都在搖身一變後,變成了只屬於香港的聲音、林子祥的聲音。

  與他唱歌時高亢的聲線不同,講話時的林子祥聲音偏細、偏弱,非常舒緩,「很多人都問我,你怎麼講話那麼小聲啊,好像氣都斷斷續續的,但是我就是這樣。有很多人,哪怕對著一個人講話,都像是要對著很多人說,我覺得那是做戲。我講話聲音小,是因為我是在對著聽我說話的人說,即便是開演唱會,我也會讓觀眾覺得,我是在對著他(她)一個人唱。」林子祥對《中國新聞周刊》這樣說。

  最愛是誰

  與很多創作型的歌者不同,林子祥從來都不是一個「為時代而歌」的歌者。

  在他的歌中,你可以聽得到歲月與時光的印痕,但卻絕少政治或者隱喻的色彩,更多時候,他習慣性地把自己隱藏在歌中那些深深淺淺的情愫裡,你可以觸碰到某些共鳴,但並不知道那個時候他究竟經歷了一些什麼。

  「那時候的香港,做什麼都可以。」如今的林子祥,這樣形容他曾經經歷的那個時代。

  繁榮,混亂,但卻充斥著一切可能性。

  除了做歌者,他也演電影,那是他少年時代就保留的愛好,在拔萃讀書的時候,他曾經有一年看300多部電影的紀錄。

  1982年,林子祥主演了許鞍華導演的《投奔怒海》,那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作,他演一個探訪越南的日本記者,親眼見證小人物如何在大時代中被碾壓粉碎。他因此被提名了當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幾年之後,1986年,林子祥又主演了一部文藝片,由張艾嘉編劇和擔任導演,那時候尚在壯年的林子祥演繹了一個夾雜在張艾嘉與繆騫人兩個女人之間不知道如何取捨的男人。

  電影的主題歌曲有兩首,一首是由作家鍾曉陽填詞、張艾嘉親自演唱的《最愛》,另外一首是潘源良填詞、盧冠廷作曲,林子祥演唱的《最愛是誰》。

  一首滄桑又略帶悲傷的情歌,講述一個中年男人在兜兜轉轉半生之後依舊看不透的人生真相,「在世間尋覓愛侶,尋獲了但求共聚,然而共處半生都過去,我偏偏又後悔」。但最令他感到啼笑皆非的是,有許多人喜歡邀請他在自己的婚禮上演唱這首歌,「我想他們大概只是聽懂了歌名。」林子祥說。

  但即便是在最紅火的年代,他也有著許多自己極為鍾愛、但卻並未被大眾傳唱廣泛的曲目,比如一首《曾經》,在歌裡,他溫情又惆悵地唱著,「時日似風,掠去一切」。

  林子祥覺得略有遺憾,這首歌從未大紅大紫,但也許人生就是這樣。

  在談話中,他喜歡強調一個詞,「Timing(時機)」,寫歌要講究「Timing」,做戲也是如此。

  在《我想和你唱》的錄製現場,歌手挑選素人合唱的環節,聽一位選手講述了自己和父親的故事,那是節目中,林子祥唯一流露出善感情緒的一刻。

  他想到了自己的父親。

  他的父親並不是一個典型中國文化語境中的父親,曾經在林子祥留學英國臨近的畢業的前一年,突然中斷了對他所有的經濟支持,以至於後來的兩年,他度過了人生中最艱辛的一段日子,停學,蝸居,在快餐店打工,聽披頭四的歌,歌裡儘是迷惘與漂泊。

  但這也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故事,父子間的隔膜、誤解,理想的遙不可及,青春的哀愁,是大部分人都要悉數經歷的,只是如今站在70歲的門檻回望一切,他會有一點感慨時光的力量。

  如今的林子祥依舊保持著舊有的生活習慣,他喜歡晚上早早休息,然後第二天在凌晨四五點起身,步行到老街區,在相熟的茶餐廳飲杯奶茶,這讓他覺得自己依舊生活在小時候熟悉的香港。

  他收藏有五輛豪車,但自己卻喜歡搭公交,在5年前,他領了一張公交車長者卡,車資兩元,他覺得這樣省時又方便。

  早在23年前,1994年,林子祥已經獲得了代表香港樂壇最高榮譽的「金針獎」。那並不是一個隨意頒發的、象徵性的泛濫獎項,如果沒有合適人選,「金針」寧可選擇當年空缺。在林子祥前面幾屆得獎的是徐小鳳、羅文、黃沾與鄭國江,而在他的後面,則是鄧麗君、譚詠麟、梅豔芳和張國榮,他正好承接了兩個時代。而葉倩文也在2010年手捧「金針」,她在舞臺上特別感謝了林子祥。

  林子祥並不喜歡得獎,不是謙虛,而是「拿獎讓我覺得不太舒服」。在他看來,站在臺上,「讓那麼多人坐在那裡,聽我一個人唱歌」的感覺,才是無可比擬,獎項只是一個鼓勵,可有可無。有一次在演唱會上,唱《最愛是誰》的時候,看到臺下有一堆老夫妻手牽手聽著,那是林子祥覺得最溫暖的時刻。

  即便他保持了自己的招牌形象幾乎40年不變,但如今在回憶某首歌或者某段經歷的時候,他也會有點驚嘆,「那是10年前,那是20年前,怎麼時間過得這麼快。」

  近期,林子祥在一次音樂會上演唱了自己的慢歌代表作《每一個晚上》,背後的大屏幕則被特意剪輯出一些已故藝人的身影,黃家駒回眸一望,鄧麗君甜美地笑著,羅文坐在鋼琴前,張國榮一臉燦爛,18歲的梅豔芳載歌載舞唱著徐小鳳的《風的季節》……他們都是他的老朋友,很多人比他還要年輕,但他們都消逝在時代的四季中了。

  「我突然無言靜了下去細心把你望……已淡忘從前共你度過幾多風與浪」,林子祥還在唱著過去的歌,即便香港電影已經「北上」了20年,粵語歌風光不再。他即將要在7月底於廣州開唱「40周年的巡迴演唱會」,「很多都是現在年輕人沒聽過的、我小時候喜歡的歌,現在沒有人寫這樣的歌了。」林子祥這樣說。他還正在拍著王家衛的電影,與新晉男星吳亦凡搭檔,也並不在乎這次王家衛究竟要拍幾年,最終要剪輯成什麼樣子。

  而在《我想和你唱》的節目中,在演唱《男兒當自強》環節部分,編曲特別加入了《滄海一聲笑》的片段,依舊由黃沾填詞,「豪情還剩一襟晚照」。

  那些柔腸與豪情,在時代的百轉千回之後,確實尚有餘波蕩漾。★

  本文首發刊載於《中國新聞周刊》總第810期

相關焦點

  • 林子祥《數字人生》,除了彰顯「鐵肺」唱功,還有何深意?
    歌曲《數字人生》是林子祥的音樂代表作之一,向來也被認為是其彰顯「鐵肺」唱功的經典佳作。整首歌的開頭、結尾以及過渡部分,全由數字填充,這在所有流行歌曲裡面絕對是獨樹一幟的。「數字」和「人生」的結合除了能展現高超唱功,還有其他深意嗎?
  • 我們的林子祥,一個是林志炫,這兩個人的唱功誰的更加的好
    林子祥老師已經算的上十分的前輩了,所以我們先來說林子祥老師吧,他是香港地區十分有名氣的歌手,他的老婆也是非常的受歡迎。他的唱歌十分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有力量,中氣十足,他的優勢就在於他的歌曲氣勢非常的足,他的聲音十分的有力度和厚度。可以說是歌壇歷史上很少有的風格。
  • 林子祥:香港公認的「鐵肺」,唱功至今扔未有人能超越!
    說起林子祥,我想上了年紀的粉絲們都不會陌生,在粵語歌壇其地位及影響力,他認第二應該沒人敢認第一。天生具有一副極具衝擊力和爆破力的嗓音,高音可以到極限曾去到 D5 或 C5 (比中央C 高八度)。對於他這樣的高音,很多歌手選擇用假音去處理,有些高音雖然能到,對比林子祥也會顯得尖細單調。粵語歌對小編來說很難,光粵語這門語言就把我難住了,更別說唱粵語歌曲。
  • 林子祥年輕時唱功有多厲害?張國榮、譚詠麟都不敢和他飆高音
    除了他們還有一個歌手,以獨特的唱功笑傲歌壇,他的歌曲至今都很少有人敢翻唱,甚至還被媒體稱為「香港樂壇最高音」,這個所謂耀眼的明星就是——林子祥。林子祥現在已經70歲了,在香港樂壇算是輩分最高的一位人物了,林子祥在學生時期就開始組織樂隊。1976年林子祥推出自己的首張英文專輯《Lam》,而Lam就是他的英文名字。
  • 現代李小龍點評成龍:唱功比不了林子祥,功夫比不了李小龍
    而且飛龍覺得成龍的唱功也一般般,沒什麼太出彩的地方,和林子祥根本沒法比。飛龍直言不諱地指出:「林子祥老啦,但沛縣飛龍依然喜歡聽他的《男兒當自強》,比我師傅成龍唱的好聽很多,成龍的歌曲沙啞,沒勁,戲班子出身的他,也就那點水平,論唱歌他比不了林子祥,論武功,他比不了李小龍,他在好萊塢就是個笑星,而李小龍是個巨星,差距太大,中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恭喜林子祥完成高難度演唱的能力,加油,活過百歲。」
  • 現代李小龍點評成龍:唱功比不了林子祥,功夫比不了李小龍
    而且飛龍覺得成龍的唱功也一般般,沒什麼太出彩的地方,和林子祥根本沒法比。飛龍直言不諱地指出:「林子祥老啦,但沛縣飛龍依然喜歡聽他的《男兒當自強》,比我師傅成龍唱的好聽很多,成龍的歌曲沙啞,沒勁,戲班子出身的他,也就那點水平,論唱歌他比不了林子祥,論武功,他比不了李小龍,他在好萊塢就是個笑星,而李小龍是個巨星,差距太大,中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恭喜林子祥完成高難度演唱的能力,加油,活過百歲。」
  • 他是香港樂壇一代神歌手,他是像大魔王一般的人物,林子祥
    八九十年代,復古風潮的黃金年代,現如今已經步入不惑之年的那些人們大都聽過那麼幾首經典的港樂,陳百強的《偏偏喜歡你》、譚詠麟譚校長的《講不出再見》又或者四大天王的各類金曲,還有我們阿Lam的《阿Lam日記》。林子祥就像一顆常青樹一般,在競爭激烈,喜新厭舊極為突出的香港樂壇始終保持著明顯的存在感,就好像流水中的頑石,任潮來潮往,堅挺依舊。
  • 號稱歌隱,一首歌吊打全場,林子祥實力演繹唱功好是什麼樣
    至今在唱功上仍能吊打一片的林子祥。咱們要想了解他的實力,就先要看一個現場,這個現場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林子祥在這次表演中,一人單挑了整個音樂圈。展現出的超凡實力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這個現場就是上個世紀80年的一場頒獎禮上。當時的林子祥正是當打之年,無論是演唱的生理條件,還是技巧上都是到了巔峰狀態。他在現場演唱了一首,至今仍然無人能挑戰的超長串燒歌,十分十二寸。
  • 林子祥最容易唱的一首歌,但也沒幾個人敢翻唱
    說起林子祥,除了那首豪氣沖天的《男兒當自強》,可能對年輕人而言沒有太多的印象了...其實林子祥不僅是香港樂壇霸主級別的前輩,而且縱橫歌壇四十餘年,至今仍然活躍在舞臺上,還時而開開演唱會,有怎麼會只有這一首經典之作?
  • 這首歌最能彰顯林子祥的唱功,歌詞曾是所有香港市民的精神支柱
    有人這樣說:「如果說(阿LAM)林子祥是香港樂壇最高音的男歌手應該不會有什麼人反對的,他天生有一副極具衝擊力和爆破力的嗓音,換句話說就是歌喉特別「嗆」,幾乎無法模仿,再說,就算可以唱到阿LAM的高音區也無法比得上他的飽滿有力,一般的歌手總是用假音拉上去,有些很具實力的歌手即使用真音拉到高音區
  • 張學友:有林子祥在的地方,不要叫我歌神
    僅僅14字的話,就輕描淡寫地說出了林子祥在樂壇的實力與地位。在一場上月的線上音樂會上,73歲的林子祥演唱了自己高難度的經典歌曲《數字人生》。已經是古稀之年的他依舊能完美的完成這首歌的演唱,可見寶刀未老!不知華語歌壇在這個年紀尚有如此能力的歌手還有幾人?
  • 70歲林子祥唱歌真的很強嗎?張學友如此回應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歌壇,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湧現出了一大批我們熟知的唱功了得的男歌手,譚詠麟、張國榮、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歌手。很多人再說到唱功的時候,都把張學友例為香港最強,最起碼張學友有歌神的稱號,他的唱歌仔香港甚至內地都認可,內地很多男女歌手也把張學友當做唱功偶像來對待。其實香港有一位唱功不輸張學友的歌手,林子祥。
  • 林子祥在歌壇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林子祥在歌壇中,應該是一個無解的存在吧。。。雖然我們提倡歌手不以唱功論,唱功不以高音論,但林子祥的唱功和高音,真的是樂壇一絕!別人唱歌,都是一首歌放一段大招,林子祥唱歌,整首歌都在放大招!林子祥是香港樂壇的柱石人物,地位比起歌神許冠傑、歌聖羅文,也不遑多讓,大家都知道80年代香港歌壇有段譚張爭霸,林子祥不需要爭,因為他的別名就是樂壇霸王!男兒當自強、長路漫漫伴你闖、真的漢子、選擇、成吉思汗、最愛是誰、分分鐘需要你、在水中央,這些歌隨便摘出來一首,就可以笑傲歌壇了,況且林子祥的成績還不止於此。
  • 再聽林子祥,男兒當自強
    提起「譚張梅陳」這4個字,就會想到由他們支撐起來的香港藝壇最璀璨的一頁,也會想到自己曾經擁有過的烈火青春。令人世人唏噓的是,四人已去其三。 林子祥的高音在當年絕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他這一生很少用假音。對於他的唱功,維基百科上的專業評價是這樣的:「林子祥有男中音應有的全部條件,高音區又延伸上去一大截,高音區的極限曾上到 E5 丶F5 , 更有一首歌去到G#5。
  • 林子祥的傳奇人生
    二 顯示唱功的十分十二寸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是一首串燒歌曲。充分證明了寶刀不出鞘,出鞘必封侯的傳奇唱功,在坊間流傳這樣一句話,林子祥,歌之王者於香港,於內地之劉歡也 ,意思是說在香港,林志祥就是唱歌的王者,就像在內地,劉歡的歌從未被超越一樣。
  • 華語樂壇頂級高音歌手,林子祥佔得一席,她是樂壇寶藏歌手!
    如果說華語樂壇歌手之間拼高音,下面這幾位絕對是誰都不懼怕的,他們的嗓音可以說是「扶搖直上九萬裡」。他們中有的是樂壇教父級別歌手,有的是寶藏歌手,有的紅透樂壇,有的籍籍無名。1.華語樂壇的「麥霸」林子祥在90年代的華語樂壇,只要提到林子祥的唱功,沒有人不肅然起敬的。林子祥作為男歌手,能夠在低、中、高三個音域轉換自如真的是很難得。除了音域寬之外,林子祥的氣息還是異常的強大。
  • 我是歌手 ▏年齡唱功情懷,通通被林子祥葉倩文全面碾壓的搖滾老炮兒們還好意思嗎?
    請幫手還真是個技術活,不是大牌就肯定有好效果的。這麼激烈的唱跳之下,氣息還能穩到可怕,深深GET了容祖兒的唱功,跳的也real好看。然而,配合這麼完美,唱跳這麼完美,氣氛這麼完美的一組,就這麼被500位聾的傳人直接淘汰了?are you kidding me?
  • 林子祥曾經評價劉德華,你唱歌只是卡拉OK水平
    劉德華剛出道時,跟林子祥去KTV唱歌,為了表現自己,劉德華唱了一晚上歌,結束後林子祥留下一句評價:你唱歌只是卡拉OK水平。看著劉德華失落的樣子,林子祥又說:你有這方面的潛力,但是目前來講,離出唱片那一步差得不止一點點,往後還得努力。
  • 時代感來啦!改革開放四十年
    在我們《申論實戰指南》一書中,第一章講的就是「文章要有時代感」。那麼,什麼是時代感?最近我經常會看見一些「新舊」生活的對比新聞,從衣食住行到精神娛樂,僅僅一張圖片,就能直觀感受到我們的美好生活。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 歌壇大拿林子祥 巔峰堪比歌神
    這是一位傳奇的人物,叱吒歌壇40餘年不倒,年齡超過70,其實力一點不減當年啊,頗有一種越唱越勇的勁頭,可以說是老當益壯,唱功並沒有因為他的年齡而影響分毫,他是歌壇的不倒翁,他是歌壇的常青樹,他是一眾天王的崇拜對象,雖然他的名字沒有如雷貫耳,雖然他沒有紅遍大江南北,但是他的實力是不容小覷的,他巔峰的時候是可以和香港歌神比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