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強調,要落實好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要求,持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實施一批變革性、牽引性、標誌性舉措,從根本上摒棄粗放型發展方式。
「不當煤老大、爭當排頭兵」,深入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山西的重大使命,是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內容。市委、市政府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牢記囑託使命,勇於「破題開局」,全市能源革命呈現新氣象、邁出新步伐。
作為全省能源大市、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的核心區域,晉中市以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指引,全面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緊緊抓住國家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政策機遇,重點在煤炭清潔高效智能化開發、非常規天然氣高質量發展、新能源產業發展、構建綠色能源消費體系、科技能力創新建設等領域綜合發力,圍繞做好「煤、氣、電、新能源」四篇文章,爭當全省能源革命的排頭兵、領頭雁、先行者,用實際行動答好能源革命這一時代命題。
以高度的使命擔當為自覺
開啟晉中能源革命的生動實踐
逐夢徵程,離不開偉大精神的激勵與支撐。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思想深刻、立意高遠,為正處在轉型發展關鍵時期的山西指明了方向;總書記對山西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囑託,是黨中央對山西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為我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轉型發展帶來了寶貴機遇、注入了強大動力。
總書記的諄諄囑託,猶如嘹亮的號角,吹響了能源革命的集結號。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學習傳達、第一時間把握精神實質、第一時間抓好貫徹落實。全市上下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指導,按照全省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動員部署大會的要求,立即行動,全力推進試點工作。
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雙組長的市能源革命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市發改、能源、規劃和自然資源等29個單位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市試點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工作會議,聽取工作情況匯報,研究解決問題,指導協調相關重大事項落實。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匯總通報工作進展,領導組各成員單位強化舉措,常態督導,推動相關工作落地落實,形成上下協調、部門聯動、信息共享的工作合力。
按照全省《關於在山西開展能源革命試點的意見》《山西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行動方案》,結合晉中實際,在充分調研和多次研究討論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制訂出臺《晉中市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行動方案》和《晉中市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2020年工作任務》,明確近3年工作重點和2020年實施的重點工作;重點推進實施14項重點改革、6項重點技術攻關、35項重點項目。同時,按照工作任務化、任務項目化的思路,梳理全市項目清單,分解到11個縣(區、市)和示範區晉中開發區,緊盯重大引領示範項目和試點任務,實行清單式管理,加快推動落實。
能源革命就是一場探路示範、破解深層次矛盾、貫通各領域的「改革大考」。市委書記趙建平,市委副書記、市長常書銘多次主持召開會議,深入基層調研指導,對全市能源革命工作研究謀劃、協調推動,親力親為一線推動有關工作。
趙建平強調,推動能源革命是轉型發展的必經之路。晉中作為能源大市,要緊緊抓住黨中央賦予我省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重大機遇,用好能源革命綜合改革「金字招牌」,鍛造產業升級新動能,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晉中特色的能源轉型之路。
常書銘也多次強調,要緊緊抓住黨中央賦予我省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重大機遇,把推動能源革命作為轉型發展的必經之路,強化新能源開發利用,引領綠色生產方式。
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轉化為推動晉中能源革命的強大思想武器和巨大精神力量,加快構建具有晉中特色的能源模式正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
以5G智能化礦井建設為引領
推進煤焦綠色高效減量重組
綠色、低碳、多元、高效、智能,是全球新一輪能源發展的方向。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必須從根本上提高能源供給體系的質量,進一步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推進煤炭產業堅定走「減、優、綠」之路。
5G是支撐經濟社會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煤炭行業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能源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5G技術的井下應用直接關係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智能化的進程。
在壽陽縣華陽集團新元煤礦,全國首家將5G基站建在煤礦井下,依託5G網絡高速率、大連接、低時延的三大特性,井下500多米深處的操作變成了地上遠程控制。以前巡檢工人每天要走5至8公裡,而現在這些「井下哨兵」正逐漸被機器人替代。
新元煤礦通過井下5G專用網絡實現了煤礦生產的少人化、自動化、可視化,開全國智能礦山之先河。5G網絡的高帶寬和大上行的特點,將井下大量的高清視頻傳輸到地面的集控中心,通過視頻識別及AI分析,可以實現對井下隱患及設備故障的自動識別分析。
11月13日復工建設的陽煤集團七元500萬噸礦井項目,將繼續與華為公司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推動5G智能礦山建設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邁進,全面實現以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為依託的煤礦高質量發展。
一直以來,煤矸石汙染和採空區地質災害,是煤礦企業面臨的僅次於安全的「傷腦筋」難題。利用煤矸石井下充填技術把井下產生的煤矸石加工處理後,直接充填到採空區裡,不僅可以防止煤矸石出井帶來的佔地和環境汙染,而且可以消除採空區地質災害。目前,這一技術已開始進行推廣。
昔陽中煤黃巖匯煤礦作為市級煤矸石不出井「綠色開採」試點項目礦,目前已完成調研考察和項目建議書編制工作,通過掛網公開招標與中國礦業大學籤訂技術方案合同,項目即將開始實施。這將為我市實現「採煤不見矸,礦山變青山」的煤礦綠色開採帶來又一次革命。
2018年,我市完成榆次安源(45萬噸/年)和平遙正和(9萬噸/年)兩座煤礦關閉退出,通過省級驗收,省定關閉任務全部完成,共退出產能合計54萬噸/年。
2020年,我省要求60萬噸/年以下煤礦全部退出。按照省政府要求,我市積極推動剩餘12座60萬噸/年以下煤礦企業化解過剩產能,截至目前,靈石保利勝達煤礦(30萬噸/年)關閉退出已通過省級驗收。其餘11座參與減量重組的煤礦中,靈石國泰紅巖(鴻利)、和順益德(恆嶽)、靈石蕩蕩嶺(馮家壇)減量重組方案已獲得省級批覆;靈石致富(瑞昇)減量重組方案,榆次永安(北關)減量重組方案,昔陽豐匯安豐(勝利、大寨、紅土溝、李夫峪)減量重組方案已上報省能源局。12座煤礦合計可退出煤炭產能285萬噸。
「提標、壓減、升級」,是我市焦化產業提質升級的目標任務。提標就是提升焦化企業環保設施標準,截止目前,全市運行的16戶焦化企業全部達到了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要求,同時全部實現廢水淨化回用並零外排,原料煤入棚封閉,廠區加裝抑塵網(牆)等一系列環保提標改造。
壓減就是壓減焦化產業過剩產能。市政府出臺《晉中市關於焦化行業壓減過剩產能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行動方案》,要求全市壓減焦化行業過剩產能588萬噸,截至目前,已完成壓減220萬噸,其餘計劃2020年底前壓減到位。
升級就是焦化產業裝備升級。「十三五」初期,全市大機焦產能220萬噸,僅佔全部產能的8.5%,通過環保、安全、節能等倒逼機制,提質升級焦化產業裝備。截至目前,升級改造4.3米焦爐項目,上馬5.5米(搗固)以上大型焦爐裝備,已建成產能460萬噸。有10戶企業備案先進大機焦項目,預計「十四五」初期建成,先進大機焦項目產能力爭達到總產能的80%以上。
以深化勘採用變革為舉措
推動非常規天然氣高質量發展
在壽陽縣南燕竹一帶,人們經常會在野外看到「磕頭機」晃動的身影,這就是煤層氣抽採設備。壽陽煤層氣區塊已獲得煤層氣探明地質儲量200億立方米,完成1億立方米/年的產能建設,具備3000萬立方米/年的供氣能力。到目前為止,本地區共完成煤層氣鑽井294口,壓裂改造276口井,投產222口井,產氣井數208口,日產氣量達到7萬立方米,銷售量達4.9萬立方米。
壽陽縣煤層氣勘探開採利用是我市煤層氣利用的一個縮影。作為煤炭大市,我市積極探索地面煤層氣、瓦斯抽採利用工作,將有害氣體變為清潔能源,努力改變「一煤獨大」的單一經濟發展模式,尋求轉型出路,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晉中非常規天然氣,尤其是煤層氣、瓦斯資源豐富,屬國家建設的沁水盆地煤層氣產業化基地的北部核心區,我省增儲上產的戰略發力區,是推動能源革命的重要領域,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關鍵。
據估算,全市煤層氣地質資源總量約為2.56萬億立方米,佔全省煤層氣地質資源總量的30.8%;全市煤層埋深2000米以上淺煤層氣資源總量約為1萬億立方米,約佔全省的12%左右。
全面深化上中下遊一體化綜合改革,編制三年上產行動計劃,加快推動非常規天然氣產業改革,擴大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和利用範圍,促進非常規天然氣全產業鏈發展,著力建設東山5縣非常規天然氣開發與綜合利用基地。目前,我市轄區內共設置煤層氣探礦權18個,全市已登記煤層氣和油氣探礦權面積達4256.767平方公裡,分別為2家央企、3家省屬國有企業、4家地方民營煤炭企業所有,現已有壽陽、壽陽北、下黃巖、橫嶺、和順西5個區塊提交探明儲量,共469.2億立方米。
2020年,進入開發階段或開發產能建設階段的區域已有壽陽區塊(煤層氣探礦權)、昔陽礦區寺家莊礦(煤炭採礦權)、左權礦區(煤炭採礦權),年產能達到2.6億立方米/年,井口總數1096口,累計完成投資29.33億元,1月至10月煤成氣抽採量達到1.57億立方米,完成年度任務的77%,全省排行第三。
通過不斷探索實踐,我市煤層氣資源勘查開採初見成效,取得階段性進展,形成一批重要技術成果,開發利用規模不斷增長,上、中遊產業逐步形成,在全省煤層氣產業發展中佔據重要的地位。主要涉及煤層氣液化(國新能源等單位)、管道輸送(國新能源等單位)、CNG/LNG加氣站、瓦斯發電、鑽具等裝備製造(壽陽的山西環界石油鑽具製造公司等)、抽採設備製造(榆次海洋液壓公司、晉中豐億機械公司等)。煤成氣技術研發機構也達到3家,分別為晉中轄區的煤成氣勘探開發研究機構有資源環境與災害檢測山西省重點實驗室(依託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山西山地物探技術有限公司、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等。
山煤集團左權宏遠煤業公司瓦斯抽採利用項目是我市瓦斯就地發電利用、產業鏈延伸的代表項目之一。項目設計發電優先自用,多餘部分上國家電網。2019年發電1272.564萬度,全部為礦井自用電量,供熱量9072吉焦,年耗瓦斯純量424.188萬立方米。發電餘熱用於企業內部供暖和供熱,節約費用300萬元。
據悉,全市共有高瓦斯和突出礦井46座,實現抽採的礦井37座。為提高瓦斯抽採量、減少空排,我市在綜合利用上下功夫,全市已建成煤礦瓦斯發電項目17個,10個正常運行,總裝機容量20.13萬千瓦。為提高發電項目及利用效率,還積極探索低濃度瓦斯分級綜合利用,重點推動壽陽陽煤景福煤礦低濃度瓦斯氧化蓄熱項目、昔陽豐匯瓦斯發電廠低濃度瓦斯安全摻混系統項目、壽陽陽煤開元煤礦瓦斯發電廠升級改造項目,以增強瓦斯發電能力。
把煤層氣產業作為能源革命的戰略關鍵和主要抓手,推進煤層氣外輸通道工程建設,加大煤層氣下遊市場開發培育力度。太長線鳴謙、榆社—昔陽等長輸管道同省級管道互通聯通,和順—河北邢臺、武鄉—榆社等外輸通道與周邊區域的通道建設,榆次—平遙輸氣管道同陝京二線省際管線互通聯通指日可待。
以新能源產業化利用為目標
增強新能源可持續發展能力
和順縣馬坊鄉連綿起伏的山梁上,巨大的風機葉片隨風起舞,84颱風電機組產生的電流沿著一座座鐵塔上的線路湧向升壓站,升壓之後併入雲山線。
我市充分利用國家新能源一系列產業政策,積極爭取建設指標,全市新能源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利用,新能源裝機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出風、光、生物質齊驅並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突飛猛進的良好局面,社會經濟效益逐步顯現。目前,全市已投運風電項目10個,併網總裝機103萬千瓦;投運集中式光伏項目16個,併網裝機101萬千瓦;投運生物質發電項目5個,併網裝機11萬千瓦。
目前,全市新能源項目總裝機已由2015年底的35萬千瓦增加到215萬千瓦,極大地提升了新能源發電能力,進一步優化了全市電力結構,能源供應體系日漸多元,綠色能源項目聚集優勢日益突顯。
今年年初,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市新能源項目普遍開復工延期,但經過積極努力,榆社禪山華晟風電5萬千瓦、華能左權羊角風電5萬千瓦、昔陽皋落一期風電5萬千瓦、龍源和順一期風電6萬千瓦等4個項目克服各種不利影響,努力搶回延誤工期,於6月30日前順利併網,進一步壯大了我市風力發電產業。
光伏發電方面,啟陽榆社競價光伏10萬千瓦、中廣核榆次競價光伏5萬千瓦、卓爾昔陽競價光伏2萬千瓦等項目相繼併網發電,全市光伏發電產業得以壯大。
在做大新能源產業的同時,我市大力推進火電裝機清潔化,提高30萬千瓦及以上大機組佔比,併網30萬千瓦大機組總裝機370萬千瓦,佔火電總裝機比例的68.5%。靈活性改造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完成310萬千瓦,改造比例83.7%。提升低熱值煤發電機組佔比,極大地增強了我市低熱值煤及煤矸石的消化利用能力。
我市搶抓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歷史機遇,立足產業優勢,以吉利新能源汽車為龍頭和產業重點,初步構建了創新能力強、產業化水平高、市場應用規模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吉利GE11電動車零部件項目已完成改造,實現GE11電動車量產,打造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已有13家配套企業入駐。
晉能光伏項目,不僅是全國光伏製造領跑者,更是帶動全省光伏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急先鋒。異質結電池是光伏行業公認的下一代電池產品之一,晉能光伏建設國內首條異質結量產線,也是全球首條採用PECVD沉積方法量產製備非晶矽鈍化膜的異質結生產線,該生產線設備選型精準,技術前瞻性和技術整合能力為行業首創,引領超高效異質結技術的產業化,推動光伏行業進入超高效技術階段。
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晉中「氫」裝上陣,這個集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及氫燃料商用車為一體的氫能源利用項目,利用焦炭產能副產焦爐煤氣提取的氫氣作為汽車燃料,通過完善煤—焦—氣—化一體化發展產業鏈,推進氫能全產業鏈布局。目前,總裝車間已進入試生產階段,加氫站已竣工,其他車間和配套設施正在加速建設中。這個項目的實施,對我市和山西省煤炭資源轉化利用和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以推進節能降耗為重點
構建綠色能源消費體系
為解決燃煤散燒造成的面源汙染問題,進一步提升環境空氣品質,市城區劃定「禁煤區」439.9平方公裡,北至烏金山鎮西沙溝村、東沙溝村、流村村、峪頭村、北胡村;東至郭家堡鄉界,修文鎮東郝村,莊子鄉井峪村,北田鎮楊梁村、小趙村、鞏村;南至榆次與太谷區界;西至晉中與太原市界。區域內包括市城區、綜改示範區晉中開發區及榆次區共126個村莊。
除市城區外,2020年太谷區「禁煤區」面積由20.7平方公裡擴大至31.73平方公裡,祁縣「禁煤區」面積由20.45平方公裡擴大至29.54平方公裡,平遙縣「禁煤區」面積由33平方公裡擴大至108.83平方公裡,壽陽縣「禁煤區」面積由6.5平方公裡擴大至7.44平方公裡,榆社縣「禁煤區」面積由5.25平方公裡擴大至7.45平方公裡,全市「禁煤區」面積達700.854平方公裡。
既要溫暖,也要藍天。我市把清潔供暖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堅持從實際出發,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超低排放)、宜熱則熱,多能源供暖,確保群眾安全取暖過冬。
2020年,我市清潔取暖保底任務為1065萬平方米、9.1萬戶;力爭完成1180.1萬平方米、10.1萬戶。據統計,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10.4萬戶,完成率114.9%;完成面積1230.4萬平方米,完成率115.5%,超額完成改造任務。其中,集中供熱工程已完成6.3萬戶、835.4萬平方米;「煤改電」已完成2.5萬戶、252.1萬平方米;「煤改氣」已完成0.9萬戶、84.9萬平方米;「煤改醇」已完成0.3萬戶、27.5萬平方米;生物能及其他已完成0.2萬戶、13.6萬平方米。
為實現清潔取暖不同路徑的齊頭並進,我市相繼出臺《關於推進全市清潔取暖「以醇代煤」工程四個配套文件的通知》等文件,從政策層面,對我市清潔取暖「以醇代煤」「煤改電」「煤改氣」給予大力支持,對加快工程建設、驗收、用能保障等重要工作作出了具體安排。2020年,為助力全市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我市將農村「煤改氣」用戶補貼標準由1元/立方米提高到1.1元/立方米,將農村「煤改電」用戶補貼標準由0.1元/千瓦時提高到0.11元/千瓦時。針對全市範圍內城市居民「煤改氣」「煤改電」的低保戶用戶,市、縣兩級財政在每個取暖季各給予專項補貼50元/戶。
加強煤質管控,嚴厲打擊劣質煤銷售使用,建立健全煤炭生產、銷售企業煤質檢驗和銷售臺帳管理制度。禁止銷售、使用硫分高於1%、灰分高於16%的民用散煤,禁止洗中煤、煤泥等低質、劣質煤進入民用煤市場。今年4月,我市出臺《晉中市2020年冬季清潔取暖實施方案》,要求到2021年,全市清潔取暖建成區達到100%,農村地區力爭達到60%以上(其中城鄉接合部達到100%)。6月30日又出臺《關於開展2020年度未實現清潔取暖地區潔淨煤保障工作的通知》,對各縣(區、市)在「禁燃區」「禁煤區」外不具備清潔取暖改造條件的農村地區,要求積極推廣「潔淨煤+環保爐具」試點,進一步優化潔淨煤供應點布局,確定合格潔淨煤供應企業,並組織掛牌公示。截至目前,祁縣1000戶「蘭炭+專用爐具」清潔取暖,正在進行設備安裝。介休、平遙、祁縣、壽陽、靈石、昔陽、左權、和順、太谷、榆次已確定69個潔淨煤供應點,目前全市已供應約9.16萬噸潔淨煤。
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強化縣級政府主體責任和市直各部門的工作責任,以重點任務為抓手,加快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優化煤炭使用結構,嚴控新增煤炭消費,推動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佔比下降,推動實現煤炭消費負增長。完成榆次區瑞陽公司城東調峰熱源廠擴建6×58兆瓦燃煤熱水鍋爐項目11.34萬噸標準煤的煤炭消費減量等量替代工作,共替代榆次區工業燃煤鍋爐25臺、667蒸噸,替代居民小區、行政單位、學校等燃煤鍋爐99.5蒸噸,替代民用燃煤鍋爐127蒸噸,共計削減燃煤量26.7萬噸,折合標煤約16.4萬噸。
開展燃煤鍋爐綜合整治。淘汰山西天石電力有限公司、山西汾西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發電廠和山西中凱集團靈石熱電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共計10臺機組,裝機容量12.2萬千瓦。將左權縣鑫源熱電有限公司2.5萬千瓦機組拆除。今年要求在熱源保障的前提下,關停整合全市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電廠供熱半徑15公裡範圍內的燃煤鍋爐和落後燃煤小熱電廠。
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的一項重要措施。我市分解下達能源總量和強度「雙控」指標,嚴格執行能耗限額標準,強化節能預警調控,上半年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同比降低2.2%。
灰綠相間的車身、寬敞舒適的空間、沒有馬達的轟鳴……日前,市城區街頭的吉利純電動計程車形成了一道清新亮麗的風景線,1300餘輛計程車整體邁入「電動」時代。
目前,推進能源革命已經成為全市上下的高度共識,我市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能源革命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凝心聚力、多點發力,力爭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破題,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能源革命「晉中答卷」。(記者 劉進文 王文安)
[編輯:梁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