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霖導演與CHAD老師受邀參加了CCTV-4中文國際頻道的國際節目《中華情》。
節目已經於2017年12月29日晚18:00錄製完畢,具體播出時間以中央官方發布的消息為準。
《中華情》是由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於2003年1月創辦的欄目,是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僑聯和廣電總局聯合發起,以海外華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為主要服務對象、面向全球推出的大型演唱會和綜合文藝晚會。《中華情》致力於將當代美麗中國的和諧樂章瑰麗呈現,以文藝的形式,藝術地展現發展成就;讓根深葉茂的中華文明在世界的版圖上交織蔓延,為全球華人構築情感交融的平臺。在總導演郭霽紅帶領下,該欄目自創辦以來,受到社會各界尤其是海內外華人的廣泛關注和好評。《中華情》團隊連續七年承擔了2004年至2010年中央電視臺向全球現場直播的「中秋晚會」 ,創造了「全息山水景觀晚會」的電視表現手法 ,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並在美國獲得國際金像獎。該節目由郭霽紅等人主持,於每周六 CCTV-4 亞洲 22:00播出。
李霖導演的動人事跡已經逐漸為中華人民熟知,下面跟著九妹一起去看個究竟吧!
導言:
在苗族三大語言支系中,西部方言苗族的遷徙之路是最為坎坷和曲折的,也是遷徙得最遠的支系,從中國的西南到東南亞各國,再到美國、法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都有西部方言苗族的足跡。
苗族歷史上長期遭受壓迫剝削,經濟落後,但我們並非甘於落後,我們的同胞對現代文化特別是影視文化等充滿了渴望。
也正因為如此,西部方言苗族最早接觸到了西方先進的文化,從而引發了苗族影視題材的自發創作。這個自發創作的過程又沿著遷徙之路溯回,呈現出了從歐美國家向東南亞國家,再到中國的發展線路。
隨著歐美國家拍攝的關於苗族遷徙的戰爭影片和紀錄片的興起,苗族的傳統故事也被拍成了影片。
如泰國前些年拍攝的《諾冉與蒙詩彩奏》(也譯為《老虎搶親》)、《孤兒與龍女》等VCD,不僅在泰國、寮國、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風靡一時,甚至在美國與中國的苗族聚居區也受到了熱烈追捧,幾乎達到了戶均一碟的地步。
而那時,中國還沒有一個西部方言苗族導演和編劇可以通過攝影機把苗族的故事製作成影視作品。
直到2011年,才有了第一部西部方言苗族自己拍攝的影片《骷髏夫人》,導演為李霖。
這位出生在中國廣西省隆林各族自治縣的苗族女導演,那時年僅24歲。之後,她和她的團隊每年拍攝一至二部苗族苗語電影,深受苗族同胞的喜愛。
筆者通過對李霖自發創作西部方言苗族影視題材的經歷和成果進行觀察與分析,希望能為以後的苗族影視題材創作提供參考。
讓苗族影視題材的創作致力於尋求苗族的內在聯繫,把影視藝術的視覺轉向這個民族的自身,從民族整體生活內部經濟、政治、語言、文化、思想、感情、風俗習慣等方面,提示一個民族產生、生存、發展和繁榮的脈絡及其內在的力量,抓住苗族的魂,拍出苗族的味道。
1985年出生,出生地中國廣西省隆林各族自治縣,2010年嫁到美國,現居美國猶他州鹽湖城。
2009年到2011年,李霖作為苗族歌手推出三張專輯,專輯曲風具有鮮明的苗族特色,很多歌曲廣為流唱,讓她在中國和美國苗族地區都廣為人知。
2011年9月,受到中美兩國苗族文化薰陶的李霖帶著歷史的使命回到廣西隆林,從培養演員開始逐步創作西部方言苗族影視題材。
陸續拍出了《骷髏夫人》(2011年)、《死愛》(2013年)、《苗疆秘籍》(2014年)、《再續人生》(2014年)、《愛的枷鎖》(2015年)、《亂世密情》(2016年),《虎妻》(2017),《情殤》(2017),《魂歸故裡》(2018)。
李霖是中國苗族界首位女性導演,她全心身沉迷於苗族電影事業,為廣大苗族同胞展示苗族的傳統文化,更積極保護苗族的傳統文化,為苗族的團結髮展做出了貢獻。
《骷髏夫人》
影片《骷髏夫人》是根據苗族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
電影講述青年苗族小夥出外趕集回家的時候偶遇女鬼並與之相愛結成夫妻。後經巫公指點小夥發現自己的妻子為一骷髏女鬼。
在巫公的幫助下雖然降住了骷髏女鬼,但是也讓苗族小夥知道了自己前世與這位女鬼的悲世姻緣。
原來,他的前世與骷髏女鬼相愛卻遭到萬般阻撓,兩人決意私奔,骷髏女鬼卻於追逐中墜崖生亡,沒有經過苗族送魂儀式的她執意不去投胎,終於化身骷髏精。
小夥知曉此番情意後悲痛交加,幸而巫公已參破塵緣幫助了這對有情人。原來村中痴迷小夥的傻姑娘就是骷髏女鬼已投胎的半身,傻姑娘終是神志清醒,與苗族小夥在這一世攜手共度一生。
這部影片充分展現了苗族給亡靈送魂的風俗習慣。
《死愛》
影片《死愛》是根據李霖家鄉地田壩村裡一個古老而真實故事改編而成。
電影講述一名童養媳照顧著終年生病的丈夫,未成婚前在一次回娘家途中巧遇一位青年小夥,兩人一見鍾情,飲血許諾生死相隨。
然而命運弄人,夫家為衝喜決定舉辦婚禮,青年只能看著心愛之人嫁於他人。家中小叔心懷不軌,新婚之夜入室沾汙了姑娘,令她產下一女。
失意的男青年鬱鬱寡歡,撒手西去,可是生死相隨的誓言與飲下的血還在,青年化身為鬼,相邀姑娘相隨。
化鬼的青年日日相邀姑娘嬉戲于田野地頭,村中大多數人都在山野田林裡看見姑娘一人嬉笑玩樂,呼喚一聲,姑娘就會猛然清醒立即又昏死過去。
如此反覆,姑娘心力交瘁,臥病於床。
這時夫家人便請來巫師,終於在化鬼的青年入室要帶走姑娘之時將之消滅。姑娘日漸好轉,但是丈夫卻病入膏肓,終於還是撒手西去。
了無牽掛,心灰意冷的姑娘留下女兒,一人走向天涯。《死愛》是一個悲傷故事,李霖改編這個故事,希望現代的苗族年輕人們感受舊時老人們的純粹愛情,同時也感受那時的生活與社會。
《苗疆秘籍》
影片《苗疆秘籍》是一部中國苗族武俠電影,電影圍繞對一本秘籍的搶奪展開。
擁有秘籍的一家人因此遭到滅門,只有年幼的兒子和老僕存活下來。長大成人的青年與老僕相依為命,安然度日。
忽一日一位美麗少女路過討水喝,與青年一見鍾情。
當年搶奪秘籍之人想以嫁女兒為籌碼拉攏關係,便強行帶走了從未撫育過的少女。青年在老僕死時才知曉身世真相,踏上了復仇的路途。在與敵對決時,青年不幸墜崖,被另一方惡勢力所救。
惡勢力逼迫青年與之為伍,青年只得佯裝投靠。
在惡勢力為秘籍與少女父親相互廝殺時青年得以擺脫控制,並且得到機會報得大仇,卻不知這一切都是少女父親管事的陰謀,兩名年青年再次被被捲入愛恨情仇之中。
《再續人生》
影片《再續人生》講述一名寡婦衝破封建思想的束縛,與未婚青年攜手追求幸福的故事。
此部電影旨在鼓勵年輕的苗族青年姑娘勇於破除封建,珍惜幸福。
《愛的枷鎖》
影片《愛的枷鎖》改編自泰國的一部電影,傳承了愛情的考驗這個主題。
影片以養子與養母產生的不論之愛入手,講述了富紳為了報復妻子和養子而將其二人鎖在一起,讓他們二人經歷了愛情從甜蜜逐漸發展成相互折磨的過程。
在這過程中,愛情也漸漸失色。
不堪忍受的兩人去到富紳面前承認錯誤,卻被要求必須犧牲一人才能重獲自由,養母為愛飲彈自盡。
可是富紳並沒有解開枷鎖,養子與漸漸腐爛的屍體相處,最終發瘋跑進森林之中。
《亂世迷情》
影片《亂世迷情》是一部講述亂世之下,英雄與惡霸這兩方的愛恨情仇。
被惡霸殺害父母姐妹的可憐少女、被惡勢力趕盡殺絕的武人、被險惡地主肆意欺凌的家庭甚至於身不由己成為惡人的眾人。
所有人皆生於亂世,活於亂世,愛恨情仇,生不由己。
《虎妻》
影片《虎妻》講述的是相傳亂世年代,苗疆有一家族為爭奪土地,以世代上貢家族中的女兒給老虎作妻子為條件成功與老虎結盟,最終爭得了賴以生存的土地。
時光流逝,數百年之後,該家族仍然在愚昧地執行這個無情的承諾,甚至把履行該承諾當成了某種信仰,令家族後代深受其害。
故事中,一個女兒已尋得真愛,卻被無情地選為虎妻,在送親路上被勇猛的生意人救下,上貢新娘命運就此改變。
本故事闡述了祖輩們因為迷信導致其後代骨肉分離,愛情得不到託付的悲劇,引發了人們對苗疆仍然存在的一些舊觀念和舊習俗的思考。
《情殤》
《情殤》講述一個原本窮苦善良的女孩跟一位富有的男友相愛,在戀愛中,這個女孩並不知道自己的男友是個富家公子。
雖然愛情不區分貧富貴賤,但是自古以來又有哪家富人是不阻止兒女跟窮人家結親呢?
於是這對好鴛鴦遭遇女孩素未謀面的男友的父親的阻止,他們的愛情就此結束,並導致男友精神失常而墜崖身亡,於是這個女孩決定報復這個自己從未見過面的男友的父親。
《情殤》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有愛有恨有怨有情,既表現青年之間的美好愛情,也表現出了愛情的苦澀。
本片通過講述門第隔閡下產生的悲劇來彰顯了愛情的偉大與美好。
《魂歸故裡》
影片《魂歸故裡》講述的是80年代,苗族人因與漢族人接觸頻繁,掀起了一場「嫁漢潮」。
苗族女孩NKAUJ YEEB的父母因貪圖錢財,跟隨潮流硬將女孩嫁給一個沒有感情基礎的漢族人。
這位苗家女孩婚後因文化差異和性格不合經受了很大的精神折磨。在反覆打擊下,只好選擇了自殺,卻在死後因為沒有得到「引路」無法投胎轉世。
走投無路之下,苗家女孩的靈魂只好騷擾活著的人,希望得到人們的指引,回到苗族祖先居住的世外桃源去。
本片以80年代的苗族生活為背景,深刻反映了漢化潮流之下年輕一代悲劇的命運和慢慢淡化了的民族文化,呼籲廣大苗族同胞共同保護和傳承苗族文化。
李霖的電影創作可以說是苗族影視發展的一種新形態,從人類學民族學的角度來講,李霖的電影是傳播、弘揚苗族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她將苗族的生活形態、社會風習、語言習慣和思想感情用影視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創造出了不同於其他民族、獨具自己民族風格和特色的影視,獲得了廣大苗族同胞的共鳴,值得我們觀察與思考。通過對這些影片的從觀影與分析,筆者總結出她的電影具有以下特徵:
李霖導演的電影編劇、導演、演員、音樂製作、拍攝都是苗族人,作品極具苗族特色,尊重苗族傳統文化。
電影服裝均採用傳統服飾,從用料、花邊、工藝、或是裁剪均採用傳統苗族服裝製法。電影音樂皆為原創音樂,由資深苗族音樂人譜曲寫詞製作,充滿苗族特色,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電影歌曲由本公司歌手演唱,不假借他人也不假意翻唱,充滿真實充滿情感的演唱契合著電影主題。
電影融合中國苗族各個只系,不單一指向某一隻系,旨在團結各個苗族只系,促進交流。李霖導演作品選題大體出自苗族故事,苗族傳說,既能傳承苗族傳統文化又能加深新一代苗族青年對本民族的熱愛與尊敬之情。
李霖的電影主要表現和反應苗族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是對真實生活的展現,他們深諳苗族所特有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對苗族非常熟悉,對苗族文化發展脈絡有比較清晰的認識,熟悉苗族的勞動、生活和感情,在作品中對苗族的生產生活表現得淋漓盡致。
她以苗寨作為影片實景拍攝場地,全部角色都是久居大山深處的苗族人,能講一口流利的苗語,用他們原汁原味的生活細節來演繹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從她的影片中可以找到苗族人真實生活的影子,體現著苗族特有的原生態的生活和文化。
李霖的電影,所有演職人員都是未受過專業訓練的苗族人,他們的表演質樸,少了表演的技巧性,更多是一種原生態生活的自然流露。
表演有時是演員真實內心的表白和流露,正是這樣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和雕飾的演技把苗族最本真的生活展現出來,這樣的影視作品容易走進苗族人的內心,引起苗族人們的共鳴。
他們的對白採用母語,真正體現了苗族人演苗族的故事,用苗語作為影視作品的對白語言讓苗族影視作品更具有民族的味道,讓影視作品更具民族文化的藝術價值。
用母語進行創作使演員的口頭表達不受普通話的約束,能自由地展示自我的本來面貌。
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李霖導演漸漸走向成熟,電影事業走向正軌。
目前已經擁有一支電影團隊,在拍攝、道具、資金管理和演員等方麵團隊內皆有專人負責,電影拍攝進行順利。
電影拍攝資金由李霖全額投資,電影成本主要靠DVD銷售進行回收。由於中國影視的審核制度限制,李霖導演作品只能採取逾回戰術,先在美國出版,前期主要售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與明尼蘇達州等苗族聚集地,然後於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鄉出版銷售。
如今,電影銷售地除原本的銷售市場已經擴及貴州省與雲南省。
2015-2017跨年間,全體工作人員在貴州省境內各個苗族聚居地進行流動宣傳銷售,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今後電影將在保障原有國內銷售市場的前提下,積極走向寮國、越南與泰國,今後也以法國為目標奮進。
可以說,李霖的電影作品正在走向所有苗族聚集地,積極宣揚我們苗族的文化,連接所有苗族,促進了解共同發展。
李霖的影視作品屬於自發性創作的作品,全部影片都是李霖及家族自籌資金、培養人才來拍攝,他們的團隊為苗族電影的興起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努力。
然而也正因為如此,資金的短缺,人才的不足也讓影片的藝術性大打折扣,主要表現在:
由於成本的限制,目前李霖的電影只能拍攝簡單的故事,故事結構相對單一,缺少曲折強烈的戲劇衝突,但瑕不掩玉,不影響影片的完整性,仍然受到了苗族同胞的歡迎。
因為影片需要講苗語,所以李霖培養的苗族演員多來自民間,沒有上過正規的表演課,表演藝術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因為苗族缺少自己的影視人才,李霖作為團隊的核心人物,即是編劇,又是導演,還是演員,可以說她的作品都是自編、自導、自演,除此之外還要負責影片的發行,她個人的身體已經受到極大的透支,要想繼續發展下去,必須加強人才的培養和演職員結構的調整。
總而言之,一部自發性的苗族影視作品從醞釀到出爐要經過創作人員艱辛的努力和付出才能成就,也詮釋了苗族影視創作艱辛的歷程。
李霖作為中國西部方言苗族界首位女性導演,為苗族電影事業嘔心瀝血,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讓我們看到了苗族電影的曙光,希望更多的苗族人能夠支持她、幫助她。
讓她的苗族電影能夠成為追溯苗族源流、探求苗族心理、關注苗族生存現狀、喚醒苗族精神的傑作,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該文原標題為:《關於西部方言苗族影視題材自發創作的觀察與思考——以李霖導演的電影為例》
虹玲(1978-),女,原名楊玲,雲南金平縣人,苗族作家、編劇,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中國少數民族作家班十四期學員。1999年發表文章,2009年開始網絡文學創作,2011年出版28.8萬字的長篇小說《情殤》。在《文藝報》、《民族文學》、《邊疆文學》、《雲南日報》、《紅河日報》等報刊發表作品十餘萬字。散文《公鴨來來》收錄《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苗族卷》,散文《火塘記憶》獲2012年紅河州優秀文學獎。長篇網絡小說《情殤》於2009年8月開始在新浪原創連載,點擊超過一千二百萬,上架當日連續三天突破百萬點,打破新浪原創作品的點擊紀錄,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網絡小說之一。次年,長篇網絡小說《市長紅顏》在新浪原創上架,人氣再次突破一千萬點,從而被貼上了網絡作家標籤。2012年轉型純文學和影視劇本創作,紙媒發表與出版的作品總計四十五萬字。
1.《中國電影發展史》,程季華主編
2.《少數民族題材與中國西部電影創作之研究》,作者:馬雪娟
3.《少數民族電影研究述評》 ,作者:魏國彬
4.《少數民族題材影視的原生態敘事研究》,作者:謝婉若
5.《從「他者觀望」到民族意識的復甦――蒙古族題材電影的流變》,作者:韋朋
6.《十七年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中的身份認同表述》,作者:鄒華芬
三苗網,連結鄉情族情的平臺
更多鄉情族情盡在三苗商城
一次性購買5套以上,免郵費
圖片來源:李霖
本期責編:九妹
歡迎投稿,稿費50-500元
投稿:158636984@qq.com
諮詢:13595041021
十年如一日,三苗網致力於搭建苗族地區與外面世界的橋梁,為民族團結復興、民族地區發展服務。是開通最早、影響力最大、宣傳效果最好的苗族主題新媒體。服務範圍:文化旅遊、品牌形象的宣傳與推廣、特產電商、智慧農業等。歡迎關注和聯繫。
聯繫:18985533350
識別二維碼,發現苗疆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