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竇摘|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2021-03-05 豆神每日竇摘

今天的摘抄句子出自《滿江紅》,「胡虜」和「匈奴」借指金人,表達的是嶽飛發誓消滅外敵的決心,恨不得談笑間吃他們的肉,喝他們的血。

 

這兩句互文見義,聲情激越,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抒發了作者對敵人侵吞祖國河山的強烈憤恨,而這種恨,其實在嶽飛小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

 

 公元1103年的一天,在河南的一個村莊裡,一個男孩呱呱降生了。這時恰巧有一隻大鳥從屋頂上飛過,孩子的父親便給他起名為「飛」,字「鵬舉」。這個男孩就是後來的著名抗金英雄嶽飛。

 

嶽飛的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他從小就割草、打柴、耕作,這些農活將嶽飛磨鍊地吃苦耐勞,筋骨結實,還未成年,他就能拉動三百斤的弓。

 

除了幹農活之外,他還非常喜歡讀書,最愛看的就是《孫子兵法》、《左傳》和《吳起兵法》。此時的嶽飛不會想到,日後他的一生,幾乎都會在軍旅之中度過。

 

北宋末年,遼人向南侵犯,我國北方人民慘遭遼人鐵蹄的蹂躪。少年的嶽飛親眼目睹了遼軍燒殺搶掠的暴行和中原人民所受的苦難,所以對胡人恨之入骨,便立志從軍報國。

 

宣和四年,19歲的嶽飛毅然參軍,他智勇雙全,沒多久就因為作戰英勇被升為小隊長,參加了宋金聯軍共同滅遼的戰役

 

滅遼之後,金國背信棄義,大舉南侵,一度逼近宋都開封。金兵一路上無惡不作,使宋朝百姓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山河破碎,國難當頭,嶽飛眼見家鄉父老流離失所,於是立誓擊破金軍,恢復失地。凜然大義的嶽母為激勵他,用顫抖的手在嶽飛的背上刻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四個字成了嶽飛深入骨髓的信仰。

 

在解救都城汴梁的過程中,嶽飛出生入死,東徵西討,多次擊潰金軍,給了金軍沉重的打擊。雖然如此,卻還是沒能挽回大局。

1127年,汴梁終於失陷,徽、欽二帝被擄,北宋滅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難

 

5月,宋高宗趙構當了皇帝,建立南宋。國難之下,宋高宗只想苟安與南方,並不想與金軍衝突

相關焦點

  •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滿江紅
    原文: 怒髮衝冠,憑欄處、
  • 《滿江紅·怒髮衝冠》: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作品爭議:《滿江紅》,究竟是不是嶽飛所寫?
  • 【每日一詞】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作品賞析【註解】:①怒髮衝冠:氣得頭髮豎起,以至於將帽子頂起。形容憤怒至極,冠是指帽子而不是頭髮豎起。壯志同仇餓吃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飲敵軍的血。我要從頭再來收復舊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闕。【評析】:  國土淪亡之際,矢志報國的民族英雄心中一股悲怒之情難以抑制,憑欄遠望,面對被金人佔去的大片故國河山,怒不可遏,頭髮直豎,把帽子都衝起來了。這衝冠之怒正是嶽飛以民族國家危亡為生命的幾乎全部意義的外在化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