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大俠霍元甲》登上熒幕,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部經典巨作的背後,其實是兩家電視臺相互爭鬥的產物。
在上世紀80年代,電視市場主要是TVB和亞視兩家獨大,在不為人知的背後,有著各種明爭暗鬥,就為爭奪更大的市場。
1980年,TVB推出周潤發等人飾演的《上海灘》搶佔市場,亞視也不甘示弱,9月份推出一部《大地恩情》予以反擊。
《大地恩情》播出後,當時的大紅人鄭少秋飾演的《輪流轉》都直接停播了。
01看到這局面,TVB當然不甘示弱,想要扭轉局面,於是就高薪將亞視的功夫片人才大量挖走,便開始大量拍攝一些武俠片和功夫片。
這時亞視的收視率受到了比較嚴重的打擊,不僅是收視率,連影片製作和演員都陷入困境,這才讓亞視決定開始挖掘新人演員和導演,決定再戰TVB。
經過亞視決定,讓年輕導演徐小明拍攝一部武俠片,挽回一些局面,徐小明認為,想要真正拍攝好一部武俠片,必須有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而不是成天都在打鬥和炫技。
在一番討論之後,徐小明決定,就拍霍元甲,一開始徐小明的這個決定,高層直接強烈反對,因為在1980年,就有過一部名為《迷蹤霍元甲》的電影,收視率可以用慘澹來形容。
一點幾小時的電影別人都懶得去看,更何況是劇情更加拖拉的電視劇呢?
然而徐小明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電影版之所以沒人看,是因為劇情基本都是打鬥,沒有故事情節,所以徐小明堅持要拍攝電視版《霍元甲》。
即使高層們都反對,他也不惜以一敵多,在不斷的堅持之下,終於打動了高層,同意拍攝《霍元甲》,並成立了劇組。
02劇組成立後,霍元甲這個角色讓誰來演成了難題,徐小明想到一個叫黃元申的人,當時黃元申是拍攝《餓虎狂龍》嶄露頭角,並被人稱之為「英氣其外,靈秀其內」的演技派。
之所以徐小明想找黃元申,也不全是因為他的人氣和演技,而是看中他身上那股豪邁和灑脫,以及他為人處世的隨和。
但是一開始徐小明找到黃元申的時候,卻遭一口回絕,因為在歷史上,霍元甲生活在清代末年,髮型應該是前面全部剃光,後面留一根辮子,所以黃元申不想剃掉頭髮,並婉言拒絕了徐小明的邀請。
但是在徐小明的眼裡,黃元申是霍元甲的不二人選,沒人比他更合適了,徐小明還為此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拍攝一部短髮的《霍元甲》。
然而這個不符合真實的想法,卻成了後來經典的短髮霍元甲形象。
劇中有一個和俄國大力士打鬥的片段,更是在後來的各種版本都不可或缺的一個橋段,其實這個片段在現實中其實並未發生。
霍元甲當時並沒有和大力士交上手,當時都因為霍元甲的威名太盛,讓人不敢應戰。
電視再拍攝時,劇組還找到了「詞壇聖手」盧國沾譜寫主題曲。
03這部劇當年影響有多大
1981年,《大俠霍元甲》終於登上熒幕,這部劇一經播出,香港的大街小巷都是萬人空巷的場景,並迅速席捲所有有華人的地方。
當時因為這部電視劇太過火爆,徐小明又迅速跟進拍攝續集陳真和霍元甲。
1983年,《大俠霍元甲》第一次在廣州播放,當時廣州街頭都沒什麼人了,因為都跑回去看《大俠霍元甲》去了。
當時就連五分錢一份的報紙都賣的火爆至極。
不過最火爆的地方竟然是在農村,只要《大俠霍元甲》一播出,人們都打著手電筒,帶著小凳子,跑去幾十裡路外的地方看這部劇,每次到了精彩的地方,男女老少都拍手叫好。
電視結束後,大家在回家的路上, 都模仿劇裡的人物動作和說話,甚至有人開始模仿霍元甲的迷蹤拳,苦練陳真的連環腿。
由於太受歡迎,這部劇的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不僅被香港亞視電視臺定為臺歌,還被呂念祖帶上了春晚。
時至今日,《大俠霍元甲》已經播出了40年左右,這部劇的存在已經超越了其他的影視劇,更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