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見微知著

2020-12-22 天眼新聞

「見微知著」中的「微」即隱約的意思;「著」為明顯的意思。這一成語是說,見到事情微弱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及結果。

典故出自春秋時範蠡所著的《範子》中對他的老師、商丘人計然的記述:「計然者;葵丘濮上(今商丘市民權縣)人,博學無所不通。為人有內無外(人品好,學問高,有修養,但是卻沒有與之匹配的相貌),形狀似不及人;少而明,學陰陽,見微知著;其志沈沈(深邃的樣子),不肯自顯,陰所利者七國,天下莫知,故稱曰計然。時遨遊海澤,號曰『漁父』,嘗南遊越,範蠡請見越王。計然曰:『越王為人鳥喙,不可與同利也。』範蠡知其賢,卑身事之,請受道,藏於石室,乃刑白鷸而盟焉。」

關於計然的身份,有多種史籍記載。綜合起來:計然是春秋時宋國的蔡丘濮上人,姓辛,字文子。先人是晉國流亡的貴族。

計然的「見微知著」之明,在「南遊越」期間表現得最為明顯。元代道士趙道一修撰的《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說,文子「後南遊吳越,範蠡師之。越欲伐吳,範蠡諫曰:臣聞之師曰:『兵,兇器;戰,逆德;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於所末,不可。』勾踐不聽,敗於夫椒。」

有關歷史是:勾踐元年(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興師伐越,戰敗,闔閭中箭而死,夫差繼位。《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春,「勾踐聞吳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報越,越欲先吳未發往伐之」。大臣範蠡意識到危險,便向他進諫說:「我聽我的老師文子先生說過:『兵器是兇器,攻戰是背德,爭先打別人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陰謀去做背德的事,喜愛使用兇器,親身參與下等事,定會遭到天帝的反對,這樣做絕對不利。』」越王不聽,說:「我已經作出了決定。」於是舉兵進軍吳國。勾踐輕敵,一意孤行,企圖切斷吳軍水軍的退路,聚而殲之。但是,吳軍水師大營在臨湖的山地,地形複雜。吳王聽到消息後,動用全國精銳部隊迎擊越軍。越王去偷襲時反而被夫差的軍隊包圍了,在夫椒遭到大敗。越王勾踐被迫向吳求和,入吳為臣。此為文子見微知著一例。

三年後,越王勾踐被釋放回越國,想起當初沒聽範蠡告訴他的文子的話終成慘敗,而且招致奇恥大辱,才知道文子所見之高,在心裡深深佩服,但後悔晚矣。《越絕書》記載「越王句踐(勾踐)既得反國,欲陰謀吳」,報仇雪恨,便向文子問是否可行。文子回答:「這肯定是不行的。出師遠徵敵國,必須先積蓄糧食、錢財、布匹。如果不先積蓄糧食,到了戰場上,士兵缺糧飢餓,將動作遲緩,眼花耳昏,抬不動武器,進退緩慢。飢餓和飽食軍隊的區別,相差千萬裡。飢餓的士兵弓弩都拉不滿,命中率、殺傷力大減,被敵軍看見,將被猛攻,就像惡狗趕羊一樣,後面的部分將被殺死,前面的部分將亂而自踐踏傷,能逃出者少。為何受到戰敗的禍害?其實不是上天不保佑,而是人主將帥的過錯。傾其全國兵力連年在外作戰,一旦失敗,將國土淪喪,將士屍橫遍野。」於是向勾踐獻七策,建議勾踐先用他的措施富國強兵,之後才能行動。並就正身、用人等問題向勾踐獻計。越王勾踐很佩服他的這些計策。於是聽從,用他的方法治理國家,只用了七年就滅了吳國。此為文子見微知著又一例。

文子對他的學生範蠡說:「越王為人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同利也。」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和《通玄真經纘義序》記載,文子「佐越平吳」,勾踐「位以上大夫,弗就」,「功成不有,退隱封禺之地」。範蠡聽信他對越王的論斷,而且憶起他的《文子·上德》中說的「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便決定激流勇退,離開越國,去了齊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範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引用文子的話「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向文種說:「子何不去?」文種沒聽他的話,結果被勾踐賜劍自殺。

範蠡說:「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到宋國的陶邑,利用計然的「七策」經商。《文子序》說,範蠡「既以報吳,乃飄然遠引,竟免於鳥喙之毒手」。《漢書·貨殖列傳》載,範蠡「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於人……十九年之間三致千金,而再散分與貧友昆弟。後年衰老,聽子孫修業而息之,遂至鉅萬。故言富者稱陶朱」。

劉秀森 來源 京九晚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邯鄲街頭井蓋上的成語典故
    在邯鄲市美樂城廣場雨水井蓋上,竟然發現上面有「成語典故」。毛遂自薦、一箭雙鵰、破釜沉舟、笑裡藏刀、精衛填海等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都出現在井蓋上面。小小的雨水井蓋也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品味。
  •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氣衝牛鬥:氣:氣勢;牛
  • 以小見大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以微知著、由小見大,反義詞有: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小見大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以小見大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以小見大(yǐ xiǎo jiàn dà)成語釋義: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
  • 一葉知秋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見微知著、落葉知秋,一葉知秋是中性成語,緊縮式成語;可作定語;指從局部推知未來。一葉知秋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一葉知秋(yī yè zhī qiū)成語釋義: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已經來臨。比喻由細微的跡象可以預料出事物的發展趨向。成語出處: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山川》:「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 擦亮國家級金字招牌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來了
    淮南網訊 淮南是「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為加強成語典故文化建設,進一步形成成語典故傳播熱潮,使這一國家級「金字招牌」更閃亮,12月7日,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將在淮師附小山南校區舉行,來自淮南大中專院校及中學、小學3個組別的18支隊伍將展開激烈比拼,一決高低。通過大會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擴大「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邯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古典文化,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是當之無愧的「成語之都」。據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曙光第二小學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傳統經典文化,在學校推出【成語典故,薪火相傳】系列活動,並制定了跟著成語遊邯鄲系列校本課程,將教育理念與地方傳統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向學生們講授和宣傳古典文化知識,受到了學生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1、買櫝還珠成語典故:相傳楚國有位珠寶商人,他手上有一顆價值名貴的珍珠,為了能讓珍珠賣個好價錢,特意命人專門做了一個名貴的盒子,盒子外面鑲嵌了各種華麗珠寶。
  • 成語大全——成語之最、成語接龍、成語典故、含有動物的成語……
    成語從來都是寫作的殺手鐧,一篇好的文章總有幾個畫龍點睛的成語。小學開始,我們已經開始進行成語學習,但因為數量較多,總是容易忘記。下面列舉了小學階段我們常用的成語,基本囊括了全年級的,請學習掌握。成語我們平時用的很多,也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小學中必須要掌握的一點,同學們在作文寫作中用幾個成語,那你的作文就不一樣了。下面小編老師給同學們分享一份成語大全(成語之最、成語接龍、成語典故、含有動物的成語等等),同學們一定要多讀多記,相信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 成語典故:陽春白雪
    近義詞:曲高和寡 、鯤鵬圖南反義詞:雅俗共賞、下裡巴人// 成語故事 //陽春白雪的典故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yǐng zhōng)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 大名成語典故——有國難投
    大名成語典故——有國難投 2020-04-17 1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成語「亂七八糟」的典故
    我們形容事物雜亂無章,經常使用「亂七八糟」這個漢語成語。它的本意,形容毫無秩序及條理,亂糟糟的樣子。 那這個成語對應的有兩個典故,分為「亂七」和「八糟」。 1、「亂七」。是指發生在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 西漢初年,劉邦不僅剷除異姓諸侯王,還分封了一大批的劉姓子弟為王。原本想著是靠劉氏宗族的力量,來幫助皇權統治的。
  • 新興鑄管武安工業區開發「成語典故宴」
    日前,「邯鄲學步」「黃粱美夢」「梅開二度」「瓜田李下」「紙上談兵」「完璧歸趙」「一言九鼎」「戰國七雄」「花開富貴」「織邯鄲」等眾多膾炙人口的邯鄲成語典故,以華麗妝容登上新興鑄管武安工業區本部招待所的餐桌上。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寸陰若歲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度日如年、一日三秋,反義詞有:度日如年,寸陰若歲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比喻盼待殷切。寸陰若歲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寸陰若歲(cùn yīn ruò suì)成語釋義:歲:年。一剎那象過一年。形容非常殷切地期待和盼望。
  • 景瑞成語典故之一:畫蛇添足
    有時候在交往過程中,如果一個典故成語恰當運用到位,可以化解尷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良好的語言溝通表達能力,可以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幽默感,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一個典故成語:    ,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畫蛇添足的故事:《戰國策·齊策二》記載,楚國有一個人請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約定:在地上畫蛇,誰先畫好,誰喝酒。
  • 淄博臨淄百條成語典故 再現齊文化泱泱大風
    據統計,《中國成語大辭典》共收釋古今漢語成語18000餘條,而源於齊國齊地的成語有千條之多,源於齊都臨淄的就有百條以上。淄博市臨淄區成語典故數量多、意義深,多側面、全方位地展現了齊文化的內涵,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獲批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的哪個成語最有名呢?至今沒有共識?
    邯鄲是一座擁有30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悠久的古城孕育了勤勞的人民和不朽的文明,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被譽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據專家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在邯鄲,你漫步街頭巷尾,隨處都能見到成語典故,每一個典故,都承載著一段歷史,或催人奮進,或引人深思。在邯鄲,有「路不拾遺」的風尚,有「完璧歸趙」的慷慨,更有「一枕黃粱」的春秋大夢。
  • 《婷婷講成語故事》在京首發 把中國成語「演給孩子聽」
    紅網時刻1月10日訊(記者 蔡娟 攝影 張必聞 通訊員 謝一帆 吳咪咪)成語是中華文化沉澱下來的語言瑰寶。學習成語,不僅能豐富孩子的詞彙積累,還能見微知著,培養孩子的歷史觀、想像力和創造力。成語跟詩詞一樣,是中小學語文的重中之重,幾乎每一次考試,都有對成語知識的考核。那麼,如何讓孩子們愛上成語學習?怎樣才能記得住、用得好?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管中窺豹,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王獻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末子,十分聰明。長大後他也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書法家,與父親並稱「二王」。有一天,他父親的幾個學生在玩打牌。在一旁觀看的獻之竟然能夠給他人出謀,說上幾句行內話。哪知學生們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獻之看到他們這樣說自己,不禁大憤,說道:「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就甩開袖子走了(遂拂袖而去)。
  • 【成語典故】黃粱美夢
    【黃粱美夢】 又寫作一枕黃粱。讀書人在枕頭上睡著後,就做起了美夢,夢見自己封官拜相,娶妻生子,享盡了榮華富貴。可是一覺醒來,他看到一切依舊,連店主人的黃粱飯都還沒煮熟。剛才自己所享受的一切,不過是人家煮黃粱時自己做的一個夢罷了。  這個成語比喻虛幻的事或欲望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