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喝這麼多水,所以才會不斷提高水質。最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也發布十來年了,全國各地都一樣,也和國際標準接了軌,但是淨水器類的需求卻越來越大,就連洗衣機、熱水器、洗碗機和淋浴花灑什麼的都要安裝一個過濾器。人是為了飲水健康,難道機器設備也這麼嬌氣了嗎?其實是人的要求變高了,同時也為了設備有個好的運轉狀態,能使用久一點,另外也被接觸並且覺得這個應該有用給領悟了,就像從無到應該有的過程。比如之前老房子沒有安裝淨水器,那是因為喝的是泉水,後來鎮裡套房安裝了淨水器,是因為喝的是山水,下雨還會影響水質,再來住高層,很自然的在水錶後面安裝一個前置過濾器,因為喝的是蓄水池裡的自來水。而這次U先試用寶貝就是一個前置過濾器,這讓我想起一年前安裝的兩個前置過濾器,居然這麼長時間沒有清理過。找來樓管打開水錶間,發現過濾器裡並不是很髒,而是堆積了一些細短的纖維物質,這些雜質明顯會堵塞水龍頭等進出水口,看來前置過濾器起到了作用。回到這次的主角,美國A.O.史密斯旗下淨水品牌佳尼特的CPF-T1型前置過濾器,先來一張主體、管件和工具的集合照片,分享一下拿到它的使用體驗。
這個前置過濾器大概分為頭部、濾桶和排汙口三個部分,頭部為連接進出水管件,全銅製部件,應該是整體模具鑄制,然後硬工藝加工螺牙等製作而成,給人感覺做工比較細緻,而且厚實耐用。
配了兩對銅質連接管件,作為活接的重要環節,避免無法旋轉安裝,並從1寸2分外絲口徑轉變為6分的,這樣應該是為更容易與主管道水管管件搭配。做工很精緻,試著與頭部結合,很容易就旋進去,加上膠墊,結合非常緊密。
排汙口的底部,銅的出口塑料把手,上端黑色部分可旋轉並帶動濾桶內的清潔刮刷,用來清理濾網,的確做到免拆卸清洗。其中,有一圈帶數字的可以單獨轉動,但沒有任何效果,其實是專門作為記錄月期的標記環,比如幾月份安裝並開始使用的,幾月份清潔過濾網,也是比較人性化的設計。
外觀、材質及操作都挺令人滿意的,現在轉入內部瞧一瞧。把過濾桶與銅頭分離,用配好的帶齒扳手,正好套在桶身卡位處,用力逆時針旋轉即可打開。看到銅製內部的結構,水是從左邊進入,並進入不鏽鋼過濾網的外圍,通過過濾後從中間流向右邊的出口,所以雜質都會被攔截在濾網外壁。它的淨水流量為1.5立方米每小時,額定總淨水量為45立方米。
濾網結合刮刷,設計很巧妙,採用塑料刮條和不鏽鋼濾網。剛剛旋開時,稍稍湊近鼻子聞了一下,沒感覺有什麼氣味,想想這是所有用水必經之路,要是有二次汙染,那豈不是非常失敗,不然也對不起品牌和價格啊。
這張滿意的鋼絲分布結構照片,橫向一圈一圈地,縱向又S形纏繞著,看得出過濾網相當精細,孔徑按數字體現為100μm,也就是100微米,等於0.001毫米。用蘋果X對焦好幾次,最後用兩倍鏡頭才拍清楚。特意拿之前的濾網進行對比,單憑眼睛看很難分辨誰更精密,只能說都很好吧,因為這樣的技術應該不存在誰強誰弱。
透明的塑料過濾桶,非常的厚實,但透明的像玻璃。在四層樓的蓄水池,通過高壓抽送到29層,水壓在進入水錶前被控壓器控制在2.4到2.6bar的範圍,有時候用水,淨水器的壓力表也會猛跳到3bar,但這樣的壓力應該都比較正常,也在家用設備的耐壓能力內,而這個前置過濾器的工作壓力為1.5-3.5bar,所以和銅一樣都要扛得住壓力,還是厚點好。
因為之前安裝過前置過濾器,這次相對簡單了,就直接替換上去就OK。自己動手,並且沒有用工具(一下子找不到家裡的扳手了,哭!),只有純肉擰與銅打交道。剛剛接上去,續用了之前的連接管件膠墊,所以右邊接口處有點點滴水,找來厚毛巾墊著擰,五六次之後,終於不滴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是安裝在水錶房,所以省略掉了兩個排水件,直接流地上,下水道裏區。
優點:前置過濾器的作用就是過濾掉水中肉眼可見的雜質浮蟲,作為水質保護的第一個環節,也替水龍頭、熱水器、洗衣機、淨水器什麼的減輕「負擔」吧!免拆清洗很方便,整體質量不錯。
缺點:缺點就是,如果沒有水錶房,需要在裝修布管時預留安裝位置,也不適合室外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