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君說
心理學發展史上,弗洛伊德和榮格的名字如雷貫耳,他們之間那些交織錯落的故事,也被後人津津樂道。
今年7月26日,是榮格誕辰145周年,如果你對這段往事好奇...如果你對「精神分析」有一卡車問題...
小編安利5本書給你,估計也解決不了你的問題,希望能幫你解決你的問題。
Enjoy:
1
星際漫遊
當代精神分析指南
我想弄明白。明白什麼?這些,所有的一切。當你忘掉你先前明白的一切,你就會明白。
一位資歷尚淺的分析師和一位世界級分析師之間的對話,風格輕快,為那些對精神分析充滿好奇的人提供觀察的視角。
費羅的精神分析的主旨在於,經由創造故事,使得現有關係中的內隱方面外顯出來。這樣的精神分析聽起來很文藝。
2
精神分析
思想集體的視角,梳理弗洛伊德及其追隨者。
作者之一是阿諾德·理查茲(Arnold D.Richards),被譽為「精神分析活化石」,國際精神分析協會(IPA)、美國紐約現代弗洛伊德協會分析師、培訓分析師、督導分析師,2000年獲得素有精神分析諾貝爾獎之稱的「西格妮獎」。
3
榮格分析心理學導論
《紅書》的前世今生
很多讀者認為《紅書》簡直是一本讀不懂的「天書」,那你不妨來讀一讀《榮格分析心理學導論》。
它是《紅書》姊妹篇,書中記載了榮格生前鮮少公開提及的《紅書》內容、公開談自己與弗洛伊德的關係。
4
紅書
榮格的私人日記
1914年時,他辭掉了所有職位,開始了一連串的旅行,並專心的去探討自己的無意識。他開始有意識地記錄自己的幻覺。
他會在兩場諮詢的間隙或在晚飯前,留出一小時到兩小時的時間,放任自己沉浸於幻覺。
他稱誘發幻覺的過程為「活躍的想像」,並認為這是一場「與無意識對質」的個人實驗。
《紅書》就是那時候的作品。
5
不存在的人
從精神分裂、人格解體、離體體驗……探索自我感從何而來
格拉漢姆得了科塔德症候群,他聲稱自己已經腦死亡,用各種方式嘗試自殺,他
我們大多數人都很幸運地有一種「正常」的自我感,但並非人人如此——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感通常是支離破碎的。
科塔德症候群、身體整合認同障礙、阿斯伯格症候群、狂喜癲癇、精神分裂、人格解體、離體體驗……在幾乎每一種精神疾病中,你都可以看到,自我感的各個方面都與身體有著錯綜複雜的聯繫。
探索這些精神疾病,為以下問題帶來了全新的、震撼的理解:「我」究竟是誰?它位於心智、大腦或身體的什麼地方?
科學記者阿南塔斯瓦米圍繞精神疾病進行大量深度採訪,整合心理學、精神分析學和神經科學的知識,帶領讀者經歷一次激動人心的科學與智識之旅。
他巧妙地審視了腦、身體、心智、自我和社會之間令人困惑的聯繫,揭示了人類自我感的強大力量。
- 誕辰活動預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