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他是初代草根網紅,拍電影點擊過億,如今已是知名笑星(上)》
閒話少敘,今天繼續回顧東北草根網紅二龍湖浩哥的成名史。
微電影《四平青年》的成功讓浩哥收穫了無數粉絲和觀眾,卻沒想到也為他招來了麻煩,浩哥在電影行業的摸爬滾打之路才剛剛開始。
Part 1
蘇聯導演塔可夫斯基曾經說過:
作為藝術家,我的職責是「把我,恰恰是我,對生活的感受傳達給觀眾。」如果我試圖傳達某種別樣的東西,那麼我就偏離了真理。
站在這個角度上,《四平青年》可以說是這位東北草根導演的一次「真理傳遞」。
影片中那充滿鄉土氣息的對白,搖晃的攝影鏡頭,粗糙的影像風格,理想主義塑料匪幫情義,廉價業餘的製作方式,讓《四平青年》帶有一種強烈的魔幻感。
但這種魔幻的背後,恰恰是當代中國社會最真實的側面。
那些隱藏在城鄉結合部裡的底層生存邏輯,砍刀金鍊子貂皮大衣背後的芸芸眾生,是很多人不曾了解過的農村社會的縮影。
粗礪、生猛,是很多人對於張浩這部處女作的評價。
根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影片中光是各種粗口就不下百餘次,昆汀·塔倫蒂諾看了也得甘拜下風。
也難怪曾有網友如此盛讚這部影片:
「它融合了昆丁、蓋裡·奇、周星馳特色,充滿了搗鼓精神,給很多大導演一個億都拍不出來。」
但另一方面,影片的確切中了很多三四五線城市青年們的內心與共鳴。
電影是造夢的工具,而張浩則用電影實現了自己年少時的黑幫片狂想。
成長於錄像廳時代看著港片長大的青年們,在年少時可能都有過幻想成為陳浩南、山雞,叱吒江湖快意恩仇的梟雄夢,而《二龍湖浩哥》的出現,恰好在某種程度上填補了這種虛妄的幻想。
電影中的浩哥一面滿嘴說著髒話光著膀子,出場就跟人鑽苞米地,與黑幫片中的大佬形象相去甚遠,但同時他又是一位為兄弟兩肋插刀、堅持著樸素的江湖義氣原則的四平市扛把子。
這種東北味的「土氣」人設和劇情刻意模仿黑幫片追求的「洋氣」感,形成了一種古怪卻另類的東北cult美學,也是《四平青年》能夠收穫三四五線城市觀眾群體的關鍵所在。
此外,這種港風和東北風之間所代表的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融合,以及片中所展現出的對於八九十年代港臺流行文化的懷舊與追思,在某種意義上,與去年爆紅的《野狼disco》可謂殊途同歸。
Part 2
微電影的意外成功,讓業餘導演張浩大受鼓舞。
比起演二人轉,他覺得自己更適合拍電影。
但沒想到的是,隨著《四平青年》的爆火出圈,也讓浩哥攤上了麻煩。
影片走紅後不久,當地領導找到了劇場。由於片中的角色出口成髒,而且形象偏負面,情節少兒不宜,認為影片影響了當地的形象,一度要求劇場辭退演員刪除視頻。
最終,影片從視頻平臺下架,但「二龍湖浩哥」卻在觀眾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至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戲外的張浩成了網友口中傳頌的黑道大佬,言必稱一句「浩哥」,儼然是初代東北狠人界的精神領袖。
對此,張浩感覺頗為無奈:
「戲裡是瞎鬧,我哪是黑社會老大,平時看見打架我都躲在走,生怕血崩到身上。」
殊為可惜的是,浩哥在狠人界的地位,在近幾年已被《馬大帥》中的「遼北第一狠人」彪哥給取代了。
幸而對浩哥的這次封殺並沒有維持太久,領導開始鬆口,同意張浩等人繼續拍下去。但要求他們注意控制尺度,儘量避免打打殺殺和髒話。
到了2014年,張浩又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續集《二龍湖浩哥之風雲再起》。
這一次,張浩在製作上更加用心。
他在開機之前就寫好了劇本,並且幾經修改,特意規避了黃賭毒元素,粗口也減少了很多。還拿出了所有積蓄,買了攝像機和搖臂,打算拍一部更像電影的作品。
相比《四平青年》過於簡陋的故事線,續集的故事變得複雜起來,採用了三條故事線,同時延續了前作生猛粗糙的喜感,設計了更多笑料,繼續講述了二龍湖浩哥的江湖往事。
劇情講述了青年企業家藍百萬因為失誤用錯人, 被手下勾結反派李老八出賣,導致失去了公司。在最落魄的時候,藍百萬遇到了二龍湖浩哥。因為不忍見藍百萬自殺,義氣當先的浩哥決定替藍百萬出頭,帶兄弟幫其奪回公司,從而引發一系列風雲激蕩的鄉村黑幫故事。
Part 3
雖然還是那片苞米地,還是那個帶兄弟鋤強扶弱的二龍湖浩哥。但這部續集的反響遠不及第一部,不少評論認為:
收斂起來的浩哥都沒內味兒了。
對此張浩也有過反思:
「他們愛看我們飆髒話,現在我不能罵人,也不沾黑社會了……我自己都不喜歡。」
觀眾想看的是熱血豪邁的江湖義氣和簡單粗暴的黑幫仇殺,但為了保證影片能夠在視頻平臺上線,原本的東北扛把子浩哥,不得轉型成一個行俠仗義、打擊不法分子的正面人物,讓人感嘆江湖難混,拍片不易。
同年,張浩還推出了一部番外短片《二龍湖浩哥之今生是兄弟》。
影片從現代黑幫片變成了抗日題材,講述了二龍湖浩哥為了幫兄弟營救被日軍抓走的父親,帶領村民勇敢抗爭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短片只有30多分鐘,無論是劇情臺詞還是整體製作都比較粗糙廉價,給人一種山寨cosplay的感覺,甚至很多場景都跟鬧著玩一樣,給人感覺就是隨便找了個鄉下農村拍的。
不過,張浩本人很喜歡這部電影的劇情,但苦於沒錢,導致內容的完成度不高。
在拍完了這三部作品之後,張浩跟人合夥成立了四平青年文化傳媒公司,專門拍攝網絡電影和廣告,並嘗試和更專業的製作團隊合作,他一手打造的「二龍湖浩哥電影宇宙」也迎來了全面開花的時代。
Part 4
從2015年的系列第三部《二龍湖浩哥之狂暴之路》開始,「二龍湖浩」和「四平青年」分為兩個系列進行。這兩個系列都以張浩主演的浩哥為基礎,衍生出一個相當龐大的電影宇宙。
系列先後衍生了包括:《二龍湖浩哥之狂暴之路》、《四平青年之偷天換日》、《二龍湖浩哥之江湖學院》、《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戰古惑仔》、《二龍湖浩哥之江湖學院2》等作品,此外還以劇中反派藍百萬為角色衍生了外傳電影《霸道總裁藍百萬》,如此龐大的電影宇宙,讓這一系列成為了網大領域的超級IP。
在這些作品中,浩哥用自己擅長的東北幽默,演繹了各種啼笑皆非的農村人混黑道的故事。
他在工地和過泥,
深圳偷過渡,
回鄉養過豬,
撩過白富美,
上過商學院,
還在香港混過黑社會。
隨著浩哥作品的影響越來越大,他的影片中不乏李修賢、吳志雄、盧惠光、雷宇揚這樣的香港黑幫片演員加盟。依靠自己的電影,張浩一步步完成了的小鎮青年們的黑道江湖夢。
與此同時,張浩的電影也從當初的草臺班子自娛自樂,逐漸變得正規化和商業化。以《二龍湖浩哥之狂暴之路》和《四平青年之偷天換日》為例,兩部作品在視頻平臺的分帳票房分別高達220萬和173萬。
反響最好的《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戰古惑仔》更是收穫了千萬級的分帳票房,而這還只是2016年那個國內網大剛剛興起的時代,二龍湖浩哥作品的號召力,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恰恰在浩哥人生最頂峰的時刻,又一次遭遇了致命打擊——
《二龍湖浩哥》系列被封殺下架。
2016年,為了整治視頻平臺網大的亂象,視頻網站開始相繼加大對網際網路視頻節目的整治力度。2017年4月,《四平青年》系列網絡大電影被下架。
當時張浩身邊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不好的信號,只有張浩不以為然 :
「不讓拍就不拍了唄,幹點別的。」
Part 5
這次封殺的遭遇,讓浩哥再次決定轉型。
既然黑幫拍不了,就改拍抗日題材。
2017年張浩自編自導自演了《二龍湖浩哥之亂世豪情》,影片基本上是《二龍湖浩哥之今生是兄弟》的升級版,在拍攝質量和思想立意較前作都有很大的提升,場景和之前相比較也講究了許多,開場就是激烈的戰爭場面,雖然沒有飛機大炮,也是炮火連天。
因為背景放置在了戰爭年代,浩哥變成了打鬼子的英雄好漢。雖然少了江湖草莽氣,但不變的卻是骨子裡透著村痞的狠勁兒和東北爺們兒獨有的尿性。
《亂世豪情》的分帳票房達到了700萬,這部影片之後,《二龍湖浩哥》系列逐漸脫去土味畫風。作為導演的張浩,也開始嘗試更多類型上可能性。
單是2018年,張浩就推出了三部風格各異的作品。
首先是模仿香港鬼馬喜劇風格的《二龍湖瘋狂代駕》,影片講述了做代駕的浩哥意外救了一位異國公主,因此遭到了國際殺手的追殺,從而引發了一系列驚心動魄而又啼笑皆非的故事。
而在另一部作品《四平青年之喋血曼谷》中,浩哥則真正嘗試了一把大製作。
電影有著很明顯要向港產動作片致敬的意味,浩哥這次飾演了一位身患絕症的動作替身演員,身懷絕技卻懷才不遇,家庭生活不順,還屋漏偏逢連夜雨查出身患癌症。心灰意冷之際遠赴泰國「求死」,卻因一場意外被認成FBI,誤打誤撞捲入一場殲滅金三角毒梟行動。
影片不僅遠赴泰國實地取景,還請來動作影星鄒兆龍出演,故事格局也變得更加國際化。雖然情節依舊是YY,故事還是經不起推敲,但不得不說,影片的製作水準已經與當初的鄉土喜劇不可同日而語。
當年那個在四平gai裡吃燒烤的浩哥,如今在曼谷的街頭抓毒梟;當年他騎著摩託都能摔進苞米地,如今他從直升機上跳傘也毫無壓力。
曾經的四平青年不僅走出小城,還走向了世界。
Part 6
同年,張浩還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農村愛情題材的網劇《二龍湖愛情故事》。在劇中,浩哥再次回歸自己的故鄉二龍湖,影片講述了農村青年張立東回鄉創業並收穫愛情的故事。
該劇很明顯是對標《鄉村愛情》系列,但不同於《鄉愛》那種家長裡短的家庭劇畫風,《二龍湖愛情故事》的整體風格要顯得更為年輕時尚,以小人物的悲觀離合為主題,實際上更多的是藉助東北幽默和鄉村情景來製造笑點包裝都市青年喜聞樂見的愛情故事。
雖然還是囿於成本限制,該劇存在劇情拖沓等問題,但口碑卻相當不俗,至今在豆瓣上保持著7.8分的優異口碑。如今第二季剛剛播出,故事依舊發生在張浩的家鄉二龍湖。
以前的浩哥是「粗俗」的代名詞,現在的他逐漸成為了家鄉四平的文化代言人。
近年來,張浩除了拍電影之外,又和四平市當地合作了「四平警事」的帳號,拍攝了一系列短視頻,用輕鬆搞笑的原創短視頻進行普法宣傳,在短視頻平臺收穫了千萬級的粉絲關注。
今年年初,張浩還作為草根喜劇明星,還登上了喜劇綜藝節目《歡樂喜劇人》的舞臺,收穫了不少粉絲的支持和鼓勵,證明其在東北喜劇方面的影響力。
Part 7
雖然如今的張浩已不再是那個把人生目標定為吃頓燒烤、買輛摩託的四平青年,但世俗層面的成功並沒有改變張浩的性格,他始終不曾遠離自己的故鄉二龍湖。
用他的話說:
「我肯定是離不開二龍湖,我要是換到一個新地方,在那待較長的時間,我身上的喜劇元素會被慢慢消磨掉。但我只要還在二龍湖,只要跟那的人聊天,每次都能產生新的靈感。」
多年以後,當浩哥站在二龍湖的那片苞米地前,他也許會想起老三帶他去幹架的那個遙遠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