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切腹》對自殺進行了哲學式的探討,影片中呈現出的「自殺情結」已融入到了日本的民族性格之中。許多日本人,特別是日本歷史上的武士,在失敗後,常常會選擇自殺來告慰自已,而在今天的日本,有一個被稱為「自殺森林」的地方,每年都有不少人走過千山萬水,來到「白殺森林」結束生命,這片森林就是富士山腳下的青木原樹海。
富士山海拔3775.63m,是日本的最高峰,是曰本的象徵,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在美麗的富士山下,有一片林木茂盛、環境清幽的森林,這片森林就是有「自殺聖地」之稱的青木原樹海。自上世紀以來的一百多年間,已有上千人在此自殺,警方每年都會組織警員進行「搜屍」,由於青木原樹海地形複雜、磁場異常,指南針在此經常失靈,十分容易迷路,因此警員在尋找屍體時,常用繩子纏腰作為牽引。青木原樹海如此頻繁的自殺現象,是巧合,還是另有玄機?
對於青木原樹海的傳說,可以追溯到二戰後,由於當時經濟蕭條、生活困難,周邊的居民為生計所追,不得不將許多嬰兒和老人遺棄於青木原樹海,這些嬰兒和老人被活活餓死,留下了許多怨靈,整片森林從此變得陰森恐怖、異事頻發。當然這只是傳說,但已使青林原樹海名聲大噪,變得十分出名。在民間的種種傳說、媒體和相關文藝作品的渲染下,青木原樹海變得更加神秘。
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的蕭條時期,許多人被迫失業,生活也變得很困難。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許多人選擇了自殺,而又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不遠萬裡,專門選擇青木原自殺。日本政府為應對自殺浪潮,出臺了一系列補帖政策,警方也在青木原樹海設置了許多諸如「請三思而後行」的標語。日本經濟再度繁榮後,每年還是有許多人來此自殺。
日本本身就是一個自殺率很高的國家,如文學大師太宰治、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等人皆選擇了自殺。日本人的「自殺情結」是如何形成的呢?這與日本影響深遠的武士道精神有著密切的聯繫。武士道精神的核心是對天皇的忠誠,因此許多武士在任務失敗,或遇到挫折時,為了表示對天皇的忠誠,常常以死謝罪,這種精神對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
以上種種原因,使青木原樹海的自殺現象頻發。青木原對於許多想自殺的人來說,也許是一個象徵吧!在這裡自殺,也許在他們死後不會太孤獨吧!
對於清木原樹海,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