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北風行》: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軒轅臺

2021-03-01 聆聽最美好聲音

今天與您分享的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北風行》,這是一首歷代很多詩選都會選入的名作。翻看了一下古詩詞特輯之前的節目,我們讀了很多首李白的詩了。在古代詩人中李白確實是令人高山仰止的巔峰。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字魅力,一代一代流傳至今。

 

今天的這首詩,從字句中就能看出來,裡面蘊含了強烈的湧動的情感,交雜著詩人的悲憤、同情、焦慮與無助。唐玄宗天寶十載,也就是公元751年,離開朝廷的李白獨身北上燕趙,第二年冬天到達幽州,幽州在今天的北京一代,在當時是安祿山的封地。他看到安祿山蓄意製造邊患,給普通平民帶來巨大的不幸,並且預感到更大的災難:曠日持久的戰亂,即將到來。

 

安祿山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了,或者說臭名昭著吧。電視屏幕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他的形象。據說安祿山非常肥胖,但很善於跳胡旋舞,又善於逢迎,所以很受唐玄宗喜歡,於是平步青雲。天寶年間,唐朝天下共由十大節度使管轄,安祿山便佔據了其中三個,可見他的勢力之大。如李白所預感到的,不幾年,安史之亂最終由安祿山發動了,唐朝由此一蹶不振。

 

因為預見到了這場巨大的不幸,李白寫下了這首《北風行》。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我們之前談到過,李白寫詩喜歡用神話故事來開篇,這次也是如此。是的開篇就說,傳說中在這個寒冷的地方住著一條燭龍,它的眼睛就是日月。睜開眼是白天,閉上眼就是天黑。可是幽州這個地方,為什麼陽光好像永遠照射不到呢?

 

漫天只有悽厲的北風嚎叫著。風雪肆虐,無邊無際,雪片像蓆子一般大小,一片一片覆蓋在軒轅黃帝陵上。

 

在這個特別寒冷的冬天,有一位婦人正在思念著自己的丈夫。她不歌不笑,愁眉緊鎖,整天在門口望著路過的行人,等待戍邊的丈夫回來,心說「長城那地方可是一個苦寒得厲害的地方啊!」

 

當時丈夫手提三尺劍,毅然決然從軍而去,只留下一個箭袋。而今,箭袋裡面兩支粘著白色羽毛的箭已塵封很久,都結上了蜘蛛網了。物是人非,一雙白羽箭仍在,可是人已戰死沙場,任是怎麼等待,是永遠也回不來了。

 

睹物思人,徒增悲傷,不如將這箭連同箭袋都燒了吧,燒成灰燼。雖說黃河經常泛濫,可是水來土掩,最終仍然可以疏導填塞,然而在這亂世,生離死別就如這滿天飛雪,卻是怎麼也難以承受。

 

這首詩是一首樂府詩,與唐代流行的律詩不同,樂府詩之前是民歌,不用太講究字數的平仄,很適合李白這樣豪放的詩人。在漢代的時候,官府派人在民間採詩歌,再由樂工配樂來演唱。傳唱的樂府中,一些慢慢固定化了,後來的詩人也用以前的樂府題目重新寫詩。李白這首《北風行》就是樂府舊題,據說是由南朝著名詩人鮑照首創的。

 

李白是那樣一個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卻又不會對現實的痛苦視而不見的詩人。他在抒發自己的情感的同時,也寫過很多描寫百姓疾苦,替思婦想念當兵遠行的丈夫的詩。這首《北風行》的核心,也是在表達一位婦女對於自己從軍遠行、戰死沙場的丈夫的懷念。唐朝疆域遼闊,是一個龐大的帝國。為了維持這個龐大帝國的統治,普通百姓家裡都要有男丁服兵役。而唐代的兵役時間也比較長,基本上從軍之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無法回家。投身行伍能夠有機會建功立業,但大多數人都成為了「可憐無定河邊骨」,所以王昌齡說「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而李白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的思婦詩也不會局限在兒女情長上,而是依然有著磅礴與悲壯的氣勢和天馬行空般的想像力。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是千古名句,「大如席」的雪花該是什麼樣的雪花!這樣的大雪紛飛中,這個冬季該有多麼的寒冷和肅殺。

 

李白是一位豪放的詩人,我們對他的誇張比喻是很熟悉的:「白髮三千丈」,「會須一飲三百杯」,「愁來飲酒二千石」,「黃河如絲天際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我們可以一口氣背出十來個這樣的句子。

 

有時候我會覺得,李白如果生活在現代,應該是一位很好的漫畫家和導演。他的詩歌有著非常強烈的畫面感和誇張的想像。似乎只有在漫畫中,才能見到那大如席的雪花。

 

魯迅先生說過:「漫畫雖然有誇張,卻還是要誠實。『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誇張,但燕山畢竟是有雪花的,所以這誇張中也含著一點誠實在裡面,使我們立刻知道燕山原來有這麼冷。如果說「廣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變成笑話了。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同樣誇張,卻是沉甸甸的句子,千年後讀來,仍覺得有千鈞之重。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擊潰盛世唐朝的安史之亂尚沒有爆發,雖然積累的社會矛盾已很深,但整個朝廷仍然只在歌舞昇平之下,或許根本就不知道提劍救邊的戰士與他的幽州思婦的存在吧。盛世的面紗之下,有誰會關心這些普通人的苦難呢?

相關焦點

  • 孟會祥·燕山雪花大如席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 李白的燕山大雪是如何吹落軒轅臺的?
    這雪來自大唐,這雪來自李白,這雪來自燕山,「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世界上有這樣大的雪嗎?不勉引發了後人的質疑,現代學者梁實秋在他的散文《雪》中寫道: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這話靠不住,詩人誇張,猶「白髮三千丈」之類。據科學的報導,雪花的結成視當時當地的氣溫狀況而異,最大者直徑三至四寸。大如席,豈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個人蓋住?
  • 孟會祥 · 燕山雪花大如席|千古風流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 燕山雪花大如席,你知道寫雪的唐詩都有哪些嗎?
    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出自李白的《北風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等,歷來被人們稱為詩歌中誇張的典範、比喻的佳句。二:《霽雪》風卷寒雲暮雪晴,江煙洗盡柳條輕。簷前數片無人掃,又得書窗一夜明。
  • 詩仙李白為寡婦寫的一首詩,其中兩句,被譽為「最誇張的雪詩」!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首有點難度的詩—李白的《北風行》。燭龍棲寒門, 光曜猶旦開。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軒轅臺。幽州思婦十二月, 停歌罷笑雙蛾摧。倚門望行人, 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救邊去, 遺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雙白羽箭, 蜘蛛結網生塵埃。箭空在, 人今戰死不復還。不忍見此物, 焚之已成灰。黃河捧土尚可塞, 北風雨雪恨難裁。
  • 李白寫雪的詩,一首絕美,一首悽美,謫仙人帶你看一場最大的雪
    這裡想要推薦給大家的,是李白的二首寫雪的詩。李白天馬行空,瑰麗奇絕的想像,大筆一揮,又會有怎樣不同凡響的詩篇呢。清平樂·畫堂晨起李白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高捲簾櫳看佳瑞,皓色遠迷庭砌。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 李白超凡的想像力,在這10首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中國的詩歌歷史上,論想像力之浩大雄奇,當首推李白。前人評價李白乃是「發想無端」,其想像力浩然而無邊際,令人嘆服。賀知章看了李白的詩歌之後,驚嘆其為「謫仙人」,李白遂被稱為「詩仙」。1.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 散文丨楊輝隆:雪落無聲
    你看,天空中是誰踩著織機,讓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天而降、密密織織、飄飄灑灑地降落,瞬間大地由花白到灰白,直到銀裝素裹。李白在《北風行》中描述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除了文學上的誇張外,真不知道燕山的雪花究竟有多大?但據見證過「燕山雪花」的人講,這裡的雪的確與其他地方的雪不一樣,不僅雪片大,而且潔白無暇,晶瑩剔透,可以整夜整夜,無聲無息地飄灑。
  • 北京身後的燕山,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想要知道廣義上的燕山山脈的範圍,辦法其實很簡單,它是我國第二、三階梯上的一個顯著凸起,我們只要排除屬於第二階梯的壩上高原、陰山山脈、太行山脈以及第三階梯上的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剩下那一系列被包圍的山地、丘陵,都可以歸入廣義的燕山範圍。 而狹義的燕山,處於北京以北,承德以南,近東西走向,像極了一條盤臥在京北的巨龍。
  • 大雪節氣古詩詞:萬裡雪花,獨特壯觀的詩意
    巧穿簾罅如相覓,重壓林梢欲不勝。氈幄擲盧忘夜睡,金羈立馬怯晨興。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黃河徹底冰。  《江雪》 柳宗元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獨釣寒江雪  《北風行》 李白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 李白的一幅書法真跡,也是一首勸酒詩,短短40字盡顯豪邁大氣
    眾所周知,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白的書法也是一絕。 可惜他留存下來的作品不多,《上陽臺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認為是李白唯一的傳世之作。
  • 描寫雪的古詩句,雪景唯美句子,雪花詩詞大全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出處】宋·盧梅坡《雪梅》【鑑賞】梅花與雪花相比,在顏色上至少要差三分白;但雪花比起梅花來,卻也輸上一大段的芳香。雪花與梅花在詩人的眼中,兩者各有優劣:雪花色白,梅花芳香。通常也用來比喻人或事物的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