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珠圓玉潤,詩美書神~書法家韓寧寧新作《鬥方集》唐宋五言絕句100首問世!

2021-02-23 怡心閣微刊


趣真不涉俗,心靜自得天。 怡心閣裡無煩事,心注刊號得延年!

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在金雞交好卷、玉犬報佳音的時刻,著名書法家韓寧寧新作《鬥方集.唐宋五言絕句》問世了。

《鬥方集.唐宋五言絕句》的出版,是不斷滿足廣大詩詞愛好者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件喜事;是發揮文化潛移默化的功能,蘊育民族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的一件大事;是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使其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的一件盛事。

▲ 習總書記在不同的場合都分別強調指出: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他要求文藝工作者要講清楚中華文化,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其中,就包括講述好、傳播好、闡釋好中華詩詞。

中華詩詞從誕生之日起,就與中華民族相生相伴,一路同行,融進民族文化的滾燙血液,是中華文化之根。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人生觀念、審美、倫理都是通過傳統詩歌傳承下來的。詩詞以她特殊的文學樣式再現中華民族智慧、人格、操守、精神與品質,潛移默化地塑造、完美著社會的良心。而在傳播詩詞的過程中,無聲的漢字符號成為最主要的載體,無聲的藝術旋律——書法又成為參與性強、吸引力大、儀式感獨特的經典形式,深受大眾歡迎。尤其是用筆靈活,筆勢自然流動,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行楷更是受到大眾的追捧與青睞。這當中,得到一致公認和廣泛推崇的當屬女書法家韓寧寧。

韓寧寧出生於北京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背著《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道德經》長大,切身感受到了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和深遠的影響。故從事書法以來,既師著名書法家趙家熹、韓紹玉等文字書寫之傳統,又師古人治學求問修身之氣神,還師自然自在之意象和自性自然之本原,綜合古今法統,在筆法字體的含容量上與內容的豐富性上,不斷發掘與創新(筆墨當隨時代新——田伯平),逐漸形成了老辣中充滿韻致,古拙中含蘊靈秀的風格。如蘇東坡所說的:「真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她的行楷「行」得平和簡靜、自然含蓄、巍然端雅,在書法界獨樹一幟!

欣賞她的書法,特別是欣賞她的經典文獻、詩詞作品,宛如暢遊名山大川一般,原本枯燥與晦澀的文字在她靈動秀活、天然逸出、自然優美線條的引領下,詩詞的絕妙意境、作者的情懷抱負操守一一自然再現出來。詩中情、景中意,皆被靈秀的線條一以貫之,全然化合一體,愈遊愈奇,愈玩愈悅。相信讀者欣賞她這次出版的《鬥方集.唐宋五言絕句》作品,會有更多類似的體會與感悟。

五言絕句是中國詩歌體裁之一、絕句的一種,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絕句源於漢代樂府小詩,到了唐代與近體律詩恰似孿生姐妹,並蒂雙花,以其嶄新的異彩出現在詩壇上。因它以小見大,以少總多,僅僅以二十字就展現出一幅幅清新的畫圖而受喜愛,自然而然的成為盛唐詩歌中最為璀璨的明珠,是唐詩中的精華。

韓寧寧這部新作《鬥方集.唐宋五言絕句》,幾乎囊括了唐宋五言絕句的代表作和名作,如李白的《靜夜思》、柳宗元的《江雪》、王維的《鳥鳴澗》、杜甫的《八陣圖》、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等。在這100首書法作品中,既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如孟浩然的《春曉》、李紳的《憫農》、王安石的《山園小梅》、汪洙的《四喜詩》,也有相對陌生但是作家的代表作或名作的,如司空曙的《松下雪》、東方虯的《春雪》、寇準的《詠華山》、李嶠的《風》、趙嘏的《寒塘》等。

如果說,詩詞是情在字句外,那麼書法就是狀溢目前;如果說詩詞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那麼書法就有妙中之妙、神中之神!書寫詩詞是書法界的一種傳統,優美的行書作品可以將詩詞中隱晦的、掩蓋的、含蓄的意境美、情懷美、人格美,有聲有色、有靜有動、音節鏗鏘和順地躍然紙上,二次激發欣賞詩詞者的再動情、再審美、再出趣味!這便是詩美書行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詩詞書法作品深受大眾喜愛和歡迎的主要原因。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中華詩詞從最初上古時期的萌芽到《詩經》、《楚辭》的出現,就確定了以天地為經緯的坐標系;就形成了質樸、典雅、大氣、高貴的精神品格;就形成了一種以陶冶性靈,變化氣質,培養賢德君子,實現世界大同為目標的人文化成的藝術。在李白、杜甫那裡能「驚風雨」、「泣鬼神」,在韓愈那裡能「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而在韓寧寧這裡,則是「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為進一步弘揚好、傳播好、闡釋好中華民族的稟賦、特點和精神,她矢志不移在傳統文化的這條道路上默默地探索與追尋!

  韓寧寧《鬥方集》唐宋五言絕句100首的出版,正如前面所說是一件喜事、大事、盛事。書法愛好者和中小學生通過此書,在欣賞、學習書法的同時,能夠進一步領會詩中的意境。

  比如上面這首李嶠的《風》,它是從動態上對風的一種詮釋和理解,以書法來詮釋能讓人看到風的力量。若把詩題蓋住就是一則謎語。

  再如下面這首暢當的《登鸛雀樓》,作者登臨賦詩,抒懷勵志,矚目高遠,激情迸發,意境非常壯闊。而韓寧寧書寫的這幅作品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志高氣逸的情懷。

   再比如上面這首李端的《聽箏》,詩中描寫了一位彈箏女子為了所愛慕的人顧盼自己,故意將弦撥錯的可愛形象。韓寧寧的書法更是在讀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線條流暢,動態鮮明的舞臺人物速寫圖。 

  再如下面這首寇準的《華山》,緣境構詩,詩與境諧。作品優美地再現了這種意境!

徵訂電話:010—63800099

北京靜安軒書畫院

喜歡韓寧寧老師下面作品的讀者,請與北京靜安軒書畫院聯繫!

聯繫電話:010—63800099

編輯/怡心  個人微信號 qingquyixin512  

經典回顧:

【視角】她是國粹文化傳播使者,是中國唯一將書法和京劇戲文完美融合成一幀新藝術品的書法家!

【視角】矢志不移用筆精墨妙之美,承載傳統文化經典的書法家韓寧寧!

【國慶特刊】文化傳播使者韓寧寧:將家國情懷融入書法作品!

【視角】著名書法家韓寧寧作品賞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視角】書法家韓寧寧七年來堅持將高雅視覺藝術融入大眾實用藝術!

【視角】家國的情懷~著名書法家韓寧寧2014至2018年書法掛曆欣賞!

相關焦點

  • 韓海蘇潮 寧「競」致遠 ——記書法家韓寧寧
    身在文化極度繁榮的今天,書法家更是不少。然而,在筆者心中,能稱得上「書法家」的卻寥若晨星、鳳毛麟角。韓寧寧女士是筆者心中當之無愧的書法家。後來又陸續得到著名書法家韓紹玉、趙家熹及著名篆刻家熊伯齊等人的言傳身教,使她在行書、楷書及篆刻等方面頗有收穫。書法泰鬥啟功先生是韓寧寧最為崇拜的大師。汲取了前輩書法之精華,加上自己一點即通的悟性,韓寧寧最終形成了別有特色、獨具魅力的行楷風格。韓寧寧的書法,集楷書之端莊、行書之流暢,自然融合,渾然一體。端莊大氣中,不失行雲流水之快;輕盈流暢中,又不乏蒼勁厚重之感。
  • 【視角】平和簡靜、樸拙端雅的《金剛金》~韓寧寧捐贈雍和宮的作品欣賞
    【視角】打開你的眼界;【欣賞】提高你的審美;【頓悟】啟迪你的智慧;【書香】構建你的知識框架。歡迎關注《怡心閣微刊》當代著名女書法家韓寧寧捐贈給北京雍和宮的《金剛經》書法作品,經過四十天的靜心抄誦!於近日完成。從整部作品看,沒有任何一點不連貫之處!
  • 當代著名書法家陳阿新,行草《唐詩絕句》鑑賞,蒼勁秀逸自成一體
    中書協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頂端單位,匯集書法界的傑出書法家。然而當今社會對中書協的看法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從仰慕到嗤之以鼻。這也是中書協在會員選取上失去了民眾的支持,簡單的說就是一部分中書協的書法家在書法造詣上遠遠不及民眾內心的期望。
  • 書法家伊秉綬,其書超絕古格,有專家批評其為美術字
    史稱伊秉綬「通程朱理學,幼秉庭訓,從師陰承方,講求立心行己之學。」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後擢員外郎。嘉慶四年(1799)出任廣東惠州知府,因與其直屬長官、兩廣總督吉慶發生爭執,被謫戍軍臺,昭雪後又升為揚州知府。
  • 《唐詩三百首》五言絕句 (3卷) 選入37篇古詩
    五言絕句 (1)鹿 柴王 維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 美女書法家沈一丹,行草書作《唐詩絕句》欣賞,網友:字美人更美
    沈一丹美女書法家沈一丹,人美字優,人漂亮,字也漂亮,遒勁有力功底深厚。她的書法字清新加清潔和清秀,變化勻稱,粗中有細,細中有味道,書法創作中若能做到用筆如神,乾淨,布局新朗,算是上層水平。書法我認為定要以栺書為準則,楷書寫好不好吊起看便知。有的飽滿,有的清秀,有的很有立體感,觸動腦肋,永不忘懷。寫一手好字一生有學。現在書法的發展小編略有擔憂,現在有一種不好的風氣,就是把醜書當成書法來宣揚,根本沒有紮實的楷書功底,毫無章法的胡亂書寫卻當成所謂的書法作品來擾亂人們對書法作品的認知,看著就讓人生氣,會嚴重影響年輕一代書法愛好者的認知,危害極大!
  • 《慶餘年》詩會貽笑大方 其實古人鬥詩是這樣的
    一、郭保坤的七絕是門外漢作品鬥詩會開始的時候,第一個「獻醜」的人是郭保坤,他的七言絕句如下:雲青樓臺露沉沉,玉舟勾畫錦堂風,煙波起處遮天幕,一點文思映殘燈。這個電視劇雖然是穿越劇,不過畢竟其背景還是在古代。所以作詩至少要遵循一些最基本的規則。1、先說一下這首詩的「外行」之處,押韻存在兩個問題。
  • 錢鍾書 | 詩分唐宋
    見Corr,IVeséie,p.164.福樓拜書牘中屢申明斯意。是亦非容刻舟求劍矣。李高潔君(C. D.Le Gros Clark)英譯東坡賦成書,餘為弁言,即謂詩區唐宋,與席勒之詩分古今,此物此志。後見吳雨僧先生宓《艮齋詩草序》,亦持是說。夫人稟性,各有偏至。發為聲詩,高明者近唐,沈潛者近宋,有不期而然者。
  • 女書法家李硯,精美行書作品欣賞,網評:人美字更美,比肩王右軍
    李硯看過很多的書法家的字,我似乎產生的這樣一個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觀點:縱觀書協的各路書法家,似乎女書法家相比男書法家更願意把字寫得規整一些,讓人第一眼就認識的字。而男書法家似乎更青睞於把字潦草化,越不認識越有神秘感,也就更顯得功力深厚。我們在前面的內容,就提過當代的著名女書法家如韓寧寧、周慧珺、蘇澤立、方放等都是儘量地把書法寫得讓人一眼就認識的字。而男士當中最為出色的應該是田英章老師了,反而很遭到很多人的狂噴。今天我我們說的這位就是當代著名的女書法家,也是一位把字寫得一目了然的書法家——她就是李硯。
  • 書家在線:方放
    方放1968年生。幼承家學,酷愛書畫。我國著名書法家方紹武老師之女。
  • 王勃這首悽美悲涼的五言絕句,非常冷門,很多唐詩愛好者都不知道
    相對而言,今天小赫赫所要介紹的這首詩雖然在之前也與大家分享過:王勃一首簡單的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就盡展才華但是由於最近對這首詩有了新的見解,所以不妨讓我們再次來看看這首王勃留給我們的千古絕唱——《山中》。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 書法家劉猛
    第二屆「華東書院杯」全國書法,美術,篆刻作品展三等獎;《李璧墓誌》臨寫體會劉猛最近幾年,學魏碑者,無不首推李璧墓誌,都說此碑是經典,是學魏碑繞不開的開首帖。本人2014年首次接觸李璧墓誌,就被其豐富的變化深深吸引,今隨便選取李璧墓誌其中一頁試試從字法,章法談談對李璧墓誌的理解,希望對愛好魏碑的朋友有所啟發。
  • 十首五言絕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五言絕句是漢族詩歌體裁之一,屬於絕句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源於漢代樂府小詩,深受六朝漢族民歌影響。到了唐代與近體律詩如孿生姐妹,並蒂雙花,以其嶄新的異彩出現在詩壇上。因小見大,以少總多,在短章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是其最大特色。
  • 這些六言絕句,比五言七言詩還要美,一眼萬年
    六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近體詩的範疇。根據每句字數,絕句分為五言絕句、六言絕句、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相比,六言絕句比較少見,即使如此,六言絕句不乏名篇。《歸山作》【唐】顧況心事數莖白髮,生涯一片青山。
  • 詩囚、詩鬼、詩神都是誰?
    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其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代表作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餘承恩哈妮克孜《珠圓玉潤也傾城》演繹穿書逆襲,帶系統反轉人生
    而就在前幾日,由哈妮克孜以及餘承恩領銜主演的網劇《珠圓玉潤也傾城》正式開機拍攝了。此次這部網劇《珠圓玉潤也傾城》的原著既有小說版本也有漫畫版本,小說版本為也無風雨也無晴所著的《逆天系統:王爺,奴家減個肥》,而漫畫版本則是博易動漫的《王爺,奴家減個肥》。
  • 涓涓雋語絕句二首《春日日暮感懷》,憂鬱時作首詩便能解憂
    涓涓雋語五言絕句二首春日日暮感懷(一)料峭倒春寒,黃昏日照殘。《春日日暮感懷》(一)是仄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十四寒。(二)是仄起首句不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十灰。詩中的黑體字為韻腳。註解闌珊:悽涼、悽楚之意,是一種黯然的心情。
  • 詩詞3個誤解,絕句一定是律詩,曹雪芹不學格律,孤篇壓全唐
    後來遇到一個網友說王力就是這樣講的,且不說王力是否真得這樣講過,但是《唐詩三百首》總應該讀過的吧,另外《唐人萬首絕句》裡都是格律詩嗎?1、 王力的說法?今天的關於詩詞格律的書,無論是披著什麼馬甲,大多數是用的王力教授的理論。1)王力詩詞格律但是王力教授在《詩詞格律》其實說得很清楚: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
  • 杜甫《絕句》賞析與新唱
    《絕句》賞析與新唱 文 | 謝琰 曲 | 賈建軍 演唱 | 鄭怡靖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 《千家詩》七首著名七言古詩,唐宋名家名篇,值得收藏!
    《千家詩》七首著名七言古詩,唐宋名家名篇,值得收藏。《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杜審言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這首一首寫給朋友的應和詩。第一聯感慨自己離鄉背井在外為官,所以對異鄉的氣候變化格外敏感。第二、三聯寫江南的鳥語花香的明媚春景,其中卻又暗含著對故鄉春天的比較和懷想。第四聯點明了自己寫詩唱和的用意,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思鄉的情懷。這首詩描繪了清新美麗的春景,又寫出了自己面對異鄉美景的思鄉之情,顯得別有情致。《蘇氏別業》祖詠別業居幽處,到來生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