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好萊塢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世界:在那裡,黑人的生命得到重視;歌舞片除了熱鬧可以有更深刻的意義;年輕的導演可以和馬丁·斯科塞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科恩兄弟這樣的前輩比肩而立;沒有什麼題材是觸碰不得的燙手山芋。
滾石評選出的下面這20部電影提醒了我們,無論是電影公司大投資,還是獨立製作小成本,拋開續集、前傳、翻拍、翻制、漫威宇宙,還可以拍出很多新意。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BigFilms | 要資源的,直接去公眾號裡就好了,都有
以下
20. 《瘋狂動物城》(Zootopia)
2016年是動畫電影的大年,這一年裡有《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久保與二弦琴》、《愛寵大機密》、《香腸派對》和《歡樂好聲音》。但沒有哪一部像《瘋狂動物城》這樣將動畫的可能性發揮到極致。小孩子會喜歡萌萌的兔子和狐狸,而成年人則會看出,片中出現的政治、偏見、迫害和高牆都和川普時代遙相呼應。因此,無論大人小孩,每個人都能在這裡各取所需。
19. 《第十三修正案》(13th)
今年有不少強大的紀錄片,包括《辛普森:美國製造》、《韋納》、《十米跳臺》、《攝像師》和《我不是你的黑鬼》。但在我們看來,最震撼的要數艾娃·德約列極具感染力的《第十三修正案》。該修正案於1865年頒布,旨在全面廢除奴隸制和強制勞役,確保種族平等。觀眾看的時候要備好紙巾,因為該片十分催淚。
18. 《託尼·厄德曼》(Toni Erdmann)
今年最棒最精彩的外語電影——抱歉了,《她》、《胡麗葉塔》和《小姐》——是火花四射的《託尼·厄德曼》,來自偉大的德國編劇兼導演瑪倫·阿德。彼得·西蒙尼舍克飾演一位離異的鋼琴老師,桑德拉·惠勒飾演他事業心極強的女兒,兩人在壓抑和厭惡中重逢,兩個演員把各自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部喜劇,能讓你笑出腹肌的那種。
17. 《成長邊緣》(The Edge of Seventeen)
凱莉·弗萊蒙·克雷格的處女作在票房上沒有太大動靜,也就意味著有很多觀眾都錯過了今年最搞笑最真誠也是情緒最激烈的作品。主演海莉·斯坦菲爾德之前已經憑《大地驚雷》獲得過奧斯卡提名,她在表演上具有極強的爆發力,這次飾演的是一個矯情、討厭的中學生,她的憤青體質讓身邊的每一個人都不好過——除了她的老師(伍迪·哈裡森飾),因為他不吃她這一套。克雷格和斯坦菲爾德打破了青春片的老套路,找來看看吧,你會在其中發現你自己。
16. 《德·帕爾瑪》(De Palma)
這部紀錄片與其說是電影,不如說是導演諾亞·鮑姆巴赫及傑克·帕特洛和爭議性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的一次閒聊。片中精心挑選並展示了德·帕爾瑪的代表作(《魔女嘉莉》、《疤面煞星》、《鐵面無私》、《剃刀邊緣》和《兇線》),也展示了德·帕爾瑪拍砸的電影(《虛榮的篝火》、《憤怒》和《火星任務》)。可以說,這部紀錄片是對德·帕爾瑪的死忠和新粉一次不純潔的教育。
15. 《降臨》(Arrival)
也許有的觀眾會失望,《降臨》裡外星人跟艾米·亞當斯的親密接觸僅僅是為了溝通,而不是要毀滅地球。但就電影而言,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在片中提出了深刻的思考,亞當斯對角色全情投入,塑造出豐富的層次,這些都會使觀眾在走出電影院後,還對電影久久回味。
14. 《各有少年時》(Everybody Wants Some!!)
從《年少輕狂》到《少年時代》和「愛在」三部曲,理察·林克萊特拍的電影從不張揚,卻叫人難忘。《各有少年時》也沒有什麼花哨的內容,只是林克萊特帶我們回到1980年代德克薩斯州一個小小的校園裡,看一幫打棒球的男生開始他們的大學生活。他們聽音樂,抽大麻,泡妞,大概會讓很多觀眾想起大學時初嘗自由的滋味是何等的興奮。
13. 《帕特森》(Paterson)
能看到吉姆·賈木許回來拍劇情片真是太好了。這部小清新電影講的是新澤西一個住在帕特森、名叫帕特森的大巴司機兼詩人的故事。太做作?沒關係,再加一條就好了——帕特森的扮演者是亞當·德賴弗,這個厲害的演員可以精確細膩地表演出每一個小細節。賈木許就這樣跟隨著主人公,看他和伊朗妻子(格拉菲·法拉哈尼飾)細水長流的生活,看他把每一天的經歷都譜寫成詩,讚美日常的神秘。簡而言之,這就是一部賈木許電影——而且能帶給你純粹的歡愉。
12. 《愛情與友誼》(Love and Friendship)
也許因為這是今年5月份上映的片子,到了年末頒獎季早就被遺忘了。《愛情與友誼》改編自簡·奧斯汀1794年的小說《蘇珊夫人》,導演惠特·斯蒂爾曼將它拍攝得優雅而諷刺。凱特·貝金賽爾奉獻了今年最精彩的表演之一,演繹了一個生存在男性世界裡的寡婦,為了保持獨立而無所不用其極——性、偷竊、背叛,你能想到的都能列出來。此外,奧斯卡的投票人也不應該忘記湯姆·班尼特,他也成功地扮演了一個搞笑而富有的傻瓜。
11. 《凱撒萬歲》(Hail, Caesar!)
要怎麼形容科恩兄弟的這部好萊塢喜劇片呢?胡鬧加驚悚?還真沒那麼簡單。它基本上就是講述一個危機公關在片廠的一天。這個危機公關(喬什·布洛林飾)的工作就是要搞定一個瘋子明星(喬治·克魯尼飾),一個意外懷孕的女星(斯嘉麗·詹森飾),一個喜劇片裡的歌舞演員(查寧·塔圖姆飾),一個說話拖腔拖調還被迫演複雜人物的牛仔(阿爾登·埃倫瑞奇飾),還有一個暴君一般的英國導演(拉爾夫·費因斯飾)。不能更喜歡!
10.《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今年的電影中最大遺憾就是,內特·派克本來激情燃燒地講述了1831年納特·特納領導的黑奴起義,卻被他1999年在賓州犯下的一宗強姦罪而徹底撲滅了。他當年在法庭的審判中被判無罪,但輿論的法庭卻把他的這部宏偉壯烈的電影(雖然也有小缺陷)徹底打入了死牢。
9.《赴湯蹈火》(Hell or High Water)
大衛·馬肯茲導演的這部現代西部片並沒講出什麼新意——不過卻把所有舊的都玩對了。克裡斯·派恩和本·福斯特飾演的德州西部兩兄弟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而老戲骨傑夫·布裡吉斯則飾演精明幹練、卻總是慢他們半拍的老警官。這是一部B級片,卻達到了粗獷的藝術級別。
8.《愛戀》(Loving)
喬爾·艾哲頓和魯絲·內伽用他們爆表的演技詮釋了理察和米爾瑞德夫婦,他們是一對真實的跨種族夫妻,並在1958年的維吉尼亞州結婚時引發了巨大轟動,他們因此被逮捕並進行上訴,引發了一場民權運動,成為跨種族婚姻的裡程碑。導演傑夫·尼克爾斯年紀輕輕就執導了如此深刻、激動人心的影片,想必他將來是要加入伊斯特伍德和斯科塞斯的行列了吧。
7.《薩利機長》(Sully)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簡直把自己打造成了經典、乾貨電影的品牌代言人,而把影帝湯姆·漢克斯變成切斯利·薩倫博格機長,對他來說正是得心應手。薩倫博格是2009年在客機雙引擎失靈後迫降哈德遜河、拯救了全機155名乘客的英雄機長。這一舉動偉大無比,而這部電影和它的主創同樣如此。
6.《第一夫人》(Jackie)
傑姬·甘迺迪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已經被各種媒體放在顯微鏡下研究了個底朝天,你可能會想還有什麼好說的呢?然後你看到《第一夫人》裡,約翰·甘迺迪遇刺之後幾天的她——這時你才發現,你好像根本不了解她。本片來自智利導演帕布洛·拉雷恩的揭示性視角,不僅如此,你還會看到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的又一次驚天表演。
5.《沉默》(Silence)
這是馬丁·斯科塞斯耗費20多年的潛心之作,講述17世紀的兩名葡萄牙耶穌會教士(安德魯·加菲爾德和亞當·德賴弗飾)到日本尋找他們的教會導師(連姆·尼森飾),並因傳教而面臨當地政府的折磨和死亡威脅。關於宗教信仰的內容、以及信仰本身的意義一直是斯科塞斯長久以來的熱衷的話題,而《沉默》就是一部在殘忍和心靈思考之間不斷交替的歷練,可能很多人都要對電影中模糊的道德界限捶胸頓足兩個半小時了。
4.《藩籬》(Fences)
丹澤爾·華盛頓的衝奧力作,他自導自演了這部改編自舞臺劇的偉大作品,華盛頓飾演的主角之前黑人棒球聯盟球員,如今卻在匹茲堡的街頭撿垃圾為生,他在家堅持著自己作為丈夫和父親的權威,對於任何反對都暴怒不止;飾演他妻子的維奧拉·戴維斯同樣貢獻了奧斯卡獎級別的表演。這部電影並非完全忠於原舞臺劇——但卻比劇作本身更富張力。你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到如此震撼人心的表演。
3.《月光男孩》(Moonlight)
三位傑出的演員飾演了一個黑人同性戀男孩的童年、少年、青年,讓我們看著他在貧窮與孤立中長大。導演巴裡·詹金斯對影片的每一部分都親力親為,從對白到視覺畫面無不細緻考究,這部電影也像他本人一樣卓越。
2.《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
凱西·阿弗萊克貢獻了今年最優秀的表演,他演的波士頓清潔工面對著難以言狀的悲痛。本片的導演、編劇肯尼斯·羅納根不僅深挖到了我們之所以為人的核心,還給了我們繼續前進的力量——而這才是他的第三部作品。
1.《愛樂之城》(La La Land)
今年最佳是一部音樂片?是的你沒看錯。達米安·沙澤勒導演的這部輕快狂喜的歌舞愛情片,讓人簡直想要在電影院就隨它舞起來——仿佛電影的發明就是給他來表演的。艾瑪·斯通和瑞恩·高斯林簡直在本片中達到了他們演藝事業的高峰,他們在片中飾演的一對的男女,在充斥著功利與虛偽的新好萊塢追求著他們的演藝夢想。《愛樂之城》朝著一個幾乎不可能的目標邁出,導演沙澤勒心向高遠,完全無視所謂「潮人」們對他的嘲笑,把這個看似「過時」的題材拍出了全新的高度。他是開拓者,是真正把技術和才華放在表現感情上的人,相信他在將來會有更多更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