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沒有特別喜歡的明星、網紅或者主播?
在十多年前,大多數人比較喜歡劉德華、張學友、Beyond、梁朝偉等明星。
因為他們實力與人品兼具,很真實,所以深受大眾的喜愛。
雖然現在老了,可粉絲依然非常多,跨越各個年齡層。
自打進入流量時代後,明星的味道變了,作品不見幾個,名頭倒大得嚇人,打個噴嚏上熱搜。
同時冒出許多網紅和主播,為了獲得流量無所不為,怎麼好使怎麼來,流量成為他們最大的價值體現。
在種種騷操作下,我們對明星網紅這幾個詞有了刻板的印象:實力不出眾,靠粉絲賺錢,賣人設,容易翻車。
lol女王者阿怡代打事件;國民大叔吳秀波出軌門;喬碧蘿坦克現原形;李小璐PGone事件;......
人設崩塌後,不僅自己個人形象受損,觀眾粉絲的心也很受傷。
So,於是小雷在想,人是會變的,為啥我們不能找一些「非人」的明星偶像呢?
這樣,不就十年如一,永遠不會翻車了嗎?
虛擬偶像
與現實中我們所追的明星、網紅和主播不同,虛擬角色的人設永遠不會崩塌。
就像火影中的鳴人依然是那麼熱血,佐助依然是那麼冷酷(裝X)。
當部分人體驗到虛擬角色是如此美好,便一發不可收拾。
一些真正的虛擬網紅,開始在Youtube上出現,稱為VTuber,她們有獨立自主的人設,不依賴於動漫和電影,也會在社交平臺跟粉絲互動。
其中最早的VTuber誕生於日本,它就是二次元友所熟悉的絆愛,擁有285萬粉絲,人氣比大部分真人up主人氣更高。
作為虛擬偶像,它時不時會發布自己的專輯,給粉絲演奏歌曲。
也會在自己視頻下留言和粉絲互動。
還會像明星那樣,接受別人採訪,回答問題。
除了不存在實體外,其他地方與真實的明星無異。
當然啦,隨著發展這些虛擬偶像不單出現在油管或者B站,而是走向更多的平臺。
我們熟悉的端遊英雄聯盟,這兩年也開始玩起虛擬偶像。
拳頭以阿卡麗,伊芙琳、卡莎、阿狸四個成員組成K/DA女團,發行專輯。
依靠著英雄聯盟的影響力和高質量的單曲,出道曲在YouTube收穫了3.8億播放量。
熱度快趕上一線國際歌手和流量明星了,可見虛擬偶像這個門路潛力巨大。
果然,拳頭是個音樂公司,遊戲只是副業。
絆愛以虛擬YouTuber的形象出現,而K/DA女團是以遊戲人物的形象出現。
辣麼有沒有時尚圈的虛擬網紅呢?
你別說,還真有。
她就是imma.gram,一名來自Instagram虛擬時尚網紅。
同為虛擬人物,imma跟前面的絆愛、K/DA卻有著巨大的風格差異。
除了圈子不同,imma的形象更加擬人化。
如果小雷不告訴你這是個虛擬人物,你分辨得出來這不是真人嗎。
作為一個日本原宿風虛擬模特,imma.gram的時尚感可不是鬧著玩的。
比如這組照片,穿搭與取景都有濃重的未來感。
小雷知道你們想看近照,這就獻上。
不得不說,imma確實做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
照片看不過癮?沒關係,imma平時也會拍視頻發到社交平臺。
看完是不是很好奇,是用了什麼技術把虛擬人物做得如此逼真的?
小雷來解答一下,這些圖片都是先找模特拍攝實景照片,再把imma的頭「剪輯」到圖片。
說白了就是換頭。
通過類似方法製作的虛擬人物,全球範圍內還有很多。
這些活躍在網友眼中的虛擬形象,知名度越來越高,人氣已經不輸很多明星。
imma在時尚圈積累了大量鳴奇,現在經常能接到各種商業廣告。
小雷覺得,說不定以後真的有跟虛擬網紅跨界聯動的合作,代言啥的。
而且虛擬網友擁有人設不會崩塌,永遠不會變老,不會犯大錯的優點,對合作公司而言是一個完美的代言人,能保證商業合作順利。
對於粉絲來說,虛擬網紅在粉絲眼裡的形象一直是美好的,她們沒有黑歷史,不會背叛,更不會裝人設。
有時候想想,虛擬偶像和網紅,好像前者更容易讓粉絲開心。
小夥伴們,你們又怎麼看待虛擬偶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