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3D科幻片《環太平洋》今日上映,與此同時,一部名為《環大西洋》的影片早已在網絡上傳播開來,這就是The Asylum公司山寨《環太平洋》的奇葩之作。被雷得外焦裡嫩的網友們跪了:「上世紀80年代的電腦特技,藍翔技校畢業的演員,小學水平的對白,看完之後知道啥叫『風中凌亂』!」
「與大片同行」是這家北美赫赫有名的「山寨電影公司」的生存之道,從《史前一億年》《變形機體》到《2012世界末日》《環大西洋》,公司的作品大多取材於主流影業公司的大製作,從片名到海報都能做到「神同步」。The Asylum公司靠山寨電影立足於好萊塢,不僅在一次次法律糾紛事件中全身而退,而且穩賺不賠,李鬼究竟是如何對付李逵的?
公司也曾玩過原創
1997年,大衛·麥可·拉特、大衛·裡馬維和雪莉·斯特蘭成立了The Asylum公司,此三人曾是威秀影業(該公司曾製作《黑客帝國》等系列電影)的高管,成立公司時也曾高舉原創大旗。2004年,拉特讀了H·G·威爾斯的小說《世界大戰》,準備將其改編成電影。巧合的是,著名導演史匹柏也準備改編這一題材,The Asylum公司抓住這個機會,為電影投入了50萬美元,是以往該公司電影成本的兩倍多。2005年,兩部影片同年上映。與大片同行,讓美國影片出租龍頭百視達公司注意到這家小公司,併購買了The Asylum公司的《世界大戰》10萬份拷貝。在當時,這甚至超過了一些大公司的銷量,拉特和裡馬維從中看到了希望,他們決定重新定位公司的商業模式。
沒做過一單虧本生意
一般來說,The Asylum公司從商討項目到發行只需要4個月,他們每年可以生產10至15部影片。從2004年做山寨片至今,他們堅持電影的成本要遠低於100萬美元。
這9年,The Asylum公司沒做過一單虧本生意。2012年,這家公司純收入達500萬美元。當《戰艦》讓環球影業虧損2億美元時,The Asylum公司的《美國軍艦》不但收回成本,還賺了25萬美元。
「內容完全是原創的」
2005年後,The Asylum公司製作了大量與大片神似的山寨片,包括與《加勒比海盜2:亡靈寶藏》相似的《海賊王》、與《達·文西密碼》相似的《達·文西財寶》以及跟《歌舞青春:畢業季》同期的《周日高校音樂劇》等。《紐約時報》曾如此評價《變形機體》:「毫無識別度的演員、不做宣傳的搭售以及糟糕混亂的後期混音,內容並不像《變形金剛》,有的是廉價過時的特效和重口味情節。」
有意思的是,該公司的多數山寨電影在原作上映前就已完成製作,並能搶先發行。拉特表示,他們並沒有在大製作公司安插間諜,只是根據電影宣傳時公布的片名、海報、類型、簡介等資料構想劇情,「我們的內容完全是原創的,只是借用了他們的概念而已」。
影評人張小北認為,這些山寨電影大多是玩概念,至於劇情,編造一下就行了。「美國這類電影製作成本不高,可能只要找到10000個觀眾就能掙錢。」
李鬼這樣對付李逵
因為肆無忌憚地「山寨」各種大片,The Asylum公司吃了不少官司。2012年,環球影業起訴The Asylum公司的《美國戰艦》對《戰艦》構成侵權,該公司反駁說:「我們1年前就在做《美國戰艦》了,那時環球影業還沒消息呢。」這場官司,最終只是讓The Asylum公司把電影改名為《美國軍艦》。
2012年,《霍比特人時代》11月11日上線並銷售DVD,比《霍比特人》在北美上映早3天。華納、新線電影、米高梅聯合《霍比特人》製片人索爾·扎恩茲將The Asylum公司告上法庭,該公司則認為自己的電影合法,因為片中的「霍比特人」並非是託爾金筆下的霍比特人。「《霍比特人時代》根據真實的人類亞種——2003年在印度尼西亞發現的弗洛瑞斯人拍攝而成,這一人種在科學界被統稱為『霍比特人』。」最終,他們被判定為「在法律和傳統保護下的正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