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 市井望遠鏡 』
一群致力於找到城市真正面目的年輕人
那些被繁榮大都會冷落的細枝末節
那些藏在高樓大廈之外的紅磚瓦牆
那些看似光鮮亮麗背後的執著堅守
我們相信,生活的真相絕不止於生存
現在,我們邀請你一起
探索地域美食、民俗、生活文化的時代意義
默許自家老頭老太太
沉迷跑鬍子
是年輕人藏在心裡的虧欠
——本文作者:敬月光
張頌文,《隱秘的角落》裡演朱朝陽的父親,靠出場的幾個打牌動作就圈粉無數,不愧是老戲骨。
打牌——國民級娛樂項目,最具有市井味道的消遣遊戲之一。這場戲確實容易引起共情,畢竟,誰小時候還沒有被叫去摸過牌呢?至少也偷偷學過大人們炫酷的洗牌手勢。至於賭博,那本身和牌無關,而是一種借用牌作為工具的邪門生意。
愛打牌的名人有很多,其中比較出名的,是更喜歡寫日記的胡適。
▴胡適《留學日記》節選。網上曾經流傳過另一個「段子版」,通篇多是打牌二字,那是假的,真正的胡適邊打牌邊學習,這時間管理能力不比朱朝陽差
按照區域和牌類來劃分,不同地方的人,愛打的牌亦不同。
比如,四川人愛打麻將,整個地球都知道。
又比如,湖南人愛跑鬍子,只有自己人知道。
01 跑鬍子是什麼湖湘玄學?
麻將不用介紹了。跑鬍子,外地人都沒聽過。
去湖南鄉下探過親的人,大多都見過一種長條形的漢字牌。
三兩鄉親圍桌開打,神色凝重,邊摸牌邊碎碎念。他們沒準還會在桌面上擺碟葵瓜子,夏天配上一架經典款搖頭電扇,冬天在桌底塞個煤球小火爐。
至於那牌,它長這樣。
▴湖南字牌。圖源網絡
這就是「跑鬍子」,更官方的說法是「湖南字牌」。一項正流行於湖南農村50後、60後之間的棋牌遊戲。
一副牌共80張,小寫「一」到「十」各4張,大寫「壹」到「拾」各4張。「二」、「七」、「十」和「貳」、「柒」、「拾」為紅色,其餘牌為黑色。據說,這80張牌代表八卦之意,其牌式和運算推理呈現了《易經》八卦和天幹地支紀年曆法。
在四川樂山,有一種類似的牌,叫「貳柒拾」或者「鬼鬍子」;在廣西桂林,這類牌叫「桂林字牌」或「大貳」。各地之間,牌面的字體,牌的邊角形狀,以及牌的玩法都略有區別。
但在淘寶賣家眼裡,它們都是一樣的。標籤全掛上就對了,總能被搜到一次。
▴圖註:淘寶截圖。賣家把能想到的字牌名字都寫在寶貝名稱裡,而隔壁賣麻將的由於名稱已經統一,只能在寶貝欄儘量多加形容詞和不同尺寸
跑鬍子的玩法非常自由,正規一點便是四人局。三人打牌,負責實戰;一人坐底,負責數牌。最低兩人便可開局。
開局後,砌牌、進牌、胡牌各有一套規則。僅在湖南地區,常德、邵陽、攸縣又各有各的不同打法。
與麻將鋪天蓋地宣傳玩法公式和文化地位不同,跑鬍子顯得極為低調,玩法和口碑都主要靠祖傳。偶爾有個別地區把跑鬍子擺上檯面,但並沒有自己人買帳。
2015年,株洲攸縣將「攸縣字牌」列入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被罵得「裡外不是人」。攸縣人認為字牌不夠檔次申遺,外縣人質疑為何是你攸縣搶的先?逼得攸縣文化館館長出面表態:「攸縣字牌不再往上申遺。」
▴湖南經視報導截圖
2016年,常德某企業廣發通稿稱,將建國內首個跑鬍子文化中心。由於其濃重的商業氣息,以及與牌文化基本無關的旅遊布局,該中心並未在牌友們心中引起波瀾,逐漸消失在人海。
2017年,桂林字牌被列為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申報通稿寫道:「字牌起源於湖南桂陽,一千八百年前就傳到了與湖南交界的桂林地區。」而網上罕見的字牌文化科普視頻,也來自桂林。雖然是字牌起源地,但湖南似乎並不關心此事。
▴桂林字牌歷史文化介紹,截圖自優酷視頻網站
這就很令人費解了。連廣西人都在嚴肅討論了,可是湖南人為什麼毫不關心跑鬍子的傳承呢?
有兩個比較有信服力的說法。
一是湖南人認為值得發揚的湖湘文化非常多,如花鼓戲等,跑鬍子是民間娛樂,登不上大雅之堂;二是目前熱衷跑鬍子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而老年人沒有精力去研究文化傳承。
02 老太太與跑鬍子
跑鬍子的資深牌友,多半都是已經養大好幾輩子孫的爺爺奶奶。
在老齡化問題和空巢問題尤為嚴重的湖南鄉村地區,曾經用一雙手挑起整個家的老人,如今只能獨自面對時光的無情。年歲漸遠,面容老去;子女遠遊,獨自成家。但好在,曾經的湖湘女孩辛苦半生,歸來仍是牌友。
隔壁老王能來家裡打上一局跑鬍子,比遠在他鄉的臭小子一通電話,可實在多了。
所以,如果你打不通一個湖南老母親的電話,多半是她正在牌場叱吒風雲,兒女小事早已被她視作身外之物。你有離開她展翅翱翔的權利,她有自娛自樂不理你的傲氣。
▴湖南兒女的真實寫照。圖源水印
如果你想做湖南女婿,不學會一手跑鬍子是討好不了丈母娘的。腦袋靈光者,早就提著雞鴨登門拜訪,討教牌藝了。平時不注意細節,到了大日子,你還得偷偷在知乎上請教網友:「跑鬍子中,胡息最大的牌面是什麼?」
3人關注,無人回答,是對這道題最無奈的註解。
▴知乎網友提問截圖
湖南老太太摸過的牌,八成比親兒子給她打過的電話都要多。50後、60後尚且如此,20後、30後更勝一籌。無論在哪,都得有副牌陪著。哪怕是在醫院。
2015年,瀟湘晨報曾在一則報導中提到,「百歲老人李娭毑精神矍鑠地和陪護打字牌。」這位因胃腸炎住院的老人,年紀最小的兒子都60多歲了。
▴截圖自瀟湘晨報2015年報導
隨著時間流逝,牌桌上的中堅力量逐漸轉移為70後和80後。農閒時節,老哥姐們聚在一起打打牌,權當消遣。
在過年過節團聚之際,老人嘴硬,不會跟孫子孫女說「多陪陪我」,而是非常委婉地掉轉話頭:「來,細伢子你好久沒回來了,嗲嗲陪你跑鬍子。」
沒說出口的話,都在牌葉子裡了。
默許自家老頭老太太沉迷跑鬍子,是年輕人藏在心裡的虧欠。
去年,有一項非正式的國際研究結果曾被推上熱搜:「愛吃辣增加患老年痴呆症風險。」這一證據不足的結論迅速被多方反擊,不少專家提出質疑論證。
但也有不少川湘孩子特別擔心自家老人。上網一搜,又發現中新網還刊發過《腦科主任稱學術界認可打麻將可預防老年痴呆症》的報導。2017年4月,麻將還正式成為了世界智力運動項目。
▴中新網報導截圖
這下四川孩子又把懸著的心放下了。但是湖南跑鬍子能不能預防老年痴呆呢?
沒有專家研究,但網友默認了。深究起來,跑鬍子和麻將的祖宗都是葉子戲。從外觀來看,跑鬍子更符合古代長牌。況且它玩法這麼難,應當也能鍛鍊智力。
由於工作原因,年輕人無法隨時隨地關心老人的狀況,只好任著他們多打打牌。一來有牌友陪伴,不至於孤單;二來打牌既能消遣又能益智,總比閒著好。
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牌友哪能真的替代親人呢?
03 跑鬍子不需要排場
今年疫情期間,90後被迫延長了待在家裡的日子,在陪伴老人的同時,逐漸get新技能。年輕人這才發現,原來跑鬍子還真挺有意思。
▴微博截圖
跑鬍子最講究自由,不僅是在人數上放寬限制,地點也可以任意選。不像打麻將必須要上麻將桌,跑鬍子在哪都行。只要手中有牌,只要旁邊有伴,世界都是牌桌,隨時開打。
無論是大年小節還是婚喪嫁娶,有人聚會的地方,就可以有牌。這是湖南人不言自明的默契——把心情隱藏在牌裡。
《中庸》裡談:「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世間有百種情緒,大喜大悲都是極端。
與其傷春悲秋,不如來一把自由牌。吃飽喝足,挪挪茶几上的杯子果盤,來一局;湖南電視臺又在廣告裡插播婆媳劇了,來一局;凌晨四點在海底撈吃完火鍋,來一局。
▴微博截圖
跑鬍子甚至都不需要一個像樣的桌子,只要有張小板凳也能開打。
牌場是從來沒有排場的,只要打牌的人開心便好了。
▴兩條板凳拼起來也能打牌。圖源水印
既然是為了消遣,跑鬍子最忌諱的便是「氣急眼」。畢竟,牌品見人品。摸牌時罵罵咧咧,胡牌時得意忘形的牌友都是新手。湖南人不喜與他計較。除此之外,貪牌者一整天都泡在牌桌上,對輸贏過分看重,這些也都屬於畸形的跑鬍子文化。
在手遊時代,各種名目的跑鬍子線上軟體也流入市場。但由於無法面對面見到牌友,還有層出不窮的外掛軟體擾局,老牌友對電子版本始終無法像面對實物一樣熱愛。
微博網友@馬玲玲子分享的一則視頻,大概就是對跑鬍子的精神內核最完美的詮釋。90多歲的老人在一張小方桌上,耐心地將牌細細攤開,獨自一人抓碰胡,好不逍遙。
▴微博視頻截圖
湖南女孩蔣蔣至今都記得,她在六歲時寄住在爺爺奶奶家的日子。
她說,每次看完《快樂大本營》爬上床睡覺,爺爺奶奶還在蚊帳外面打牌。兩個老人興致勃勃地跑鬍子,蔣蔣就自己哼搖籃曲:「搖啊搖,搖到寶寶睏覺覺。」伴著屋內的牌聲和屋外的蛙叫墮入夢中。
「那是我至今為止的人生中,最孤獨又最溫暖的時刻。」
排版 | 井底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