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句不好聽的話,在張雲雷之前,無論是桃,或者嶽嶽,還是走了的曹金,人們更多注重的還是他們本身,而對於德雲社這一整個群體來說,是沒有很多的作用的。而在張雲雷之後,有多少人是因為張雲雷慢慢認識了社內的很多人,開始追沒有桃和嶽嶽的專場。有多少人曾經說過,我是因為張雲雷認識了各個隊,以前有多少人知道德雲社的幾個隊,有多少人能專門去看他們呢。
不要說哪些人不懂這不懂那,怎麼了,都是看相聲的誰還不是一樣的,只要你沒去說你也是個門外漢。
而且張雲雷於德雲社是一員福將。
從少年時期就隨老郭一起艱苦創業,創下了德雲社的根基。
在德雲社遭遇風雨時,回歸德雲社,勤學苦練,逐漸成為一員實力幹將。
16年張雲雷死裡逃生,德雲社對張雲雷的關心愛護,使師徒大戰之後的師父和德雲社的風評得以好轉。
17年張雲雷重登舞臺,靠著一場場精彩的演出贏得了年輕的觀眾,並且跨年演出為德雲社增了光。
18年不遺餘力的宣傳德雲社一家親,將流量引入德雲社,使德雲社到處出現一票難求的景象。
張雲雷身體力行弘揚傳統文化,也使德雲社在非遺等傳統文化方面也越來越有一席之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張雲雷拿德雲社當家一樣,真心希望德雲社越來越好。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儘管很多人都說他傻。德雲社對張雲雷這樣愛社如家的人的態度,將會影響很多人對德雲社的看法。
德雲社對張雲雷如何,很多人都會關注,不僅僅是粉絲,社裡的員工在看,行業中的其他人也都會看著。是助力成長,成為更溫暖,更有凝聚力的團體,還是進行枷鎖羈絆,成為心胸狹窄,自私自利的作坊,都在一念之間。
希望德雲社對張雲雷的態度不要讓親者痛,仇者快。好的風評得來不易,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