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毛主席誕辰127周年,建國後毛主席喜歡經常地到全國各地去走走去看看。他曾經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在北京待久了,腦子裡就空了,只要一出北京,腦子裡就有東西了。自1952年至1970年,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毛主席曾20多次來到濟南,他在濟南都辦了哪些事?
1957年3月18日晚,毛主席在濟南珍珠泉禮堂作報告
毛主席的第一次休假
時間:1952年10月26日下午5點左右。地點:濟南西郊火車站。時任山東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和山東省公安廳廳長李士英正焦急地在站臺上走來走去,他們不時地向火車來的方向眺望著。許世友皺著眉頭問身邊的李士英,「你接羅瑞卿的電話,說是有位中央的負責同志要來濟南,你說,這到底是誰呢?」 「不好說」,李士英搖搖頭回答道。「不過羅部長吩咐說,讓我們準備硬板床或棕床,並交待,住處附近若有部隊的話,早晨不要吹號。能讓羅部長親自陪同,我估計這位中央負責同志的級別肯定不會太低。說不定是毛主席。」 這一周的休假,是我們國家最高領導人毛主席的第一次休假。
四裡山改名英雄山
1952年10月26日下午6時許,一輛黑色的「雪弗萊」轎車,緩緩駛進位於經三緯七路附近的山東省政府交際處(現濟南飯店)。 毛主席問:「世友同志,黃祖炎的墓地在什麼地方?」「在南郊的四裡山(今英雄山)。」許世友回答。「我要先去祖炎的墓地看望一下。」毛主席神情嚴肅地說。 毛主席每到一處地方,都有一個習慣,就是要看一看當地的地方史志,以便更好地了解當地的歷史發展和風土人情,這次也不例外。臨休息前,毛主席就叫李銀橋去借《歷城縣誌》,李銀橋找來負責接待的曲溪,讓曲溪抓緊去借這部書。不過《歷城縣誌》一時找不到,只有《濟南府志》。 27日一大早,毛主席的廚師找到曲溪問:「你們這裡有沒有鰍魚?」曲溪一怔,說:「鰍魚?沒聽說過。」廚師解釋道:「就是二、三寸長,在水裡上來下去,嘴裡向外吐泥的哪種。」他邊說邊用手比劃著。曲溪恍然大悟,「你說的是泥鰍。」「對,那也叫鰍魚,」廚師說。弄明白以後,曲溪親自到萬紫巷自由市場買了半桶回來交給了廚師。 早飯後,毛主席和許世友等一起來到了四裡山下。一邊走,毛主席一邊向身邊的許世友介紹著黃祖炎同志的一些情況。環墓地一周,毛主席點點頭說:「墓修得很好,山東軍分區的烈士撫恤工作做得不錯。」「那裡還埋著濟南戰役犧牲的一些烈士,」許世友指著附近的一片墓地深情地對主席說。「好啊!真是青山處處埋忠骨啊!有這麼多人民英雄長眠在這裡,乃此山之幸,四裡山就成英雄山了。」毛主席環顧著四周動情地說。英雄山就此得名。
「趵突泉中水,濟南市裡茶」
在趵突泉,毛主席問:「你們知道這泉水古代叫什麼名字嗎?」「叫濼水,」李宇超回答。「對」,毛主席肯定了他的回答,接著說:「據《春秋》記載,在公元前694年,魯桓公和齊襄公曾相會於濼,就是這個地方。濼是個水名,這是2600多年前的事了。」趵突泉東面的臨泉亭榭亦稱蓬萊茶社,是遊人飲茶小憩和觀賞泉水的最佳處。服務人員送來了一壺用剛煮開的泉水沏的龍井茶,並給每一位貴賓斟了多半碗。毛主席接過茶杯,慢慢地喝了一口,品了品滋味,高興地說:「不錯!這泉水泡的茶,原汁原味,喝了很爽口!」毛主席隨即又評價道:「人們都說『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最好,我看『趵突泉中水,濟南市裡茶』也不錯嗎!」
「泉城的老虎不咬人」
從趵突泉出來,毛主席一行來到珍珠泉、黑虎泉。毛主席風趣地說:「泉城的老虎不咬人,光吐水嘍!」在許世友的帶領下,毛主席等人跨上護城河的琵琶橋,登上石階,來到濟南舊城牆的東南角,也就是今天的解放閣舊址,當時這裡還是殘牆斷壁,只有一段高低不平的舊城牆。27日下午2點左右,毛主席在許世友、高克亭等人陪同下,由李宇超當導遊,又興致勃勃地乘車向大明湖駛去。在「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對聯前,毛主席微笑著對大家說:「歷下亭之所以聞名天下,就是因為大詩人杜甫曾與當時的大書法家,北海太守李邕等人相聚歷下亭,杜甫寫下的那首《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說到這裡,毛主席一字一句地背起了這首著名的詩篇。毛主席熟練地背誦完這首詩後,指著對聯笑著對大家說:「海內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就是這首詩中的兩句。
來濟遊黃河成未競願望
遊覽完小滄浪亭,羅瑞卿請示毛主席還看什麼,是不是到此為止。 毛主席好象早有決定,用不容置疑地口氣說:「我們去濼口大壩。」李宇超走到毛主席身邊,用手指著遠處的一片河灘介紹說:「北部沿黃河這一狹長的地區,東西長約104華裡,南北寬約3到5華裡,有耕地面積25萬畝,它包括以濼口為重點的吳家堡、西沙、藥山、鵲山、華山等15個鄉村,大約有15萬群眾生活在這裡。自古以來由於黃河的泛濫、變遷、改道,致使濼口一帶的河底抬高,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汛期南部山洪下洩,小清河排水不及頂託倒灌,使這裡的大部分耕地越來越差。」 「黃患,把這裡的人民搞得太苦了。」毛主席憤憤地說。吃過晚飯後,中共山東分局派來的一位分管水利的領導,又專門向毛主席匯報了黃河山東段的詳細情況。 1959年廬山會議結束後不久,毛主席再一次來到濟南,站在黃河大壩上,緩緩地對舒同說:「全國的大江大河我遊了很多,還沒有遊過黃河,明年夏天我要來濟南橫渡黃河。」一聽說毛主席要遊黃河,陪同的省委領導紛紛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舒同說:「黃河水含泥沙太多,水渾濁的很。」毛主席不以為然地說:「有一點泥沙怕什麼,上來用水衝一衝不就沒有了。」
喜逢老警衛員
1958年8月9日中午12點左右,毛主席乘坐專列再一次來到了濟南。在濟南軍區司令部大院喜逢自己的老警衛員。從省農科所回來,毛主席一行直接來到了濟南軍區司令部大院,準備接見出席濟南軍區黨代表大會的全體代表。陳昌奉,江西寧都人,是個「紅小鬼」,他15歲時就給毛主席當警衛員,他跟隨毛主席走完了二萬五千裡長徵。毛主席聽到陳昌奉同志也來參加會的消息後,連忙吩咐身邊的工作人員,「快叫陳昌奉過來!「此時,陳昌奉正站在不遠處和幾位同志說話,聽到有人喊他,連忙抬頭往那邊看,只見毛主席正站在一棵法桐下向他揮手,示意他過來。
陳昌奉跑步過來,毛主席的大手熱情地伸了過來。與主席分別十多年了,想不到主席還能記得他的名字,並清楚地記得他老家的地址,這使陳昌奉激動不已。
在珍珠泉大院看展覽
1960年5月4日下午,濟南珍珠泉大院,由山東省舉辦的技術革新、技術革命最新成就展覽和工人技術表演,正在這裡火熱地進行著。大約4點多鐘,毛主席來到了這裡。在珍珠泉禮堂門前,一輛顯得有點獨特的公共汽車首先吸引了毛主席的目光,只見這輛汽車的頂棚上放著一個大大的氣包,舒同告訴毛主席:「車頂上那個大氣包裡裝的是沼氣,這輛汽車不用燒汽油,是用沼氣做燃料的。」這時,濟南匡山肥料製造廠的廠長王其洪連忙過來解釋說:「蘇聯想用汽油卡我們的脖子,很多汽車沒有油就停下了,我們就研究用沼氣代替汽油做燃料,讓汽車跑起來。沼氣主要是從大糞中提取,我們肥料廠成立了沼氣研究所,研究開發用沼氣做燃料來發電、做飯等。」
陪同的工作人員示意司機啟動走一走,可司機也因過於緊張,汽車怎麼也發動不起來。旁邊的一位工作人員趕緊提醒司機,「你還沒有把鎖打開。」司機轉動了一下鑰匙,果然汽車一下子就發動起來了。於是,汽車拉著毛主席就在珍珠泉大院裡轉了一圈,回來後,毛主席高興地從汽車上跳了下來,握著王其洪的手說:「以沼氣代汽油,這項技術好,你們要好好推廣!」
毛主席歷次來濟南簡錄
1、1920年4月,毛主席從北京到上海,中途到濟南時,曾下車遊覽參觀。
2、1952年10月26日至29日,毛主席利用第一次休假的機會,在濟南遊覽了三泉一湖一山一河。
3、1953年12月25日,毛主席去杭州途經濟南,時任中共山東分局第二書記並代理書記的向明在專列上向毛主席匯報工作。
4、1955年1月5 日,在濟南西郊機場專線上,毛主席聽取舒同、譚啟龍的工作匯報。
5、1957年3月18日,在珍珠泉禮堂做報告。
6、1957年12月8日,毛主席乘飛機來濟南視察工作。
7、1958年8月9日至10日,視察北園。
8、1959年2月25 日,在專列上開六級座談會。
9、1959年4月13日,視察歷城東郊公社。
10、1959年8月25日,途經濟南,聽取匯報。
11、1959年9 月20日至21日,視察黃河、省農業科學研究所、大辛莊生產隊。
12、1959年10月25日,在西郊機場接見外賓。
13、1960年3月20日,在西郊專列上聽白如冰、劉秉林匯報。
14、1960年5 月5日,在李先念、楊尚昆陪同下來濟視察。
15、1961年5月13日,在西郊專列上聽譚啟龍匯報。
16、1961年12月17日,在西郊專列上聽匯報,晚上在省府交際處參加舞會。
17、1962年7月3日,在西郊專列上聽譚啟龍、裴孟飛、周興工作匯報。
18、1962年12月11日,在西郊專列上聽譚啟龍匯報。
19、1963年4月9日,在西郊專列上聽白如冰、楊得志工作匯報。
20、1964年5月12日,毛主席同李富春、李先念、譚震林、薄一波、陳伯達在西郊專列上聽譚啟龍匯報。
21、1964年9月21日,在西郊機場接見外賓。
22、1965年11月13日,在西郊專列上聽譚啟龍、楊得志、蘇毅然工作匯報。
23、1966年6月8日,在西郊專列上聽蘇毅然、周興工作匯報。
24、1969年9月21日,在西郊專列上聽楊得志、袁昇平、王效禹工作匯報。
25、1970年4月26日,在西郊專列上聽楊得志、袁昇平匯報。
來源:《壹星期》周刊