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西北師範大學大一新生龐鵬軍站上了母校甘肅隴西縣碧巖鎮龐坪小學的講臺。那一天,他的身份是一名志願者,他要為家鄉35個弟弟妹妹講一堂健康課,為他們每人送出一個「溫暖水杯」。時間倒回到8年前,依然在龐坪小學。還是一名小學生的龐鵬軍和同學排著隊,從西北師範大學志願者的手中,接過了人生第一個屬於自己的水杯。那個藍色保溫杯,他用了很多年,至今仍被母親珍藏在家中。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溫暖水杯」公益項目,在西北師範大學志願者的手中,像接力棒一樣傳遞了9年,為近6萬名鄉村兒童帶去了溫暖的熱水,還有一堂堂公益健康課。
西北師範大學「溫暖水杯」項目為農村學校孩子送出保溫水杯和洗手用的香皂。
第一個水杯
「溫暖水杯」項目的發起人,叫張廣義,一個來自東北的男孩。
2009年,他來到西北師範大學讀書,在這所社團組織十分活躍的高校,張廣義加入了一個名叫「愛心天使西部助學會」的學生社團。
這個社團有一個傳統,定期帶領志願者去基層學校調研。2010年,張廣義跟隨社團來到了甘肅漳縣金鐘鎮斜坡希望小學。從甘肅蘭州出發,班車換三輪車、三輪車換驢車,最後步行4小時,他們總算到了斜坡希望小學。
一進校門,滿腔熱情的志願者們很快和孩子們打成了一片。時值12月,西北的天冷得讓這個東北小夥子記憶猶新,「我在教室裡給孩子們講故事,圍著火爐還不住地打哆嗦。」
西北的冬天乾燥異常,趕了一天路的張廣義嘴唇裂了,還起了皮。班裡一個男孩從水桶裡舀了一瓢涼水,遞給他說:「老師嘴幹,喝水。」接過水正準備喝的他,發現水裡有細細的泥沙。張廣義猶豫了一下,又把水輕輕放在爐子上說:「謝謝你,老師不渴。」
在調研中,張廣義發現,這所學校的學生喝的是儲存起來的雨水,不僅水不乾淨,而且孩子們沒有喝熱水的習慣。
張廣義在漳縣金鐘鎮斜坡希望小學與當地學生合影。
回到蘭州後,那個捧著水的小男孩的身影在張廣義腦子裡揮之不去。他像著了魔一樣,每天想著,能為這個小男孩做些什麼。社團的同學們也討論著以社團的名義籌錢,為學校打口井或者裝淨水器。
但理想總是和現實相差很遠,志願者們多方打聽,山上打井至少要三五萬;裝淨水器最便宜也要三四千,這還不包括定期維護的費用,遠遠超出了社團的能力。
最後,社團確定了這樣一個項目:為孩子們講一堂健康課,引導健康飲水,再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夠裝熱水的保溫杯。
「溫暖水杯」項目由此誕生。為了自力更生做公益,張廣義和團隊的小夥伴四處收集礦泉水瓶,為項目籌資。每周,志願者們都會分成十幾個小組,挨個宿舍收集空礦泉水瓶,賣了瓶子的錢,存下來用於啟動資金。
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再加上愛心企業的贊助,社團買回了第一批137個水杯。2011年,第一批水杯送到了斜坡希望小學學生的手中,志願者們的腳步就此邁開了。
9年多來,志願者們送出的各式各樣的水杯。
一個水杯的溫暖價值
2012年5月18日,「溫暖水杯」項目實施第二年,志願者們來到了甘肅隴西縣碧巖鎮龐坪小學,這次活動的主題是「圓夢六一」。
在龐坪小學,師生喝的都是井水。龐鵬軍說:「我們在學校喝的都是沒燒過的生水,家裡條件好一點的孩子,還能找到礦泉水瓶裝水。條件不好的,連塑料瓶都沒有。」
那一天,龐鵬軍至今還記得。一群哥哥姐姐來到學校,不僅帶來了一堂健康飲水課,還為100多名孩子每人發了一個保溫水杯。「我們都特別興奮,這是我第一次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水杯。」龐鵬軍領到了一個藍色的保溫杯。
2012年,志願者在龐坪小學開展活動。
「這個水杯改變了我的喝水習慣。」龐鵬軍說。在健康課上,志願者們一再囑咐的「要喝熱水」,他一直記在心裡。從那一天起,他每天都帶著這個杯子上學,杯子裡裝著家裡燒好的熱水。其實,龐鵬軍並不知道這個項目叫什麼名稱。但8年前那群志願者好像在他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他高考時,選擇了西北師範大學,在學生社團納新時,他聽到支教、志願服務的字眼就毫不猶豫地加入了。進入社團,龐鵬軍領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回家鄉做好事」——為龐坪小學的孩子上健康課。這時,依然在負責「溫暖水杯」項目的張廣義意識到,他有可能是項目的受益人。張廣義翻出了當年在龐坪小學留下的照片,龐鵬軍從裡面一眼就認出,那個穿黑衣服的小男孩就是自己。「真的是太神奇了,當年我是那個接受水杯的孩子。現在,我變成了送出水杯的志願者。」龐鵬軍說。
龐鵬軍成為一名志願者,為母校的孩子們講健康課。
溫暖水杯+
從2011年送出第一批水杯開始,社團裡的學生換了一撥又一撥,但項目一直運行著。
據西北師範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慕小軍介紹,「溫暖水杯」公益項目的運行,讓很多大學生志願者走出了公益就是捐款的誤區,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努力進行公益實踐,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將公益活動變為了智力幫扶。
而項目發起人張廣義的就業之路,也因為「溫暖水杯」而變得不同。2013年畢業時,他與北京一家公益機構籤約,藉助公益機構的支持,張廣義把「溫暖水杯」項目推向更廣的天地,在他的帶領下,寧夏、四川等地近20個學生社團加入聯合行動,一起優化課程、一起籌款買水杯。
志願者為農村學生上健康課。
2018年,母校西北師範大學向他拋出橄欖枝,動員他回到蘭州註冊公益機構,繼續「溫暖水杯」項目。2019年1月,張廣義帶著籌集到的啟動資金,註冊成立了甘肅蘭州市安寧區雲田公益發展中心,學校則為他提供了孵化場所,並每年給予「溫暖水杯」項目資金支持。有了母校的幫助,張廣義帶著學弟學妹,還有甘肅省內外其他高校的志願者,繼續著「溫暖水杯」項目。張廣義在調研中發現,現在很多農村學校都已接入了自來水,保溫杯也不再是什麼稀罕物,「溫暖水杯」開始衍生出更多的內容。一堂健康課、一個水杯,這些都沒有改變。現在團隊更加關注鄉村兒童的健康問題,同時通過「鄉村教師訓練營」,對健康教育老師開展培訓。「我們還將組織研究本土化的健康教育課程,在項目學校推廣。」張廣義說。
志願教學生科學洗手。
一個小小的水杯經過9年的傳遞溫暖了600多所鄉村學校的近6萬名學生也成為了很多年輕人實現夢想的搖籃
【來源:學習強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