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山小寶,轉載自微信公號:精誠藍盔。笑望世界,獨立思考的憂國匹夫,推薦關注。
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看了《戰狼》而決定去當兵的人,和看了《真正男子漢》以後去當兵的人,會有什麼區別?
答案很簡單,看了《戰狼》當兵的人,會因為上當受騙而憤怒沮喪,他們衝著當狼而來,而事實上連狼狗都不如。
但是,看了《真正男子漢》而選擇當兵的人,他會在軍營裡贏得火熱的青春,燃燒釋放出最年輕的正能量。
其實我真無意去指責《戰狼》裡的一些脫離專業常識的錯誤,如何越看越像電影版的《火鳳凰》,這些都可以理解成是藝術創作。我們僅僅是想從國防教育和動員的角度來看《戰狼》,看《戰狼》向社會和年輕人傳遞了什麼樣的信息。
耍酷、耍酷,每個人都在耍酷,打了雞血一樣的耍酷,耍酷耍得連美軍都不敢這麼玩。貫穿《戰狼》始終的就一個字:耍酷。我相信這樣的作品必然會讓一部分年輕人熱血沸騰,萌發去當兵的衝動。
但有沒有人想過,衝動過後呢?當衝著《戰狼》而當兵去的年輕人們,進了軍營發現根本不可能外掛在直升機上去兜風,而是需要日復一日的訓練、訓練、訓練,然後還要種菜,更不能下士泡中校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因為氣泡破滅而懊悔不已?
而這個本來就不存在的虛幻氣泡,和我們在過去的年代裡,吹噓編織的各種氣泡,又有什麼區別呢?總不能說冠以了國產軍事主題大片的名義,就可以延續我們曾經犯過,已經警醒了錯誤吧。如今我們那麼多小時候崇拜的偶像英雄都沒有人相信了,換了方法繼續忽悠,就有人信了?
同樣的衝動,《真正男子漢》也會帶給觀眾。但是這樣的衝動,真實、平凡、接地氣、不浮誇。說得官方一點:符合「走、轉、改」精神。它真實地展示了部隊嚴肅、緊張、勞累而枯燥的生活,同時利用明星的號召力讓青年觀眾關注部隊,關心軍人。
誰說真實就沒有感染力?剛播了一期,下士班長王金武就在微信微博上燒紅了半邊天,不僅讓一批小鮮肉決心穿上軍裝,還讓一群小女生決心要當軍嫂。這滿滿的正能量,我相信不會一閃而過,必然持久而延綿。
而那些因為愛上真實軍營,才選擇報名當兵的孩子們,也必然像衝著結婚而去戀愛的情人,他們會將愛情進行到底,不會因為撕去了戀愛時的偽裝而半途而廢。
有人說,《戰狼》是電影,《真正男子漢》是綜藝節目,兩者不能放在一起比。我不這樣認為,其實兩個都是商業化運作的軍事題材作品,都是由非軍隊文藝單位投資和拍攝,其實是民間文藝力量向軍隊現實題材的試水,也是今後軍隊向社會購買文化服務的一次嘗試。其目的也都是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的雙重豐收。
這樣的方式想必軍隊應該是歡迎的。這些年每年為了徵兵投入那麼多經費,也沒搞出一部象樣的作品,偶爾出了個軍營版的《小蘋果》還激動了半天。現在有人來主動宣傳軍隊,不用軍隊掏一份錢,向社會傳遞了正能量,何樂而不為。如果對今年的新兵做一個技術統計,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是看了《真正男子漢》而來當兵的,就能看到《真正男子漢》的力量。
本來我不太想來評《戰狼》,一是因為看了兩次沒看下去,我覺得沒看完沒資格評。二是拍歷史上的解放軍也就算了,多一句少一句問題不大,比如《集結號》。但是,要拍當下的解放軍,其實還是挺難的。《戰狼》作為一種嘗試,也不容易。
但實在是經不起那麼多人怒贊《戰狼》,贊得我都懷疑我的審美,不敢坑聲。於是假日裡看完《真正男子漢》,又強忍看完《戰狼》,終長舒一口氣,我還是個正常人。
小樣,原來你在這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