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經歷或正在經歷黑暗的朋友們 |「消散·孤帆遠影碧空盡」十周年!

2021-02-07 樂鑑

「消散·孤帆遠影碧空盡」文案


如何,我們才能擺脫心靈的孤離感?

 

沒有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哪怕 「人」這個字眼,有著絕對依賴絕對和諧的構成。但是,當我們生來老去的時候,帶著我們穿越一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的,也只是我們自己罷了。多少年歲,我們的心靈在水面漂浮,企圖找到一個完美的鏡像,最後浮現出來的往往卻只是一襲鏡花水月的虛幻。消散,就像碧空下愈行愈遠的孤帆,天際下的影子越加頎長。

孤獨行走,也許這是上天對每一個人的安排!

【No1  Zlye Kukly - He Walks Along The Seashore】

 


如何,我們才能控制內心的思念?

 

懂得孤獨的人一定也懂得思念,為了那些曾經一見如故的驚喜,或者相似相仿的事物態度。只是,在沒有任何參考標準的所謂殘酷面前,默認自己的運行軌跡,然後擦肩而過,恐怕在你我的心裡,也成為了一種泛標準的殘缺之美吧。

 

最後的最後,所有的事物時鐘可以重新撥向零點,一切,終於可以混沌中歸一。

【No2  Lube -Там за туманами】

 


有一樣東西我們永遠看不見,卻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它的力量與盛衰起伏——傳說中的21克靈魂! 我不知道,當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在什麼地方會多出這個相對標準的21克。我只是希望,在那個時刻,讓我所有的意識消散好了,萬物皆波粒,這個宇宙從來就不需要低等級的意識形態。

 

但我會謔笑著請問,即便是偉大的造物主,那麼又是誰創造了其自我本身呢?

【No3  Belborn – Notfeuer】

 


它已經開過很多遍了,然後又默默的謝去,一切的枯榮仿佛都在一個宇宙意識下淡定下來。即使陷入冥想,也沒有人能夠知曉,茫茫中的事物運動密碼。上蒼輕輕的一揮手,就製造了無窮無盡的自然之美,上蒼輕輕的皺一下眉頭,此間的自然就輕輕的凋零了。沒有人能夠知道,這意識的源頭來自哪裡,它究竟是一個個體,還是一個整體?沒有人能夠知道。

 

而我,則恍然領悟,紫菀的盛放與凋落,都已經沒有關係了··· 在究極的存在面前,世界萬物總是那麼可笑又可愛···

【No4  Sopor Aeternus – Sternblumennacht(Original)】

 


如果失去了所有的信仰

那麼請進入永恆的沉睡吧

帶走星星的問話 
在這流逝的夜晚

不要害怕墜入黑暗 

柔軟的月光在緩慢的被吞噬冷光會來將你擁抱 
仙女正赤著足在湖邊祈禱 
柔和的冬日裡清霧迷濛 
不要害怕潮水退下,荒野是你的家園 
夜間開放的花朵.

正用沉香填滿著空氣

【No5  All My Faith Lost - Sleep Now】

 


我們無法超越自身存在,也就無法超越自身存在的種種屬性。形而上的道路總是為器物所墜,情感一次次的被凡俗引爆,身體語言一次次衝破理性,思想、意識本身永不衰老而身體一天天衰老···這無窮盡的矛盾背後,是主體身為生靈的可憐局限性。

 

於是似乎,總有著那麼一雙觀察的戲謔的眼睛,頑童般任由這萬物粒子來回碰撞不斷組合,從起源到發展,從單細胞到多生態,再從誕生到消散。我們知道,一切都將流逝,在劃著十字的玫瑰上,或者,在盛放著玫瑰的十字架上

【No6  Romowe Rikoito - The Rose And The Cross】



相關焦點

  • 古琴靜心:孤帆遠影碧空盡
    《孤帆遠影碧空盡》(演奏:李祥霆)簡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村樵賞析唐詩名句(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樂在豪飲,尤喜交友。長他十幾歲的孟浩然,便是李白的好友之一。開元十八年三月,孟浩然準備離開黃鶴樓所在地武昌去廣陵亦即江蘇揚州,李白親自送到江邊,並贈送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曰:「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憐憫:孤帆遠影碧空盡,我命由我不由天
    孤帆遠影碧空盡,我命由我不由天。你,不管你是誰,你給的答案沒意義。鼠年將盡,牛年關來。
  • 詩句:「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中的「揚州」是指哪?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句話在詩詞中的意思是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遊。白話譯文:舊友告別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煙花如織的三月飄向揚州。帆影漸消失於水天相連之處,只見滾滾長江水在天邊奔流。煙花三月下揚州出自《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
  • 孤帆遠影碧空盡:人離別,情未減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的送別詩,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它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
  •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看詩仙李白筆下的美景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獨坐敬亭山
  • 孤帆遠影
    若時值傍晚,夕陽西下,落日餘暉,江水潺潺東流,一帆駛過,真可謂是應了「孤帆一片日邊來」的意境。入夜後,吹著江風,木駁帆船上閃爍著若隱若現的燈光,伴著夜空的皓月交相輝映。詩詞中出現的葉舟、扁舟、輕舟、孤帆遠影頻率也很高。這些詩眼詞彙,傳神達意,寄託了詩人們不盡的離愁別恨,無限深情與感慨!成了古代人們在相互交往中迎來送往、徵途苦旅的代名詞。如唐·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李白《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 孤帆遠影碧空盡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姜恆追到火車站,只看見候車廳裡疲乏的路人,細雪熟悉的身影消失在未知的遠方。  沒有誰能永遠保持十八歲的清澈快樂,首先這個世上沒有永久,只有很久,任何事物都可能隨時間改變。  已經是深夜十二點,一整棟大廈的燈幾乎都熄滅了,只剩下星星點點的一兩盞還亮著。  二十七樓姜恆辦公室,仍然點著寂寞的光。
  • 【詩聯雅集】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胡靜怡先生提議,以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名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分韻,主題不限:●孤   胡靜怡  熙園酒店玫瑰廳夜宴,拈韻得「孤」,賦席間行酒令一個籤筒酒一壺,搖來搖去吐璣珠。百支酒令如軍令,滿座功夫勝老夫。
  • 孤帆遠影嘆夢空,滄海萍蹤恨相逢
    直到,從夜的最深處歸來,走到燈火闌珊處,才發覺,衣衫是涼的,臉頰是涼的,就連睫毛都是涼的,像是被白露的相思擁抱過一般,心裡,都儘是涼意。若有一天,光陰不再眷顧,那些所謂的地老天荒都是紙上江湖,萬千繁華已消聲覓跡,再也無法作數。
  • 古琴 |《孤帆遠影碧空盡》如緩風習習,閒適悠然
    音樂:孤帆遠影碧空盡  藝人:李祥霆主編:壹心  編輯:清歡
  • 童年已孤帆遠影,回憶卻很美!
    童年已孤帆遠影,回憶很累,卻很美!小時候我們吃一毛錢一支的冰棒二毛五一瓶的汽水一塊錢十根的粘牙糖 如果哪個小朋友有五塊十塊那就傳說中的大鈔了簡直就可以當孩子王收小弟了
  • 【思考】香港正在經歷「文革」?「六七暴動」五十周年了,​正視歷史!
    正視歷史:香港「六七暴動」五十周年作者:陳浩泉1967年5月6日,九龍新蒲崗香港人造花廠發生工潮,後來演變成「六七暴動」,震驚中外。時至今天,「六七暴動」已屆五十周年,半個世紀已如流水,靜悄悄地逝去,當年親歷六七風暴的少年人,如今也年逾花甲了。是面對現實,正視歷史的時候了。正確地說,是早應打破沉默,正視這一段香港的重要歷史,不讓它被湮滅!1966年,中國爆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狂飆直卷中華大地,舉世矚目。大陸大傷風,傳染到港澳,來一場小感冒似乎是無可倖免的宿命。
  • 「那英、姚晨-孤帆 」《新疆唱片風雲榜》內地榜第4期
    「行者」這首歌曲從創作到編曲再到完成製作歷時25天。打破常規,跨地域、跨年齡、線上線下集結音樂團隊,流暢飛速完成創作全程,就是因為這首歌曲唱的是所有參與創作的人、也是聆聽到歌曲的我們——所有為生活打拼,為夢奔襲的人。
  • 「學思平治」金燦榮:人類正在經歷一場類似世界大戰的危機!
    「學思平治」金燦榮:人類正在經歷一場類似世界大戰的危機!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金燦榮:人類正在經歷一場類似世界大戰的危機
  • 「神棄之地」故事源自作家恐怖經歷,暴力血腥共冶一爐
    他在2008年曾向《紐約時報》解釋:「Knockemstiff最出名是因為這裡是流氓之地。當我開始寫作時,我接受了這地方,並刻意把它放大。」於是在《Knockemstiff》面世三年後,就出現了《The Devil All the Time》,而他在書的序言寫道:「在1957年的諾肯史提鎮,這裡居住了400多名居民,而他們都被可怕的災難聯繫,是出於欲望還僅僅是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